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从未“分家、承包”过的兴十四人信奉毛泽东的理

在黑龙江,有一个共同富裕明星村,她就叫兴十四村。这个村我专门去调查过。我一直为这里的干群“认理坚持”的精神感动。他们认准“一筷易断,十筷难折,集体力量大,鼎力能换天”“单干是座独木桥,集体才是阳关道”的毛泽东式的道理,一直铆在一起,顶住压力,从未分过家。

在那里,我问他们当年为什么不分,不搞大包干,他们的回忆——所讲述的道理,既反映了觉悟了的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也从侧面揭示了当年承包、分家给农村生产力造成的破坏,以及对社员们相对和谐关系的摧毁。他们有材料这样写道: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发布五个“1号文件”,一步步将农村改革推向全国,引向深入。联产承包,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着。这时的兴十四,农林牧副全面开花,有厚厚的家底了。1979年村总收入达到80万元,其中30%是来自工业、副业及多种经营;村民的人均收入已达1173元;人均占有粮食为5483斤。这时,甘南县全面推行大包干,兴十四怎么办?村支书付华廷和好多干群昼夜难眠。周边村屯都包产到户了。兴十四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像身边的双阳农场那样把家底分掉?拖拉机拆卸成零件,张家一个轮子,李家一个柴油机,赵家一个车斗?互相闹矛盾争吵?这不是糟蹋家底吗?村办工厂怎么办?万亩松林怎么办?当然,从当时干部个人,尤其是付华廷个人出发,分掉承包了对自己十分有利,——对付华廷和几个干部来说,这么多年的老关系户就是本钱,用不上几年就能暴富。可乡亲们呢?他们怎么办?特别是有病有灾的人家咋办?!年老体弱的怎么办?

那时,村里的好多人,特别是付华廷,白天在村中绕圈子,晚上炕头烙饼,屙屎干燥尿如黄汤,嘴上的火泡起了一茬又一茬。他们私下一次又一次地碰头商议,一次双一次地讨论,心里终于透亮了,“咋整合乎群众的利益就咋整”。在党支部会上,付华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党员们一致拥护付华廷的意见,都说只要咱们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奔小康,咱们的路就是对的。接着他们又召开了全村村民大会。付华廷对乡亲们说:“党支部开会决定,咱们不分了!继续走共同富裕的路,不让一户受穷,不让一人掉队……”讲话博得了掌声。吃了定心丸,村子里不再人心惶惶。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列车从80年代“咣当”一下到了90年代,再到今天。二十多年间,可以说,坚持走集体化这个阳光大道的光十四,已万象更新。由1985年总产值230多万元打把式折个子地往上翻,翻到1995年已实现产值2.7个亿,整整翻了117番。而现今,则发展成了年收近10亿元,总资产达到10多亿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近2万元的“龙江第一村”。

问起“承包究竟好不好”这个问题时,兴十四人回答得很是实在(我的看法同他们有点近似)。他们认为,特别落后,完全拢不到一块的地方,用单干来过渡过渡,也是可以的。说到落后,兴十四的一个村干部这样认为:坚持集体,分明是考验的干部,有明显自私行为,因而没有威信和凝聚力的干部;有强烈自私心理、一心想谋私的干部,他们那里的工作不会做得好,矛盾自然很多,群众表现出来的落后也就多。所以说,其实,落后的根子还在干部,还在那里的党组织。

他们说,单干了,是能人行,有点头头脑脑的人行,有关系的人行,至于群众,趴在地里“挖”粮食,不会有名堂,一遇到天灾人祸,就完了。一些落后的“能人”想分,自有他自己的什么优势,积聚积聚财力,他们就能“大鱼吃小鱼”了,也有“小鱼”可以吃(意思是说,群众分散了,就成了“小鱼”,只能单个外出打工当差役,受人支使);有权的干部们“外惠”更多,你不看现在一些部门,一提承包,头头们浑身全是劲,不管怎么“阳光”,从发包到每年收益,头头们总能有“进账”的。这是公开的“秘密”!

——并且,承包的最大问题,是共产党人那个为公为民的宗旨便从根本上被否定了,公和私,用的不一个逻嘛!这样,毛泽东的思想就成了一些人“刺、挠”思想。但是——我们想,人民群众一定会信仰毛主席的真理的。这大概就是现在一些受过毛主席教育,了解毛主席的基层群众,总不断提起毛主席,而另一些官们有点害怕提毛主席的原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