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消除对红枣的N个误解 2

粮食作物?不大可能
保存到相册
枣茶 [保存到相册]

  在中国,枣的栽培史已经长达7000多年,有文字记录的栽培史至少有3000多年。考古学家先后在山东、广东、甘肃、新疆等地的古墓中,发掘出枣核和干枣遗迹,表明枣树栽培在汉代时就已经很普遍了。最初对于枣的热衷,大概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糖分。在《礼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以枣、栗、饴、蜜以甘之”,说白了,枣就是一种甜味调料。至于现在流传的它们的美容效果,还不是那些处于农业生产初级阶段的人所要考虑的事情。
  当然,甜味的大枣完全可以填饱肚子,毕竟红枣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和碳水化合物。在《战国策》中,苏秦在说服燕文侯时,就曾拿枣来说事,“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佃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这个语句被多方引用,成为枣是重要粮食的证据。实际上,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这话完全是苏秦在拍马屁。要知道,即使在栽培和杂交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红枣的亩产最高不过1000千克。注意!鲜枣里面有70%以上都是水分,碳水化合物只能占到20%左右。也就是说一亩红枣提供可以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不过200千克。而实际情况是,大枣的亩产通常只有200千克左右。要想成为粮食作物,红枣显然是不够格的。恐怕在饥荒时期,作为应急食品还差不多。
  在晒干以前,鲜枣里70%以上都是水分,碳水化合物只占到20%左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