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新中国第一位女魔术师是谁?

新中国第一位女魔术师是谁?

舞台风采

舞台演出剧照

所获荣誉

家中近照

献演间隙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女魔术师邓凤鸣,凡熟悉她的人,只要提到魔术表演,就会想到她那飒爽干练、满台生辉的艺术个性。
出身贫苦 偷学技艺
  邓凤鸣,广东南海人,1933年出生,她是一位资深艺术家,上海魔术团名誉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杂技家协会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成员,曾任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代表,1978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邓凤鸣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工人家庭,祖父被日本鬼子用枪扫射而丧生。小时候跟随父母逃难到上海。由于生活所迫,童年时就在上海的药厂、化妆品厂当童工,终日遭受老板或工头的打骂,饱尝了食不饱腹、衣不御寒的艰难生活。17岁时,由于长得身材苗条、容貌俊秀、聪明懂事,有人劝她父母嫁个豪门女婿,或送去当舞女,可以广开财路。但是这一切都被邓凤鸣坚决拒绝了,她立志要走一条自食其力的道路。18岁时她的舅父托人介绍工作,由于同情她的家境,终于进入到著名魔术师张慧冲魔术团做助演工作。魔术这个行当是保守的,它的“机密”传子不传婿,但邓凤鸣求知心切,平时偷学“关子”,仔细看,牢牢记,暗下功夫,私下练习,在剧团做了十一个月的助手,由于自己的勤学苦练,日积月累,竟能熟练地掌握不少魔术技艺。
挑起大梁
抵挡诱惑
  1952年初,未满19岁的邓凤鸣靠着平素学习的本领,参加了张国樑领导的魔技团,担任魔术主演,“炮打真人”、“灯箱换人”、“束指自由”已成为看家节目,外号“满台飞”已成为广大观众称呼她独特表演风格的代名词。邓凤鸣从此在剧团里挑大梁,并当了副团长。
  当邓凤鸣在艺术上有了一定的成就时,诱惑也随之袭来。1954年,她带团进广东演出,足足演了一年半时间,大受欢迎,场场爆满。当时,有个戏院老板多次动员她到美国旧金山去发展,并一再保证说,包她发财。邓凤鸣并没有眼红、心动,因为她蕴藏着一颗纯朴的心:我拥有一点技艺,不能当作个人资本转卖给外国,应该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她毅然地回答:中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不会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即使有一座金山我也不要。
             技艺精湛 最高领导鼓励
  1957年的一天,邓凤鸣突然接到通知,说有重要的演出。她匆匆来到演出大厅,看到大厅里坐着很多中央首长,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也都在场,她的心里激动不已。演出结束后,邓凤鸣被领到刘主席的座位旁边,刘主席亲切地对她说:“你演得很好,动作非常快”。不一会,毛主席的秘书过来了,向邓凤鸣招手说:“来、来、来,主席叫你了”。她赶快过去。毛主席站起身和她握手。秘书说:“毛主席看你的演出很高兴,想知道你的秘密,要你把‘束指自由’怎么变的告诉他”。邓凤鸣把诀窍一一向毛主席汇报了。毛主席高兴地说:“你演得很好,你要好好地演”。(2012年4月11日“党史信息报”刊登“毛泽东拜师学魔术”一文,简要介绍了邓凤鸣把“束指自由”魔术的“关子”向毛主席透露。)毛主席、刘主席的殷切鼓励,使邓凤鸣激动得一夜未合眼。有一次,她和几个知心朋友倾吐说:“我热爱魔术事业,是党给我发的通行证,我吃尽了旧社会的苦,特别珍惜党给我的甜”。因此,邓凤鸣更加刻苦地钻研魔术艺术,了解最新的发展情况,决心要为繁荣祖国的魔术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山再起 成就事业
  10年内乱时期,上海魔术团被砸烂,邓凤鸣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了两年,后转业到上海一家照相材料商店去修理照相机。1979年,邓凤鸣在黄浦区领导的支持下,又重建了上海魔术团,她倾注了全部身心,创作了不少新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1980年,邓凤鸣到北京汇报演出,其间先后和美国、德国、意大利的魔术家互相观摩,交流技艺。邓凤鸣的精彩表演,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称赞:“你们的演出是世界第一流的,在国际上也很少见”。
  邓凤鸣魔术节目的核心是“创新”,不少人劝她:“你已经有几十年的魔术生涯,如今是饮誉中外的魔术师,万一弄不好,会砸了牌子”。但邓凤鸣坚持认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把节目搞成功,个人付出什么代价都值。自信,是她事业的支柱;决心,是她成功的基础;毅力,是她战胜困难的动力。邓凤鸣几十年的舞台艺术生涯,淡泊名利、孜孜以求,扎实地耕耘在魔技这块不起眼的土壤上,并使之结出丰硕成果,成为一名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女魔术师。
  邓凤鸣离开舞台后,也遇到不少烦心事,如爱人过早逝去、儿子待业在家、魔术事业如何发展等等,但这只是在一起聊天时,才袒露以上思想,是向老朋友的推心倾诉,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魔术师的邓凤鸣,数十年来全身心地投入于中国魔术艺术事业,不计名利、默默奉献,这种精神境界值得学习和发扬。
殷殷寄语 心系魔技
  在魔术艺术的发展道路上,邓凤鸣永远是痴心不改,她虽然离开了舞台,但仍不断思考着如何繁荣魔术艺术事业。邓凤鸣认为,当今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历史阶段。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将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未来的魔技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邓凤鸣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魔术生涯,她以为今后要在“精品、创新、培养、交流”八个字上不断努力:
  一是出精品。力求用魔术精品节目去占领市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是搞创新。要把魔术艺术创新、塑造精品节目贯穿在艺术创作始终,以锐意进取精神,使魔术作品更加能体现民族风貌、时代风采。
  三是培养新人。魔技事业由于生产周期长,任何一个小小的创新和发展,都要花费大量的智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繁荣要靠人才,要重点培育魔技新人,同时为普及魔术艺术,通过“魔术之友”等活动,使广大的业余和民间魔术师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
  四是开展交流。国际和国内魔术发展的趋势是突出“创新”,什么海派舞台魔术、心灵感应魔术、滑稽魔术、幻影魔术、手法魔术、近景魔术等等,看了以后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觉得新鲜。因此,要积极架起国际和国内魔术界交往的桥梁,相互切磋观摩,在发扬我国民族特色和长处的同时,学习借鉴一切对我有益的东西,使中国魔术事业有更大的发展。2009年,海派魔术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邓凤鸣吁请市有关部门,建立上海魔术艺术团体,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