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虚拟经济的经济学

虚拟经济的经济学

作者:刘骏民

  [摘要]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学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看作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关系,强调市场经济虽然是物质生产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但是其本质属性是价值的不是物质的;强调在不断虚拟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功能的演变及其决定性影响,强调虚拟经济是第一序的资源配套机制的功能,更强调虚拟经济蕴含的风险。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基本上是沿袭和追踪西方经济学的传统和热点而发展的,虽然谁也不会真的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拜服西方理论的结果,但在课堂上,在学术圈子里多数人都认为,既然西方经济这么先进,西方经济理论又这么严谨,中国人实在没有什么必要特意在经济理论上搞什么创新。其实,理论创新的风险很大,要在很长时期被看作另类,结果也很难料。虚拟经济的提出就冒着这样的学术风险。
  
  一、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及膨胀的原因
  
  为“虚拟经济”下定义之前,先要说明定义的目的是什么。
  1. 我们要界定什么
  区别一个烧饼和一张股票(假如股票还是一张单据的话)并不困难,前者可以吃,后者不可以吃却可以带来货币收入,而货币是可以用来买烧饼的。于是就有两个选择,是直接烙烧饼吃呢还是先炒股票,赚到钱再买烧饼呢?“人类生产各种物质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一直与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人类借助货币来实现生产和资源配置的历史却并不长,至少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中,资源的配置和收入分配还不是主要靠市场,而是靠贵族统治的一套封建制度来完成。人类在股票等金融资产帮助下来完成自己经济活动的历史就更短。而现在,我们不但需要理解一个人怎样可以靠炒股票活着,更重要的是理解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能不能或怎样才能靠炒股票等活动生存和发展,当然还包括理解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带来的风险。给虚拟经济下定义首先就是要界定一种并不直接为人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在历史上,土地一直是人类最主要的财富,为土地引发的战争也屡见不鲜。在古代,土地的价值是用面积和土地的肥沃程度来衡量的,但是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土地的价格成了土地财富性质的核心衡量标准。当一亩地从1万元炒到1000万元的时候,土地没有增加,“财富”却增加了,这种财富增加往往与任何技术进步、土地改良等等无关,而是与进入炒作活动的行为主体所持有和投入的货币数量有关。股票、金融衍生物等等可以炒作的“资产”都有类似的性质,它们可以在瞬间增加1倍、10倍、100倍,当然也可以在瞬间缩水90%甚至完全消失或“蒸发”。当人们发现这种财富创造方式的时候自然是欣喜若狂,这意味着可以在瞬间从一贫如洗暴富成百万富翁,而不必经历几乎是“痛苦”的生产过程,当然也可以反过来使百万富翁瞬间一贫如洗。土地是财富不假,但是当它的财富性质越来越脱离其物质形态,越来越取决于交易条件决定的价值形态的时候,这个财富就具有一定的甚至是完全的虚拟性质。给虚拟经济下定义也就是要给财富的虚拟性质下定义。
