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13:43
| 只看该作者
每天学点投资学:你应该读懂宏观经济
投资市场有句名言: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倒赔钱。这里的“势”就是趋势,就是大的投资环境。那些投资高手,都对宏观经济趋势非常敏感。他们时刻都在关注经济热点,了解宏观经济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大环境决定小投资
成熟的投资者都非常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因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对一国的股市有着重大影响力,而且波及范围广泛、作用机制也相对复杂。
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一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该国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一方面,投资对象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证券业本身也直接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左右。
首先,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地增长是股价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因为,当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较好,股价上升的可能性也较大。
其次,宏观经济周期对股价的影响也很明显。许多研究发现,股价的变动常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和衰退要领先,即经济高涨后期股价会率先下跌,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股价先行上涨。所以,股价被称为经济周期变动的先导性指标。
再者,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股价也会有影响。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资金需要新的投资机会,一旦资金进入股市,将会引起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价上升。同样,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另外调节税率等财政政策会影响企业利润和股息,发行国债等也会改变证券市场的证券供应和资金需求,从而间接影响股价。
此外,市场利率、汇率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等都会给股票市场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在股票投资时,投资者绝对不能忽视宏观经济的基本面。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经济指标来分析大的经济环境对个人投资的影响。
1.GDP的影响
理论上说,GDP是反映一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宏观指标。它的下降表明经济不景气,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不佳,企业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融资速度减慢,股票市场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上方缓慢移动;同时,股票市场的需求方——股票投资者也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从而减少支出和投资资金,使股票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两个曲线的下移将使股票价格下降。反之,当一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较快时,预示着经济前景看好,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改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极想扩大规模,增加投资,对资金的需求膨胀,因而股票市场趋向活跃。在股票市场均衡运行、而且其经济功能不存在严重扭曲的条件下,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随GDP同向而动,当GDP增加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上升;当GDP减少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因此,GDP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2.利率的影响
众所周知,利率是影响股市走势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根据古典经济理论,利率是货币的价格,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资金的供给来自储蓄,需求来自投资,而投资和储蓄都是利率的函数。利率下调,可以降低货币的持有成本,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流和企业贴现率,导致股价上升。所以利率提高,股市走低;反之,利率下降,股市走高。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关系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描述:
(1)根据现值理论,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银行存款利率两个因素,与证券预期收益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率成反比。理论上说,股票价格等于未来各项每股预期股息和某年出售其价值的现值之和。
(2)股票价格除了与预期价值有关以外,还强烈地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市场供过于求时,股票价格下降。利率变动直接影响市场资金量。利率上升,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大,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出,股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供不应求,造成股票价格上涨。
(3)利率上升,企业的借贷成本增加,获得资金困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的利润将减少,那么预期股息必然会减少,股票价格因此会下降。反之,利率下降,企业的借贷成本会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的利润会增加,预期股息收入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因此,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负的。
