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征名结束 “天梭”稳守榜首

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征名结束 “天梭”稳守榜首2011年07月09日03:53京华时报商西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本报讯首次由公众参与命名的航天器——中国货运飞船征名日前结束,天梭、鲲鹏、天舟等10个获奖名称昨日揭晓,将作为候选名称报批,最终定名。
昨天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著名作家毕淑敏就此接受视频访谈,并通过微博与网友在线交流。
毕淑敏代表评审委员会宣布,经网络投票和评审专家评选,10个名称脱颖而出,它们是:天梭、鲲鹏、天舟、神龙、龙舟、神骥、天马、云梯、神驹、行者。
杨利伟介绍,这10个名称将作为中国货运飞船候选名提交,按规定严格报批后最终选定名称,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和标识征集活动4月25日正式启动,点燃了公众的参与热情。作为活动组成部分之一,中国货运飞船征名于6月21日结束,共收到提名9640份,近38万人次参加投票。
其余几项征集目前仍在进行,截止日期为7月25日。征集范围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标识、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I及实验舱II的名称。
全球华人可登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中国航天网、腾讯网、手机腾讯网等活动官方
主页提交作品、参与投票,也可向组委会寄发电子邮件、邮寄光盘或书面材料。
■征名故事
老人坐火车赴京送作品
一位来自辽宁锦州的老人感动了组委会。他辗转几千公里,坐火车赴京,只为来到组委会办公室,亲手递交自己的作品。
线上线下,活动获得积极响应。两个月来,组委会收到大量提案,很多都附有仔细的说明,不少人还在信中表达对中国航天的祝福,对老一代航天人的缅怀。
在腾讯网活动主页上,一项“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加油”的互动标签已获8万点击量,近3万网友通过微博上传作品。一些身居国外的华侨也高度关注,称赞活动体现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放性。
■现场“投票”
与此前公布的30个入围名称相比,“天梭”一路领先,继续排在首位,其后几位均有变动。初选排名前十的“天济”、“远征”、“金梭”、“先锋”等名称落选,而“鲲鹏”、“神龙”、“龙舟”、“神骥”则入围。访谈现场,主持人让3位嘉宾现场给心仪的名称投票。
戚发轫
“天梭”表意有出入
作为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坦言自己给“天梭”投了票,但又有些犹豫。“说到‘梭’,大家就会想起织布,有来来往往的概念,但货运飞船其实是只去不回的”,他认为,取名“梭”在概念上有缺陷,因货运飞船与载人飞船不同,将货物输送到太空并带回垃圾即完成使命,归途经过大气层时烧毁,并不回到地球。
戚发轫提到,美国就有航天飞机取名为“太空梭”,“天梭”有重名之嫌。
杨利伟
投票“能量”未入选
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则表示,希望名字能既反映航天主题,又有空间想象,并带民族特色。像美国的航天飞机“挑战者”、登月飞船“阿波罗”等,除功能外,还体现了对未来航天的展望。
“我也投了一些没有入围的”,杨利伟觉得货运飞船是一种能量的供给,所以也给“能量”投了一票,结果并未入选前十。他微笑着说,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活动是为了让更多人关心、参与。
毕淑敏
中意“天马”意象美
作家毕淑敏是此次活动评审委员会名称作品评审组组长,她对“天马”情有独钟。“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山海经》,是神意之兽,我们常说‘马踏飞燕’,速度非常快,又可以负重,与货运飞船比较吻合,也很美”,毕淑敏认为,“天”字打头比较符合仰望太空的想象。
为取名,评委们考虑了许多细致的问题。毕淑敏说,货运飞船有其他“兄弟姐妹”,命名还需考虑将来的连续性。
■热点回应
排名采用加权计算
问:为什么10个名字与网友投票有所不同?评审过程如何?
毕淑敏:评审过程非常公正、透明。办公室设立了较好的程序,我参加评审时,坐在身边的就是两位公证员。过程是先由网友投票,经载人航天领域专家、航天员、著名作家、知名媒体人士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初选,选出30个备选名单,再经过一轮轮投票,以不同的加权计算方法,最后得出获奖名单,整个过程所有参与者都非常负责。
授奖给最先提名者
问:谁将作为提名者获奖?最终名称如何确定,何时公布?
杨利伟:已向社会发布的征集手册中注明,在很多人提名同一个名称的情况下,由组委会征集到名字的时间先后来决定最后获奖者,即最先提名者获奖。
载人航天工程有很多航天器会进行名字征集,都会按规定严格报批,我们会将征集情况、评审专家建议提交,尽快履行报批手续,并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结果。
运货为保生活科研
中国货运飞船主要有什么用途?预计什么时候首飞?
戚发轫:空间站在天上轨道工作需要很多物资,比如航天员的吃喝、实验设备、推进剂燃料等,而载人飞船主要是送人的,神舟号现在一次最多带300公斤,远远保证不了空间站在天上长期工作,这就需要货运飞船运货,把航天员需要的生活用品、实验设备和用品,维持空间站工作的维修和更换设备与推进剂等送上去。现在正在研制,到空间站之前要和天宫二号或三号对接一次。
空间相撞不会出现
问:中国空间站是否会和国际空间站相撞?中国将来是否会参与到国际空间站建设中,货运飞船能否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戚发轫:空间站主要实现对地观测,所以低轨运行,大概在300公里至400公里之间,虽然存在空间相撞的问题,但这是可以控制的,不会出现。
杨利伟:目前国际空间站十几个成员国中没有中国,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国际合作是大趋势,也是我们的愿望,本着平等、互助、透明的原则,我们已经和很多国家进行了合作,像俄罗斯、欧洲一些国家,在国际空间站合作上也进行了一些技术层面的接触。具体可能涉及到整个国际环境的问题,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参与合作,是大家也是我们所关注的。从技术上讲,我们的飞船在和国际空间站合作上应该没有问题。
最新进展
“天宫一号”上天工作两年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相继发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并进行首次无人交会对接任务。戚发轫说,目前“天宫一号”已运抵酒泉,正在做一系列具体准备,预计将于8月发射。
杨利伟昨天介绍,目前准备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天宫一号”和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本月应该完成所有产品进场。现在各种测试正在顺利进行,进场前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下一步将进行发射场阶段工作。
杨利伟介绍,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天宫一号”发射后将在太空工作两年,期间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都会与其对接,包括有人和无人的飞行。
>>专家解读
交会对接应用许多新技术
戚发轫院士介绍,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是新研制的,是将来的空间实验室的前身,“神舟八号”虽然也是载人飞船,但此前发射的均无交会对接功能,因此也是一个新的东西。
戚发轫介绍,两个航天器要在轨道上交会,需要非常精准,因此应用了很多新技术。远距离控制主要靠地面,近距离则增加了很多测量设备,应用了激光雷达、微波雷达、光学敏感器等新技术,飞船也从之前只能上下移动变为能横向移动。此次交会对接是无人的,将来还会添加电视摄像,让航天员根据图像进行控制。
■链接
其他几项仍在征名
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
2.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和标识
3.核心舱4.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商西制图杨佳宁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