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领袖也爱读野史:毛主席为何多青睐于野史(2)

野史的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野史杂记的作者不如写“正史”的史官那样专业,史料也不如后者掌握得多,但是在思想上却比较自由,顾忌也比较少,因此也就比较能写出历史的真实面貌来。刘鹗在其传世名着《老残游记》中说:“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证诸实在。” 例如,南宋偏安一方,在残山剩水间作威作福,悍然杀害民族英雄岳飞的宋高宗,及当过塾师,一脸仁义道德的秦桧,人们只有读了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王明清的《挥麈录》、明朝才子文征明的咏史词、清代陈玉澍《后乐堂全集》的史论,才会认识到南宋有个以宋高宗为首的“五人帮”。又如朱元璋登基后,御用文人们不吝溢美之词,将其塑造成神,但到了明中叶,《翦胜野闻》、《闲中今古录》等野史蜂起,就让朱元璋走下神坛,还原****:他有剥人皮的国家恐怖行径,也有给出版书籍免税的大智之举,更有承认自己**,将犯有小过的美丽****当庭释放的菩萨行为。





资料图:毛主席写作   唐代陆龟蒙的《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中也有这一赞美野史的句子:“自爱垂名野史中,宁论抱困荒城侧。”   鲁迅则更是提倡读史要读野史和杂说,他曾在《这个与那个》一文中说:“我以为伏案还未功深的朋友,现在正不必埋头来哼线装书。倘其咿唔日久,对于旧书有些上瘾了,那末,倒不如去读史,尤其是宋朝明朝史,而且尤须是野史;或者看杂说。”“野史和杂说自然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毕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鲁迅的许多史识,就是从野史杂记中得出的。如在《立斋闲录》、《安龙逸史》里看见明代皇帝的暴虐,从《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里,看到清兵入关后的凶残。这些东西,都是在正史里得不到的。

  综上所述,酷爱读书的毛泽东看重野史也就不足为奇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