3.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通过3种效应实现:(1)预期效应。当中央银行准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能够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货币市场的预期,从而改变股市的资金供给量,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和规模;(2)投资组合效应。当中央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增加,但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投资收益)却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会超出日常交易的需要,结果会促使部分货币进入股市寻求收益,导致股市价格的上涨;(3)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率将下降,投资将增加,并经过乘数扩张效应,导致股票投资收益提高,从而刺激股市价格的上涨。以上3种效应一般来说都是正向的,即货币供给量增加,则股市价格上涨。因此,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储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而股票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又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因此,储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负的。
4.汇率的影响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汇率变动对一国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多方面,主要有:进出口、物价和投资。汇率直接影响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一个国家的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平抑进口,从而增加本国的现金流,提高国内公司的预期收益,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票价格。因此,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5.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当前决策,还会诱发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货币贬值所激发的通货膨胀预期促使居民用货币去交换商品以期保值,这些保值工具中也包括股票,从而扩大了对股票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往往会为抑制其发展而采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利率上升。此时,企业为了筹措资金,发行股票是较好的选择,从而使得股票市场的供给相应增加。此时如果股票市场需求的增长大于供给的增长,则股票市场价格就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正的相关关系,否则如果股票市场需求的增长小于供给的增长,则股票市场价格就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负的相关关系。因此,通货膨胀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能确定。
投资箴言:投资一定要看“天象”,了解大的投资环境。因为股票价格不仅仅受其内在价值的影响,还和宏观经济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经济危机带来投资的良机
对于优秀的投资者来说,危机就是机会。每一次危机皆有一批巨无霸型的企业或倒闭或衰败,雷曼兄弟和通用汽车就是现实的案例,但这些百年老店的陨落,恰恰给创业者的崛起带来了机遇。对于这一点,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在参加第八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时表示,中国现在也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长远看来,实际上给投资人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机会。柳传志解释道,经济危机下,中国从经济和消费方面,会把拉动内需成为国内GDP的基础,而和出口联系紧密的大批企业要倒下去,但也会有很大的一批企业起来,“这对创业的人和投资的人,都有很多更好的机会。”
唐骏也表示相同的观点:“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所能经历的唯一的一次金融风暴,它可能会带来经济危机,但在危机发生之前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是最好的投资时机。我最近也经常在做企业的兼并、收购,因为我看到了机会,未来市场有太多的投资机会。”
其实,许多世界富豪都是抓住了危机所带来的机会,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人们耳熟能详的财富标杆人物巴菲特、李嘉诚的财富新起点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时代,如同巴菲特所言:买在“市场先生”害怕时,而不是“市场先生”大胆冒进时。2007年无疑是“市场先生”大胆冒进时,人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李嘉诚选择了撤退;而现在经济危机肆虐,已是“市场先生”害怕时,那么创业者的机遇也正慢慢临近了。
巴菲特1973年危机时刻投资华盛顿邮报的典故为人熟知,但是人们并不熟知的是李嘉诚也是在同时期借助危机之机获得了事业的转折,20世纪70年代初正处于冷战高峰期,当时的危机比现在的危机更令人喘不过气来,其时香港地区的英资企业出现了迁册撤资的高潮,不少华商也紧随英资撤退步伐,大户撤离这就给当时李嘉诚这样的小户带来了逆风向上的机遇,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小虾米吞下大鲸鱼”从汇丰银行手中买下了和记黄埔的股权,并且进一步增持股票最终获得了经营权,现在李嘉诚已经被人誉为财富“超人”。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之前,无论是巴菲特还是李嘉诚都仅是千万级的富人而已,远远不为人所知,不仅仅是李嘉诚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收购行动被人视作是小虾米,巴菲特在1973年购买华盛顿邮报股票也被人反复追问巴菲特是谁?可见每一次危机都是诞生创业英雄的良机。
人们可能要问:巴菲特、李嘉诚是创业者,但是普通人可能终生依赖工薪为生,这危机只有困难哪有良机可言?巴菲特2008年10月16日投稿《纽约时报》:提醒投资者长期持有现金的风险,而且宣示加码股票投资。虽然至今全球股市仍处于筑底过程之中,巴菲特现在增持股票就与去年减持股票一样广受非议,但是最终“姜还会是老的辣”,房利美和房地美近20年来一直是巴菲特下属哈撒韦公司重点持有的股票,但是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的一年巴菲特以看不清基本面为由清仓了,而2007年借国际油价攀高每桶90美元之际清仓中石油H股也可谓经典,人们必须关注到在2007年之前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市场先生”大胆冒进的两年,巴菲特始终在抛售股票囤积现金,至2008年上半年累计囤积超过400亿美元现金。但是现在当“市场先生”害怕时,巴菲特已至少将2/3的现金变成了股票型资产,巴菲特的理由就是:“政府为缓解危机而实行的政策势必引发通胀,现金是注定会贬值的,这时投资才是最好的策略。”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就是股票和房产。长线来看,人类的货币史,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史,通货紧缩时间很短,通货膨胀占了绝大部分时间。2008年中国资产价格的调整给普通投资者投资A股指数和购置自住房产带来了极佳良机,现在如果战略上漠视投资机遇,那么未来将会极度扼腕叹息。