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刘康:中国大战略别围美国转

刘康:中国大战略别围美国转

 近期我去柏林参加了一个“英法德三国俱乐部与中国”对话,该活动由英国的民间智库战略对话研究院发起。说是民间,会议层次不低,由德国财长主持,参会者多半是外交、财经、金融界精英。有趣的是,会议主题是欧洲与中国,做首场主题发言的是欧洲央行行长和IMF(国际货币基金)总裁特别顾问。但他俩的讲话总是离不开人民币汇率和中美关系,虽然会场内外主旨似乎都是一个:欧洲与中国也需要更多交流,加强联系,中国不要把鸡蛋(货币)都放到一个篮子(美元)里,不要老盯着美国!


  记得三年前杜克大学有一次请牛津大学校长演讲,题目是“新大西洋关系”,题目是讲美国与欧洲,但听众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主要原因是这位牛津校长不是别人,正是香港最后一位英国总督彭定康爵士。他也没让多数(中国)听众失望,说是美国和欧洲传统大西洋关系之新,就新在中国。美国和欧洲都要眼光放长,要把中国当成大西洋两极关系的一个多极化参照系。


  然而对于中美而言,这些年越来越纠结的关系形成了一种相互盯着的心理状态。似乎觉得天下大事,千变万化,中美力量的对比、中美的变化才是最大变化。


  在西方陷入二战以来最深刻的经济危机时刻,中国蓦然转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政治角力场上,美国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崛起或复兴的最大参照系。在美国媒体上,热闹的有“中美国”(Chiamerica)的说法,有“北京共识”正在取代“华盛顿共识”云云,更有近年的西方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魅力攻势:中国软实力改变世界》,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中美之间真是一有风吹草动,便惹得各自心事重重。美国担心中国超过自己,中国担心美国“围堵”自己。毫无疑问,中美两国今天的关系已经到了剪不断、理还乱,打断筋骨连着皮的地步了。中美互相盯着也似乎成了一种常态。今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跟人民币汇率搅合在一起,难解难分,退到十年前的话,实在匪夷所思。


  这种情结中国尤其为甚。殊不知,中国当然在崛起,但全球化时代崛起的岂止是中国?奥巴马11月在印度访问时,大谈“印度和美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民主国家”,也是两个“最大”。又说印度不仅仅在崛起,而是已经崛起了。奥巴马大谈印度的“民主”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哪怕是斜着,也在把眼光瞄着中国。


  不过“金砖四国”除了印度和中国,还有俄国和巴西。今天更有土耳其、伊朗、沙特还有南非,都在崛起。他们对于当今的多极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恐怕不跳出各种“最大”的思维定势和参照系,是无法看明白的。比如南非,现在雄心勃勃要引领非洲,创造辉煌。非洲大陆的好望角也越来越“东望亚洲”,欧美的传统影响迅速衰落。中国公司大举涉足非洲,这早就不是新闻。但另一方面,靠GDP中心论为指导的中国的非洲战略,对非洲文化、历史、宗教、风俗、政治的了解严重不足,遭遇问题很多,抓手却很少。


  中国人需要好好反思:除了盯着美国,我们究竟有没有针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乃至欧洲的长期、全面的大战略?此外,中国如此看重自己的全球崛起,看重美国这个参照系,要是仅仅依此制定出大战略,将如何来推动一个真正多极、多边的世界?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