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见微知著——关羽败亡的真正原因

本帖最后由 天保 于 2013-12-1 16:49 编辑

对于关羽败亡荆州,现在众说纷纭。演义说的大意论,现在流传的阴谋论等等。然而真正的原因也许很简单。仔细品味关羽失荆州这段记载,其实基本能看出其中真正的原因的。
首先说下当时的大势。刘备借荆州,以荆州为大后方攻取西蜀及汉中,于曹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做为荆州所为的被借方东吴的态度是什么呢?首先,肯定的是东吴一直想要收回荆州,因为荆州关系到东吴的存亡问题。但是孙权为首的东吴集团也很清楚三国鼎立之势。连刘抗曹是基本国策。所以孙权虽然对荆州早有图谋,一直耿耿于怀,但从“借”给刘备到最后的荆襄战役开始整整8年时间,每次计划都止于嘴上,期间却有好几次于曹魏开战。其中有曹操主动进攻的,也有孙吴率先挑起战端的。这是为什么呢?
[ 转自铁血社区 ht



其实分析下当时的局势就可以看出,孙权想取荆州,但是顾忌重重。想要,但前提必须是有非常好的机会,最好是能兵不血刃,和平收回。尽量不要为取荆州于刘备大动干戈,损耗实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以演义中说到的一个地方,孙权先使人向关羽联亲,结果被关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驳回。关羽就这么没大局观,目中无人到离谱了吧。孙刘联合抗曹这是两家的基本国策,孙权做为一方君主,谁能容忍这个。后面很多人说到关羽败亡跟说的这句话有很大关系估计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当时关羽不是这么表态,以孙权的顾忌真要武力收回荆州估计还不一定。


下来来具体看下整个荆州战役,真正说下关羽败亡荆州的原因。
[ 转自铁]



首先,从时间上看,关羽从镇守荆州到丢失荆州败亡整整7,8年时间。做为一方守疆大将,关羽应该抓紧时间扩充军备,筑城建墙。训练士卒,招揽人才,广施恩义,安抚百姓。用7,8年时间做这些事情应该是完全足够的,但关羽做的怎样呢?只能说一句:很差很糟糕。


战以兵为先。先说荆州的士兵。先不说这些年荆州兵数量没有显著增长,这可以理解为兵在精不在多。只说这群荆州兵的素质。
[ 转自铁血]



当时的具体情况,关羽从樊城撤兵,他的士兵数量很难考证,就取一个最小值,应该在三万。从他们与吴军接战开始(吴军第一波渡江兵力为三万,加上后续部队,最多不会超过五万。除去留守荆州,公安等郡的士兵能与关羽北伐军接战的不会超过四万。所以两军人数并没有太大差距,甚至有可能关羽还占优势一些。)期间短短几个小时关羽军就剩三百人。不由人想起《亮剑》中的一段话“就算三万头猪,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就是三万个木头桩子给吴军砍,是不是也要砍很长时间?更何况面对的是关羽训练了近十年,刚刚打完襄阳大胜的精锐之军。所以只可能是除少数战死外,其他的全部投降了。


这些精锐士兵为什么如此快速的投降,有人说因为周围“四面荆歌”,荆州已落入吴军手中,关羽军的亲朋好友都在呼唤。那就可以问一句,留守荆州的军民为什么那快就劝说自己的亲朋归降东吴,东吴当时并没有威逼他们啊。这能不能说明关羽在荆州军民心中的地位呢?另外,关羽军中没有孤身一人的士兵吗?每一个都有亲属吗?每一个亲属都在荆州城里吗?三国时期,城市发展并不怎么样,很多底层军民家都在农村里。这些士兵为什么也要投降呢?
[ 转自铁血


调动士兵士气,尤其在危急关头,给士兵信心,令他们有作战的勇气。这是为帅者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为什么关羽就不能让这些追随他多年的士兵有信心战胜东吴,重新夺回荆州呢?这些士兵短的几年,长的可能超过十几年跟在关羽身边,难道几声乡音就能让他们背叛自己的主帅吗?况且吴军也没说谁不投降就杀死谁的亲人,吕蒙也不会这么做。如果士兵们真的尊崇关羽,信任关羽,他们完全有理由为蜀汉,为关羽一战。但是他们没有。这只能说明虽然关羽经营荆州多年,但荆州军民思想上并不以蜀汉为正统。他们不想为蜀汉而战,更不想为关羽而战。