首先,中国央行也已步入松动银根的降息周期,与巴菲特描述的美联储降息前景类似,投资者应该懂得在“市场先生”害怕时适时选购资产;其次,虽然A股看似经历了暴跌,但是“救市”行动已是进行时,每次股指暴跌之际都会闪现汇金公司的护盘身影,而中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更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增持是必须的。”不仅隐含政府托市的信息,更透出2009年“大非”重头戏已被锁仓。实体经济撇除中央政府4万亿元刚性投资撬动之外,前有国家发改委透出“稳定股市、楼市、车市”的政策信息,后有全国人大在审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的报告》时有常委指出:“要克服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着眼于保就业重民生,着力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关键是刺激消费,重点是救股市、房市,提振市场信心。”这些都可以成为危机时刻大胆出手投资的理由。果然,上证综指从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开始反弹上升,到2009年4月22日的时候,冲上了2579点,涨了54%。那些在股指跌到1664点的最危机时刻积极行动的投资者,最终绝大多数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由此可见,所谓危机,可以理解为险境降临,也可以理解为危境中的机会。当股市陷入最低迷的时候,正是抄底的大好时机;当整个社会经济低落时,真正的英雄正可以大显身手。
经济不景气,并不是你一个人不景气,所有人都在同样的环境中,这时候仍然需要你的人,就是真正需要你的人,你完全可以借此巩固客户基础,确保资源没有配置在错误的地方。
经济不景气,各个行业都在紧缩,各个企业都在裁员,人才满地都是,你就可以从从容容地捡,投入不多,人才的整体素质却提高不少,对企业的发展当然是有好处的。
经济不景气,也给了你一个喘息的机会。对那些大且复杂的企业,正好有暇退后几步,审视自己的业务,审视自己的战略,从而避免错误的抉择。
经济不景气,正好大浪淘沙。商品过剩时代,人们的口味就特别挑剔,厨师就要优胜劣汰,真正的好东西就能显出它的价值来。
诞生于日本明治时期的三菱公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在他16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七次大的经济危机,至今屹立不倒。每一次危机到来,无数企业鬼哭狼嚎,三菱人却在欢呼,因为:“我们的敌人死了!”
危机,就是强者的机会!
投资箴言:危机就是“危”和“机”,危险和机会往往并存。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才能从危险中看到机会,抓住机会。
走在十字路口的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不管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在大的趋势上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通道,升值幅度超过20%。现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出口贸易大幅下降,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会不会选择贬值呢?
2008年12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回落156个基点,引发人民币现汇市场连续跌停。即使央行在3日大幅调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无法阻挡跌停趋势,人民币现汇市场在3日出现开盘封死跌停板的罕见状况,同时创造了汇改以来连续三天跌停的历史纪录。面对这种状况,外界纷纷猜测人民币将进入贬值通道,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政府为了刺激出口而有意采取的一种行动。
对于这种揣测,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给予了反驳,他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走低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中国不会依靠降低汇率来保证出口增长。
在2008年12月4日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陈德铭表示,在当前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普遍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的走低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他说:“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一点波动完全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与其说是人民币贬值,倒不如说是美元比较坚挺,美元略有升值。”
他还说,自2005年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基本原则,至今未变。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对美元升值超过20%。他认为,无论升还是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都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主导作用。
2009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49元,较上一交易日上升10个基点;尽管人民币中间价在16日小幅贬值,不过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人民币无疑是最坚挺的新兴市场货币。
来自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直在6.83~6.84区间震荡,而同期欧元、英镑、俄国卢布、韩元、澳元等国家货币对美元均大幅贬值。
一个更有效的证明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3月15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78,环比升值6.78%。2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5.38,较1月份环比升值2.57%。2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对欧元升值1.92%,对日元大幅升值9.41%。
人民币之所以会保持相对强势,原因在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看好、经济体杠杆率低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以及政府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后形成的率先复苏预期。相关市场人士指出,由于世界经济的下行趋势及全球范围内的降息,避险需求导致美元逆势走强,而2008年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上采取了软盯住美元的策略,随着美元走高,人民币也成为最为坚挺的新兴市场货币。
汇率理论指出,当一国出现持续的贸易逆差,其货币即具备贬值压力。而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深化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我国的出口面临很大的压力。