  虚拟经济是在追求货币利润的目标下,通过单纯的“买卖”、“资本化”运作以及价值“炒作”等相对脱离了“物质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活动;当用货币衡量的财富增加时,其价格增加而其物质内容或为人们提供的实际效用不变的时候,这个增加的财富就具有虚拟性质。虚拟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各种可以用货币衡量的财富都可以进入虚拟经济运行的领域,但股票、房地产、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收藏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等等都是市场经济中具有较大炒作空间的经济领域,它们可以被看作是虚拟经济运行的经常性领域。
  2. 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虚拟经济的性质。但要事先声明:举赌博的例子并不是将虚拟经济比作赌场,而是用一个极端的例子容易给人较深的印象,记住事物的负面影响往往要比记住它的好处更重要一些。
  假定在某个经济体中大家除了赌博之外什么都不干。从宏观上看,赌博永远是零和交易,这个经济体是没有利润的。但是,如果有一个贷款机构为参加赌博的人贷款,情况就不同了。假定最初总赌资是100万元,如果没有贷款机构,不但输赢之和为零,每一轮赌博的规模也都不变,赌博规模的增长率也为零。如果有了贷款机构,且赌博参加者每轮赌博时贷款总量假定为总赌资的10%,也就是假定每一轮赌博都会有人去贷款充实赌资,这个经济就有10%的增长率。如果是一个正式的赌场,其服务费是按赌资的1%收取,那么,第一轮100万赌资有1万元的服务费,也就是创造1万元的GDP。第二轮增加到110万元赌资时的GDP为11000元,GDP也增加了10%。由于贷款增加,赌资增加,意味着每一轮赌博后大家口袋里的钱平均比上一轮增加了10%,这增加的货币收入,就是总的利润。假定所有参与人到这个贷款机构借款时都要打欠条,如果这些债务凭证标准化,这个金融机构不但是贷款机构,还是这个经济体中债券的发行中介,也就是这个经济体中的货币发行机构。当进入虚拟经济的货币数量持续增加的时候,就可以创造出不断增加的货币收入,货币利润可以通过向赌博者提供贷款的方式创造出来,也就是通过货币发行创造出来。其增加幅度如果不考虑货币乘数和收入乘数的话,至少不低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幅度。
  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个经济体得以维持的外部条件,也就是赌博经济体怎样维持其生存。赌博的人需要生活必需品,他们可以直接用赌博赢来的钱中的一部分,假如20%(在我们的例子中的第二轮就可以拿出110万×0.2=2.2万),去购买其他经济体的产品,赌博经济体得到了生活必需品甚至奢侈品,现金则流到了其他经济体中。这就是说,赌博经济体的实际生存必须依赖于外界提供生活必需品(它必须是开放的)。用成思危教授的术语,这就是“虚拟经济的介稳性”和“寄生性”。它需要与外部的交换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内部的稳定。对于得到现金的其他经济体来说,他们与赌博经济体可能产生的另一重要关系就是:要么参加赌博经济体的赌博;要么就购买其金融机构对外提供的赌博者发行的债券,以分享赌博经济增长的一杯羹。如果其他经济体的成员真的去参与赌博经济体的赌博,结果大致会输得精光,因为赌博经济体都是专业人士,外人很少可以全身而退的(日本每当获得大量顺差美元之后,总是要参与美国人的游戏,结果一定是输得精光,这次金融危机亦不例外)。剩下的选择就只有购买赌博经济体的债券了,这对赌博经济体十分重要。如果有一天赌博经济体的债券卖不动了,就意味着人们或者对其货币失去信心,或者对其债券失去信心,赌博经济体的介稳性就要遭到破坏,就可能产生危机。结论是这个纯粹的虚拟经济必须依赖对外的经济循环:一是要由外界不断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必要的资源;二是虚拟经济体必须对外提供各种金融资产,相应的服务不能中断。