这种情况下,不提田横五百士,差距太远。就说当时的袁绍河北军,袁术的安徽军,吕布的并州军,他们在覆灭前,也有很多死士为袁氏兄弟,为吕布死战不退的,而没有出现像荆州兵这样溃逃的现象。再说下被笑作纸上谈兵的赵括,被秦军围困四十六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赵括尚能组织起一次有效的冲锋给秦军以重创(长平一战虽然赵国失败损失45万之众,但秦也是元气大伤,修养了整整一代人才恢复过来)直到主帅赵括阵亡后才停止抵抗。赵括做为一名军人能做到这样,起码也尽到了军人的本分。再回到看关羽,虽然客观上有吕蒙“四面荆歌”的影响,但造成关羽大难来时众叛亲离的主要原因是,他平时对荆州军民缺少思想教育,少恩寡义,荆州军民大多数心里并不认可蜀汉及关羽,关羽苦心经营多年的这支军队完全没有信仰,不知自己为何而战。
[ 转



凡兵上义。关羽军的士兵们并不以自己是正义的一方,顶多各为其主。这样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顺利时尚能耀武扬威,一旦情况危急,立刻就会树倒猢狲散。


上面说的主要是关羽的荆州兵的信仰士气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支军队的责任感如何。关羽出兵樊城,他知道孙权随时可能进攻荆州,故令人沿江修筑数十座烽火台。按理说这一安排是非常合理的。通过烽火台加强了北伐军于荆州留守军的联系,使之能互相呼应,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但糟糕的训练,涣散的军纪再一次重重的惩罚了这支军队。
[ 转自铁



如果不是非常时期,为何要建烽火台?如果驻守烽火台的士兵平时有良好的训练,拥有真正军人必备的责任感和警戒心,怎会让从东吴方向来的所谓的客商到烽火台休息?怎会轻易接受贿赂?即使让他们暂时停靠一下,又怎不会仔细搜查下对方有没武器?烽火台的重要性比今天的边防哨所更重要,你可以随便问问边防军战士,哪个敢放陌生人进哨所坐坐?如果说一个烽火台这样,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个别现象,有害群之马。但沿江数个烽火台都这样,为什么呢?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只能是关羽的责任。如果他平时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各项军事行动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怎么可能发生这种可笑的事情?辛辛苦苦修筑的预警系统不仅没为荆州守军提供任何作用,反而成了麻痹守城友军的工具。


再说荆州城内守军,怎么可以三更半夜时候只听城下喊几声就打开城门,此举让我们怀疑关羽的荆州军知不知道什么叫纪律,懂不懂战争常识。在那样的夜里,如果关羽略懂兵法,即使自己回荆州,后面又没什么追兵,他都应该在外面逛到天明再进城,更别说一些下级军官了。汉武帝刘彻曾经出城打猎,回来了晚一点,守城军官即使听到皇帝名字都拒不开城,而且那时汉朝敌人匈奴还离的很远,不属于临战状态。这才是能打胜仗的军队。处于战争状态下的荆州,守军如此肆无忌惮,半夜随便打开城门,真的无法想象这是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正规军。就是很多民团土匪的几率也应该比这更好一些吧。
[ 转]



荆州多年没有发生战事,又是富庶之地,相信荆州兵的身体都是强壮的,武器都是精良的,格斗技巧也是高超的。因此打了襄阳,围了樊城,灭了曹魏七军,震惊了许都。为什么这样一支身体强壮,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从大胜到完败,如此迅速,如此彻底。就是因为这支军队的士兵没有信仰,没有纪律,没有警惕性,缺少血性,总结就是没有精神。而决定这支军队的精神的就是他们的主帅关羽。


这样的军队是属玻璃的,虽然很硬,但太脆。胜利时目空一切,失败时一泻千里。
[ 转自铁血]



有人说关羽失败是缺少人才,手中没有大将。刘备的四虎上将,魏延等都没没在荆州。那就问一句了,刘备的文臣武将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想当初刘备兵不过满千,将不过关张时,都可以吸引,请来,留住大批人才,关羽身为荆州之主(相当于当年刘表的地位),管理几郡土地,数十万人民,经营多年,怎么就连一个人才都吸引,培养不出来呢?兵是刘备留下的,将也是刘备派来的,还要关羽做什么?


