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宁做三奶不嫁穷人转载一

我知道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骂我,但请有精力想骂我的人仔细看完下面的内容,再考虑我是不是该骂?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很偏僻的农村,很多人会说农村有什么不好,那是您没有见过真正的农村!因为没有公路,那个村庄离最近的汽车站也要二十公里左右,进出村以前都是靠走,后来依赖自行车。村里的街道同样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风一吹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身泥,并且泥浆里还有随处可见的牛粪、马粪、驴粪、猪粪、羊粪和鸡鸭粪便等,因为在哪里牲畜没有圈养的习惯,并且排便都要赶到大街上,怕脏了自家的院子。村里的人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吃过新鲜的蔬菜,因为哪里的土地只生产萝卜和白菜,当然还有红薯,如果红薯也算蔬菜的话。所以他们只能吃腌萝卜和腌白菜,别跟我说为什么腌不炒呀,谁都知道炒的比腌的好吃,但为怕费油他们轻易不炒菜,除非过年或者家里来了亲戚。我是到了大学才在食堂里吃了生命中的第一根油条。医疗保障就更别说了,象我的爷爷,生病了只能等死,因为没钱看病。后来终于送到医院了,差两块钱的医药费医生就不给开药,那还是国营的卫生院呢,我们全家人都给医生跪下了还不行,只能眼睁睁看着爷爷死在了医院里。真别告诉我农村在发展,至少我小到现在近三十年了还没有看到我出生的那个村庄有任何变化,我不知道有生之年我能不能看到。


    我出生在70年代末,家里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加上我共五个孩子。如果有人问没钱怎么还生那么多孩子,那你一定不了解目前中国的现状,目前能超生的都是真正的有钱人或者真正的穷人。生孩子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两点:一是农村没有任何娱乐,白天干活,晚上上炕(用土做的床),除了生孩子没有其它的活动了。其实他们也不想要,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有效的避免方法,我亲眼看到我的母亲怀孕后用绳子勒想流产和吃烟灰避孕;二是农村传统的观念和环境所决定的。农村都是粗重活,家里没有男人不行。农村人几千年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生不出男孩子要被人欺负的。在我妈妈没有生我弟弟之前,家族里的人经常打骂我妈妈,村里的小孩子也经常欺负我,骂我是:绝户头(就是因为没有男孩子,这户人家从你家这里绝了)。



    别跟我说农民善良,因为穷和狭隘,他们的善良是相对的。那时候家家都有向个孩子,个个都为生存挣扎,谁顾谁呀?我清楚地记得五岁的时候,父母都下地干活让我带着妹妹在家里看家,有个邻居来借菜刀并顺手拿走了我们家做饭的锅,后来我父母回来给他要他死活不承认,害得我被母亲打了一顿,我们家也好长时间没有锅吃饭。还有一次我九岁的时候一个人下地干活,亲眼看到村里的一个大嫂偷隔壁堂叔地里的棉花,后来堂叔来了当场抓住要把她带到村里示众,她就求堂叔放过她,说她可以陪堂叔睡觉,于是他们就在棉花宽衣解带。那个时候他们以为我小不懂,我也是后来才懂那个场景的含义,不过每次想起来都感觉恶心。后来还是因为这件事,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可能是堂叔告诉的别人,但那个大嫂以为是我告诉了我妈妈而我妈妈告诉的村里人,所以找到我们家站在门口骂了好几天街,后来还找机会在我上学的路上把我打了一顿,撒烂了我的嘴。妈妈看到放学后嘴破了就问怎么回事,我说不小心摔的,因为我不怕说出来,怕妈妈去找他们吵架引起更大的战争,那个时候妈妈带我们姐弟几个已经够累了。唉,不说了,总之哪里都有好人坏人,农村人也并不是善良的代名词。