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2月份当月出口增长-25.7%,较1月的-17.5%继续下滑8.2个百分点,大幅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增速-1.0%。这也是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出口连续第四个月同比负增长。
兴业银行(601166)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全球经济危机、总需求减少,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其他货币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出口大幅下滑。鲁政委认为,在国内政策能够调整的因素中,汇率对扭转出口颓势是关键。如果汇率不做出调整、且不对进口作刻意调控,年内完全可能出现单月逆差的情况。如果到第二季度出口仍无好转迹象,届时人民币汇率问题将不得不被提上议事日程。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贬值也许可以刺激出口,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刺激出口的效果未必好。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们普遍认为,一国的本币贬值必然是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的,贬值对加大贸易顺差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个贬值原理是正确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过度依赖出口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度,当其出口萎缩时,确实是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增长,但中国现在的出口萎缩并不是简单通过本币贬值就可以解决的。
此次出口萎缩是欧美国家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国内消费市场萎缩而引起的,是消费者需求降低引起的。对于这种原因引起中国出口的萎缩,单靠人民币贬值来试图刺激出口,这等同于饮鸠止渴,更可能仅仅成为贴补国外消费者的一种徒劳无用的行动。
2.如果中国为了刺激出口而故意采取本币贬值的方式,那必然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跟风贬值。很多东南亚国家都紧盯人民币汇率,如果中国带头贬值,那么这些国家都会纷纷效仿,这就现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贬值潮,是一种恶性循环,更可能加深金融危机的影响,延迟危机结束的步伐。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能够快速结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不让人民币贬值。这种看似吃亏的行为,实质上中国也是受益的。快速结束危机,这本身就对于中国有利。所以,如果这次故意让人民币贬值,很可能是损人而不利己的。
3.如果真让人民币贬值,或者形成一种贬值预期,那很可能加速外资流出中国的速度。虽然中国现在有1.9万亿外汇储备,但是如果真的外资加速流出中国,那也会扰乱中国的金融体系,给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会雪上加霜。
因此,从长远来说,人民币还是会处于一种升值的趋势。
投资箴言: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为了应对出口大幅下滑,外贸企业生存困难的问题,人民币选择短期小幅贬值也是很有可能。但决不会真正地大幅贬值。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008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随着动荡的经济形势不断地作出适应性调整。从年初提出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二防”政策,到年中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保一控”政策,再到年尾提出的“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的“灵活审慎”政策,其调整幅度之大和政策转向之快是近年来不常见的。这种一会儿防通胀,一会儿防通缩的快速变化,给人感觉中国的经济似乎坐上了“过山车”。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核心问题就是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间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反之,称为通货紧缩。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之间的联系
(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2)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2.相互之间的区别
(1)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
(3)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4)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以前,人们对通货膨胀接触的比较多,而对通货紧缩比较陌生。而且,老一辈的人也只经历过通货膨胀的年代。他们诉说的记忆中,早上去喝碗豆浆,买包香烟,中午再去时已经涨价。带同样的钱,一碗豆浆可能只能喝个半碗,一包香烟已经买不起了。这些故事或许过于夸张,不过却能很真实的告诉我们,当发生通货膨胀是多么可怕的事。也正因如此,通货紧缩的严重性反而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通货紧缩的后果是不光只是全民受害而已,最严重的是它会造成一种经济上的恶性循环。物价的持续下跌,首先将冲击生产者。由于厂商收益不断减少,为了维持生存及降低损失,它们会采取减少生产、裁员或延后投资等行动。当许多厂商采取上述行动时,一国经济的成长即会受阻。而裁员后使得失业人口快速增加,缺乏收入来源的消费者在从事消费行为时,将采取更谨慎保守的态度,进一步使得国内消费需求萎缩。同时,物价持续下跌,使一切购买行为都失却了急迫性,大家反而认为延迟购买更能获得较大的利益,因此减少消费意愿,使得厂商获利下跌,只好继续减产、裁员和停止投资。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很难从中脱离,日本即是一个例子。
或许有人认为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可以让消费者买到比以前更便宜的东西,藉由民间消费的增加来带动经济成长。即使是利用贷款信用扩张的方式来从事消费,对于国家经济的成长也是有利的。然而这类思考方式只单方面考虑消费者因素,却忽略支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生产者。一般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负债增加的速度一直大过收入,将导致破产,到最后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没有办法。一旦企业裁员、减薪等现象在社会开始普遍时,收入减少终究会使得消费者减少消费。因此,负债增加的速度是无法一直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也就是想长久利用信用扩张的方式来增加民间消费,并非明智之举。因此,人们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投资箴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对于经济发展来说,都会带来灾难的结果。因此,两者都必须抑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