刘备这个人亲和力超强,很少有人比得了,也不说曹操,孙策这一方霸主,袁绍袁术也是四世三公。就说吕布吧。吕布杀了董卓,被西凉兵迫离长安时,不说单人独骑也差不多了。而吕布返回并州老家后很快组织起一支可以和曹操抗衡的军队,这支军队战斗力超强不说,还包括了陈宫这样的谋士,高顺,张辽这样的大将,而且这些人都对吕布忠心耿耿。
[ 转自铁]



再反过来看关羽,关羽这些年在荆州都在做什么啊?


有人说荆州人才都被之前的刘备,曹操,刘表抢光了。开玩笑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贤能的人即使千里外都可以吸引过来,无能的人即使对面住的是诸葛亮也不会认识。再退一步说即使真没有流动人才,只能就地取材,荆州人才在关羽接手时确实一个都没有了。设想一个人20岁成才,关羽在荆州7年多,当年13岁到20岁这些孩子也该成年了,他们全是饭桶吗?
[ 转自铁血


还可以说关羽性格孤傲,招揽不到人才也是正常。那咱们再退一步,如果他能用好刘备留给他的这些人也算合格了。但刘备这些老臣怎么看关羽呢?身居要职的能降的都降了,为何关羽会落到如此众叛亲离的地步呢?


世人都骂傅士仁,糜芳失节。但仔细看看这是为什么。傅士仁基本没提到过啥,但糜芳是什么人?糜氏兄弟从徐州开始跟随刘备,几经磨难,无论刘备如何狼狈,落魄。糜氏兄弟始终不离不弃,誓死追随。而且刘备称帝后,糜芳又是正宗的堂堂国舅,前途似锦,投降东吴对他有什么好处?即使糜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如非万不得已,他也没理由投降孙权啊。
[ 转自铁血


真正把他们逼到投降绝路的,并不是东吴,恰恰就是咱们的荆州主帅关羽。


再看刘封。世人都骂刘封不义,但为何刘封宁死不弃刘备,却对关羽见死不救呢?先看下当时的形势。刘封接到求救时,荆州,公安,南郡已全部失守,关羽北伐军也基本全军覆没,仅剩几百人在麦城苟延残喘,并且被数万吴军重重包围。而整个荆州附近只有他刘封一支刘备集团的部队,一座小城上庸,几千兵而已。
[ 转自铁



此时即使刘封倾全城兵马去救关羽,有多大胜算就出关羽?这样最大的可能就是由于兵力不足就不出关羽反而把自己也陪进去,再连带丢掉刘备在荆襄的最后根据地上庸。所以从大局上看刘封不出兵是有道理的。


就算刘封舍命救出关羽,对形势能有什么改观?是能重新聚集四散奔逃的北伐部队,还是能收复荆州呢?为关羽一个人的生死,而令一座城池,数千军民冒那大风险,值得不?如果荆州还在关羽手中,情况危急,急需救兵,刘封还会按兵不动吗?有不少人居然搞笑的认为关羽丢荆州一个重要原因是刘封未出兵,完全是因果关系都没搞清楚。失荆州一役从大局看来,刘封不仅无过,反而有功。起码他保住了上庸,避免了军队的无谓牺牲。
[ 转自铁血社]



再退步就当刘封不救关羽有其私人原因,因为和关羽不和睦。但为什么就和关羽不和睦呢?按理说关羽做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刘封巴结都还来不及,不可能主动得罪关羽。因为关羽提出过义子不可立,这估计是一个原因,但不会是主要原因。因为在那个嫡出,庶出都有极大区别的年代,刘封能够得到刘备的赏识,会愚蠢的身为义子而于刘备几个亲自挣储吗?不仅关羽,恐怕满朝文武包括刘封自己都不会支持。刘封因此与关羽交恶的可能不大。最大可能估计和糜芳,傅士仁情况差不多,关羽平时做为实在令人受不了。


再假设,刘封不顾一切救出关羽,上庸也运气好的没丢。是不是就是一件好事呢?首先,刘备要怎样处置关羽?偌大荆州,数万精兵,只关羽只身而回,是否要追究责任呢?顾军法还是顾兄弟情?不处置关羽,让他做什么?像关羽想的那样?刘备再给他几万人马去夺回荆州,报仇雪恨,军心能服气吗?他关羽有这个能力吗?这些人马再折进去怎么办?把关羽闲置在家,他闲得住吗?
[ 转自铁血]




所以关羽于荆州共存亡应该是他最好的结局了。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但他关羽只是打了败仗吗?他是全军覆没了,他一个人可以是一座青山吗?关羽本身已经没有卷土重来的资本了。


