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南宋版的攘外必先安内 皇帝担心岳飞功高盖主(3)

1140年,金军毁盟攻取河南,顺昌被围时,金军极有可能再下江南。宋高宗为了自保,令张俊攻取宿州、亳州,韩世忠攻淮阳(今江苏邳州),岳飞进军陈州(今河南淮阳)。数路大军剑指中原,形成颇有战略优势的进攻态势。当刘在顺昌击败金军主力后,宋军士气高涨,形势极为有利。   岳飞打下陈州后并没有在这里止步,他的百胜之师在一个多月内,攻占了许昌、洛阳、郑州、中牟等地,然后把主力集结在许昌一带,准备寻机与金兵主力决战。在郾城、许昌发生的数次大战中,岳家军“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无一人肯回顾,终于一次次大败金军主力。   为收复中原,岳飞派人在沦陷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关隘、渡口的车夫和舵手,饭店、旅社中的店小二,组成了一张岳家军联络网,抗金的“地下工作者”“往来无碍,食宿有所”。到达许昌后,岳飞派遣原从黄河北投奔过来的梁兴、董荣等人渡河北上,联络当地义军,一时间打着岳家军旗号的义军风起云涌,“剿杀金贼,占夺州县”,使金人在燕京以南很多地方的统治陷入瘫痪。   宗泽临死前“过河”的夙愿,极有可能由他当年赏识提拔的部将实现。   但就在这个时候,命令岳飞班师的圣旨——民间传说中的12道金牌送到了岳飞的手中。不难想像,下达班师的命令,对岳飞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据说,岳飞从郾城、许昌撤军时,当地百姓“哭声遍野”,岳飞也倾洒了无奈的英雄泪。岳家军一撤,沦陷区起事的义军失去依靠,将要燎原的大火顿时熄灭。   南宋版“攘外必先安内”   1140年岳飞班师,成为后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说,岳飞是“愚忠”,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干吗听他的?收复了开封再说。   事实上,其他几路大军已经奉命撤退,岳飞已成孤军。如果不撤退,不但得不到粮草供应,甚至可能被视为叛军,那样的话岳家军就很危险了。   有人认为,赵构命令撤军有他的道理,当时宋军没有彻底打败金人的实力。但当时赵构跟金人可能是“麻秆打狼——两头都怕”,宋朝大臣洪皓那时出使燕京,他发回密报说:“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史学家多认为,宋金强弱之势已经发生变化,金人宿将大多已经死了,金军整体战斗力下降,而如果宋朝诸路大军齐心协力,分路进击,协同作战,则“兀术可擒,汴京可复”。遗憾的是,“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认为,宋军还不具有灭金的实力,但他同样认为,当时宋军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