    我是我们那个村也是全乡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在那个男孩儿都无法读书的地方我一个女孩子能读到大学实在是奇迹,这一切应该感谢我的父亲。父亲是个退伍军人的,算是村少有的见过识面的人,所以才可能送我去读小学,初衷也可能只是想让我识个字出门能分清男女厕所就行了。当时村里一块走十几里路去小学读书的有十几个孩子,但都没读到小学毕业就不读了,只有我坚持了下来。我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读书用功极了,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代表学校去区里参赛的,爸爸可能从我身上看到了走出农村的希望;二是我读书的时候一边读书一边在课堂上编草编。就是那种用麦秸杆编成的辫子是做草帽的原材料。那时候一盘辫子买两毛钱,我一天可以编五盘。我在课堂上不记笔记不做作业,就是编辫子。也就是说我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挣钱,所以才有可以读下去。但为了我的读书,三个妹妹全部付出了缀学的代价,我最小的妹妹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去砖厂拉砖。瘦弱的爸爸拉车她推车,一车砖要拉两公里远给两毛钱。因为那时候我上了中学,离家远了要住校,不能编草瓣了。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班里最小的学生,因为我跳过好几级,我是个很早熟的孩子,我知道读书太不容易了,只有少读几年才能快点出来挣钱,读大学的时候我才十六岁。



    能读大学是因为当时还有公助生的说法,也就是考的分数高了可以拿很少的学费,我入大学只花了六百块钱,这六百块还是爸爸卖掉了一头养了好久的大肥猪凑来的,并且在学样每个月还可以拿到四十五块的生活费。要是现在的收费标准,我不可能读下去的。就那每个月的四十五块钱,我还可以每个月省下二十块寄回家里。因为我每天只吃馒头咸菜,只穿校服也不用买衣服,更不懂用什么化妆品。也就是在大学里,我才明白了穷是多么可耻的事。我在大学里几乎没有朋友,一是因为年龄小跟他们谈不到一块。宿舍里的女孩子都逛街谈恋爱什么的,我每天打工在深夜才回来,跟她们也少有聊天的机会。



    所以大学四年,我说连班里的同学都没认全你们可能不信,但当时就是这样,他们在享受生活,我在为生存努力;二是因为家庭出身。那个时候能读到大学的大部分都是家里条件差不多的孩子。他们不理解我的生存环境,更看不起我的行为打扮。我记得曾经有个同学的妈妈曾经找到学校要调宿舍,说她的宝贝女儿不能跟一个小乞丐住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时候我那个时候不是脏是旧,我从小自力能力很强,不会不知道洗衣服收拾自己的,只是没钱买衣服,只能穿亲戚给的旧衣服。并且外套穿小了要补补给家里的妹妹穿,秋衣秋裤穿旧了要改成内衣裤,我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曾经用同学丢掉的旧床单给妹妹缝过一条很漂亮的连身裙,那细细的针线连看不起我的同学都说象买的一样。


    好不容易毕业了,政策变了,自谋出路,不包分配。我不能回家,一是家里的条件我已经无法适应了;二是读了那么多年书再回农村会成为家乡人的反面教材,成为不让自己孩子读书的借口。我只有留在城市,但不能象其它人一样有机会慢慢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我必须先找个能管吃住的工作,就因为我一毕业身上就没有钱了,我不可能跟家里伸手要钱。为了多挣点钱,我碾转过好几个城市,做过好多种工作。我必须得挣钱,操劳的妈妈劳累过度生病一直需要花医药费,弟弟正在读书,我还想挣钱让妹妹学个手艺。我省吃俭用,但钱还是远远的不够。



   有人给我机会有人要我,我是会做到。我要求又不高,有地方住有衣服穿能吃饱饭就行了,这样至少比做妓女强。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迷失

已经是八月了,立秋也过了

          住的地方没有桂花,所以闻不到桂花香

          倒是感受了秋雨,下了一整天

          因为秋雨的缘故,空气里的燥热退却了许多

          终于不再那样闷闷的,呼吸也通畅了很多



          秋天,就这样来了

          还记得在深秋的时候

          独自一人,到圆明园去踏落叶

          踩在厚厚的落叶上,眼中是一片衰败,心底是无限凄凉

          就那样一个人静静地走,往返于那条铺满落寞的林荫道上

          让思绪中所有的委屈、伤感、不甘

          和着落叶化为泪水,尽情洒落、尽情宣泄



          秋天,该是收获的季节吧

          然····于我,这收获二字恐怕会显得空泛

          日子无非在一天一天的过

          没什么期盼,不存在守候,自然也谈不上收获

          何况,收获,怎会被季节束缚



          季节勤奋的更换着

          没有受人类喜怒哀乐的影响而多停留

          太阳、月亮、星星都在属于它们的轨道里运行着

          我·······依旧在自己的那个世界里迷失着

          ···············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93岁老母亲忆儿子——乒乓外交当事人科恩