  这个经济体要长期维持,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赌博经济体的货币必须是其他经济体接受的“国际货币”,如果赌博经济体不能发行国际货币,它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换回“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去购得其他经济体的产品,我们假定的赌博经济体除去赌博外什么也不做,它就只有依赖其他经济体来参与赌博时得到的“外汇”去购买其生活必需品,这对于小经济体尚可维持,对相对大一些的经济体就不可能维持了。这样,本币是主要国际货币就成为赌博经济体得以维持的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用这个简单的模型说明了虚拟经济体的生存方式:通过创造不断增加的货币收入,而不是直接生产所需各类产品来生存。其生存的必备条件是保持对外循环不中断。
  3. 虚拟经济创造货币收入的“高能公式”
  上述这个简单的模型仅仅说明了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却没有说明虚拟经济的膨胀速度为什么会超过实体经济的内在动力。让我们来看一个经济学中的流量与存量关系式。用Y表示货币收入流量,用r表示利息率,用A表示资本存量。有如下关系式成立:
  这个公式本来是说:用A的资本存量,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了Y的收入流,r可以是利润率也可以是利息率,它是这个时期资本A的收益率。资本A狭义上是指正在工厂用来生产产品的机器设备,广义上还包括生产出收入Y所需要的技术、人力资本等其他条件。当股市出现之后,资本化开始盛行,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的证券化大潮,使得这个公式有了新的意义。它变成了一个货币收入流资本化的公式,其中蕴含了虚拟经济如何会超过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因。
  A已经是包括厂房、设备以及其他生产条件构成的资本了,它生产出了收入Y,现在要将Y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也就是到股票市场去上市,于是在股市又创造出一个新的资产,代表A的所有权的股票资产A’。 A’是A在股市上的影子,但是它的价格波动却独立于现实资本A。如果A’仅仅是A的所有权证,就没有什么虚拟经济,但它却在相对独立地进行买卖,这就是一笔资产的双重存在,A需要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当A’越来越多,并成为一个独立行业的时候,股市就诞生了,股票交易也需要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个是实际资本的机器设备行业,一个是股市,两个行业会同时并存。一个属于实体经济,一个属于虚拟经济。
  从A衍生出A’,于是也就衍生出资本化公式:
  需要强调的是,A'的存在及其价格高低,不是取决于实际资本A的存在,而是取决于收入流Y。只要有收入,就可以被资本化。一个每月三千万收入流的网络企业,其实际资本可能仅仅是数百台电脑,加上其他设备不过是其一个月的收入。但是如果其股票上市(假定月利息率为0.005),理论上其市值将达到60亿。显然,收入流资本化的虚拟资本的价值与实际资本的价值根本就是两回事。虚拟资本是盈利能力的市场价值,实际资本则是机器设备的成本价值。
  这样,美国大约12万亿美元(2007)的国民收入,理论上可以幻化出10倍(利息率为10%)、20倍(利息率为5%),甚至更高(利息率低于5%)倍数的资产。美国2007年未到期债券总额就达到了110多万亿美元。还不包括房地产和股票。公式(2)也可以看作是任何收入流都可以“虚拟化”为大量金融资产的“经济虚拟化关系式”,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实体经济为什么可以“幻化出”巨大的金融资产,正是这个潜在的巨大货币利润的关系导致了虚拟经济的膨胀。
  4. 虚拟经济是追求货币利润与资本化运作方式的必然结果
  人类是靠物质生产活动生存和发展的,在没有货币、金融和股票的情况下人类社会已经生存了若干万年。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目的是为自己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资料。随着交换的发展,货币出现了,它最初是交换的媒介,但是由于它可以换回任何物质资料,于是商人开始将其作为目标来追求。最初,是那些追求贱买贵卖的商人将“追求货币利润”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后来“为卖而生产”的方式出现了,才有了为利润而生产的企业。只有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才有了市场经济,才有了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但这个时候,价值增殖过程还必须与物质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当资本化的运作方式出现以后,追求货币利润的目标与资本化的运作方式结合在一起,就有了不必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就可以获得更大货币收入的机会,也就出现了单纯的价值增殖过程,它相对脱离了物质生产过程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不象是制造业那样二者是统一的。
  “投资”这个导致物质市场过程不断扩大的市场概念开始在金融投资的概念下模糊了。凯恩斯认为金融投资是储蓄不是投资,因为它不直接构成对机器设备的购买需求,所以实际投资被宏观经济学看作总需求,而金融投资则被看成是储蓄的一种方式。实际投资与物质生产过程有关,而金融投资则与此无直接关系。但是,对于赚取货币收入的目标来说,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只是金融投资赚取货币利润数量大,来的快,且没有实际生产过程的约束,而实际投资不但有价值方面的约束还要有自然资源、技术等物质条件的约束。单纯的价值增殖过程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来放大货币利润,而实际生产过程则没有杠杆可用,必须遵循技术过程的一切约束。单纯的价值增殖过程比附着在“物质生产过程”上的价值增殖过程的货币收入要高,风险要大。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