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07:34
| 只看该作者
于是,和珅在去山东的途中,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教育、防范钱沣的上面了。他一方面极力袒护国泰;一方面威胁钱沣不要认真查讯。结果钱沣坚持秉公办案的立场,丝毫不怕恐吓。
和珅看到一计不成,便又施一计。他秘密地通知国泰事情的前因后果,让他迅速做好防范准备。国泰知道消息后,赶忙向商人勒借银子存放库中,凑足了库银数量,暂时掩盖了亏空情形。而此时的刘墉,居然一改平日小心谨慎、不敢过分得罪和珅的态度,一路之上经常与钱沣秘密的商议对付和珅和国泰等犯罪分子的对策。
刘墉为何会一改平日小心谨慎、不敢过分得罪和珅的态度,要坚决查处国泰呢?
根据我的分析,促成刘墉改变自己平日形象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乾隆皇帝连续几封六百里加急的圣旨起到了作用。其实,这是刘墉对于乾隆皇帝真实想法的误解造成的。刘墉在这点上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会错乾隆皇帝的意了。
第二、本人家传的工作作风。刘墉的祖父和父亲一直都是极为清廉、对于贪官污吏一直是疾恶如仇的。刘墉在心底里也有着这个方面的本能,只是在不合适的时机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第三、强大的舆论工具的影响。这次弹劾国泰非比往常,前有大学士阿桂、大将军福康安联名弹劾,后有江南道监察御史钱沣继续追查,势头实在是太猛了。恐怕连皇帝也保不住他国泰,而这也正是自己露脸的好机会。
刘墉就带着这种错误的想法走上了与钱沣配合、与和珅作对的路,让人啼笑皆非。原来,刘墉是这么跟和珅较量的啊。
和珅一行到达山东后,就盘查仓库。和珅命令差役抽视了几十封银,数量和册籍所载相符,和珅便下令返回住处,表示已经盘查完毕,没有亏空了。
应该说,国泰的贪污案就应该结束了。钱沣呢?他的弹劾,不是被定为诬告,便是以风闻言事、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结局。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在刘墉的指点下,钱沣提议将库封存,和珅同意。封库之后,一行人员就回去了。原来,钱沣在刘墉的指点下,发现了所验证的银子、四品官的暖帽数量多少不等,银子的成色也不对;而国家仓库存放的银两,一律是五十两为一锭,银的质量很好,银色正常,而用来验证的,是商人的银子,一锭有多有少,银色也不正常,心知其中必然有诈,故建议将库封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