8月8日晚,当北京奥运会的大幕在“鸟巢”徐徐拉开的时候,一位93岁的美国老太太坐在看台上。她的视力有些不济,但听力仍然相当好。当人群爆发出欢呼的时候,她的眼睛里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93岁的弗朗西斯·科恩夫人既非政要,也非富商。她之所以和老布什一起受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是因为她是美国已故前乒乓球国手格伦·科恩的母亲。

 最新出版的美国《体育画报》在北京奥运会的专题报道中用很长的篇幅回忆了乒乓外交的历史并采访了这位母亲。文章在导语部分说,如果要往前追溯北京奥运会今天的辉煌始自中国真正结束“自我的封闭”,而这一切,是从中美两个乒乓球运动员的邂逅开始的。

  早在半年前,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张云登门看望弗朗西斯·科恩夫人的时候表示:中美关系史上有一位重要的美国民间人士,他就是您的儿子格伦·科恩。科恩在1971年第31届世乒赛期间,与庄则栋“偶遇”并互赠礼品,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中美外交大门从此打开。

  那是在周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队时,当时蓄着长发的科恩问周总理: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嬉皮士的看法。他原以为周总理会说这是“西方资产阶级颓废生活方式”之类的训词,没想到周总理微笑着回答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啰。

  “科恩在周恩来总理那里得到了理解。这给了科恩很大的鼓舞。”科恩夫人还回忆说,科恩父亲因肺癌去世,15岁的科恩很难接受,就开始从嬉皮士生活中寻求刺激。“父亲在世时科恩从来不留长发,但父亲去世后他想要留长发,我很难阻止,就随他去了。”

  也许正是由于科恩“嬉皮士”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的酷劲儿,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才可以在乒乓球的推动下及时改写。

  毛泽东后来说过这样的话:改变决定转而要求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我是从大局考虑的。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心愿。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势不可挡的。你看庄则栋与科恩的接触极其自然。他们之间没有往事的纠葛,不存在什么恩恩怨怨。即使有某种顾虑和猜疑也是长期以来人为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到底是不是像人们所宣传的三头六臂、青面獠牙那样凶神恶煞,可以请他们来看看嘛。

  1971年4月7日,科恩这个19岁的圣莫尼卡市立学院政治系二年级学生听到了能够访华的消息,他激动的在地上打滚。

  几天后,他们的身影出现在长城上。一年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来到北京。37年后,科恩的母亲和老布什一同受邀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作者:聂晓阳    



读后感  

  去年9月,我和夫人访问了美国,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刘碧伟大使在领事馆亲切的接见了我们,并为我们这次访问做了很多很好的周密的安排,使我们心里非常的感动。当他得知我们还要去洛杉矶访问时,他说:“洛杉矶的总领事是张云同志,我把你们去的事告诉他,让他们给你们安排好。”我们到了洛杉矶后,张云总领事首先请我们参加了在洛杉矶一家高级饭店所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盛大的国庆招待会。两天后,张云总领事在官邸还有使馆其他领导一起宴请了我和夫人,张云总领事首先听取了我来洛杉矶所做工作的汇报,他听后很感慨的说:“庄老师,我们都很景仰你。您在30多年前所做的乒乓外交的工作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次你来到洛杉矶拜访了科恩的母亲,又一起拜谒了科恩墓,你们这是在帮助我们在做工作啊!庄老师,您回去以后,下面的工作由我们来做。逢年过节有什么大的活动,我们都会请科恩的母亲参加,我们一定会把中美两国人民的外交要延续下去。”

  这次科恩的母亲受邀来到北京,我从心里感激张云总领事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我们现在的外交战线工作,做的越来越细、越来越到位、越来越人性化,使我非常感动。

  科恩的母亲8月4日一到北京,就让他们的陪同人员江英山先生与我联系,想在9日或10日同我及夫人共进晚餐。可是这时我已重病在身,住进了医院,就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前一天我动了手术,无法和他们相聚。为了不打扰他们,我未将住院的地址告诉他们,我只能告诉他们:等我病好以后,我再去美国看望他老人家,并祝他们在北京过的愉快!

   

  在我病重期间,不少同志看了《爱乒乓网》以及我的博客关于我住院的消息,纷纷祝我早日康复。在这里,我向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们、球迷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我一定用我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去战胜病魔,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和祝福。再一次的谢谢你们!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