[ 转自 ]

身为主将的关羽在荆州丢失,全军覆没的时刻已经不应该在偷生了。当邮轮,尤其是军舰沉没的时刻,舰长往往会让水手们逃生后自己与舰艇一同沉没。因为重大的责任不可以来第二次的。当你选择挑起这副重担时就应该负起自己该有的责任,应该有与之共存亡的决心。《亮剑》中的营长张大彪在冲锋前向团长保证“我不敢说一定攻得下,只能保证如果攻不下,突击队没有一个人会活下来!”实实在在,不轻敌,不吹牛,完成任务在,完不****也不在了。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对比下关羽,接受任务的时候,给刘备留下一句“万无一失”,真失手时却不顾一切地逃命。


荆州军百分之99都不愿意为关羽而战逃跑了,而仅剩的这几百誓死追随他的战士,关羽真的就让他们去死了。他下达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命令,令王辅,赵累带部分士兵掩护,他自己带儿子关平逃跑。这样做,即使他最后他跑出来了,手下士兵也会为其全部殉葬,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保住他关羽一个人的命罢了了。自己犯的错让大家来为他承当,自己的命值钱,别人的命不值钱。那他关羽人人称颂的“义”字何在呢?


[ 转自 ]

如果关羽真的逃回成都,他有何脸面见刘备呢?项羽输掉了自己创下的基业,尚且“无颜见江东父老”,关羽输掉了大哥刘备的基业还有脸偷生,还想着让刘备再给他兵马报仇,关羽也太“单纯”了吧。一支军队的性格是由其统帅决定的。一个懦弱的主帅是不可能带出一支坚强的军队,为大将者应该有“泰山压顶而面不改色”的气度,这样才能在混乱中稳定军心,令自己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判断局势,争取扭转战局或将损失减少到最少。但关羽如何做的呢?


“关公闻言,怒气冲塞,创口迸裂,昏厥于地”。其他人都还没惊慌失措,关公自己就昏倒了,将士们看到主帅如此,军心能不乱吗?如果仅是这样,关羽醒来后正确分析下形势,果断取舍,争取正确的行动,此时北伐军仍然有救。但关羽却方寸大乱,胸中全无半点主意,此后一错再错。终于兵败身死。首先,他不知道总结自己错误,只一味埋怨别人用诡计骗他。难道他没听过“兵者,诡道也”这句经典话吗?被别人骗了也只能怪自己无能。但他却不这么想,居然派人去荆州向吕蒙问背盟之罪。但吕蒙见到关羽的使者来问罪时,心里估计都笑死了。是谁先不顾信义,借了荆州一直不还的,还骂我家主公是狗,有什么脸面来问罪的。但真正大将之才的吕蒙不仅没有为难关羽的使者,相反好吃好喝的招待,然后让使者看了荆州和平安定的大好景象。派人去向吕蒙问罪本来就够愚蠢的了,当使者回来回复情况后,关羽居然想不到封锁消息以稳定军心。结果这些本来就无心恋战的士兵们知道了荆州情况后,逃走无数,最终不可收拾。


[]

夫战,勇气也。战争胜负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调动己方士气的同时,尽量消耗对方的士气。吕蒙在整个战役过程中,以士气为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反观关羽,似乎从未考虑过军队士气的问题。其一举一动无不在军队士气已经低落的情况下进一步瓦解自己的军心士气。所以他的军队逃跑百分之99也绝非意外之事。


关羽最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放不下的那一身骄傲吗,目空一切。当然骄傲本身并没错,可怕的是没那种自知之明的无能再加上骄傲就是灾难了。即便到了最后关头,如果他能听王甫之言,也许还有机会逃出一命,但我们的关公还是骄傲的“虽有埋伏,吾何惧哉”到这里真是令人狂晕。真所谓: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转自

整个三国演义可以看得出真正推崇的也就诸葛亮和关羽两人。无数别人的好的事迹牵强附会的强加到这两人的头上。然而关羽的败亡荆州一役,连演义作者都无法为他圆滑过去。期间的点点滴滴都透露出关羽在整个战役中的无能。结合后来刘备的起兵报复和诸葛亮为蜀汉的大局规划,这些年流传的刘备,诸葛亮阴谋论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关羽失荆州,真正失误的是关羽本身,而且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大意失荆州”。结合正史中关羽的一些描述,关羽的性格缺陷,领兵作战能力确实可以说是很差很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