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0:50
 |  只看该作者
 
 
 
自康熙即位以来,蒙古族准噶尔部落的势力发展迅速,并逐渐走上了与清王朝为敌的道路。到康熙五十年以后,这个部落已控制了今内蒙古西部、青海、新疆、西藏一线极为广大的地域,并威胁到陕西、甘肃、四川、云南一带地区。 
平定准噶尔之叛,保持清王朝的领土完整和尊严,已成为当时最为首要和重大的政治、军事任务。就清王朝而言,由于这一任务的非同小可和情况复杂,必须委派一个在政治、军事上都较为成熟的人在前线镇守,以便掌握全局。而在当时尚未立太子的情况下,任何一位皇子担当这一重任,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个意义不仅仅表现出对一个皇子能力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满族是以马上得天下的民族,一向对战功极为推崇,如果此时哪位皇子能挂帅出征,无疑是一次建立功业的绝好机会,从而可以借此树起服众压雄的威望。在这种无人可及的威望中,继承大统,荣登皇位,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肩负国家重任与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子,极幸运地落在了时年30岁的皇十四子允的肩上。 
早在允挂帅出征的前一年年底,康熙就对混战中的众皇子和参与皇子之间夺位阴谋的臣僚颁布了一道分量极重的诏书,表示自己已经对悬而未决的立太子问题有所考虑,并言词咄咄地声称:“我一定选择一个坚固可靠之人为你们做主,并让你们倾心悦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