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3:27
| 只看该作者

感悟世事之九----人生处事该示弱就示弱“不争馒头,争口气”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也就是说人在某一个时候可以不去争抢一个馒头,但是一定要争取一种名誉。也就是鼓励和激励人不要让别人瞧不起。自己要努力,争气。提倡好强。一定要做一个强者。这句话可以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牢牢的印刻在我的头脑中。一直以来影响着我,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小的时候当我看到其他的小伙伴身穿新衣,手拿各种各样的新玩具的时候,心里头总是怀着极度的羡慕,努力的凑上前去,试着去摸那些别的小伙伴的那些玩具而被拒绝,同时伴随着一些讥讽的话语“有本事回家让你的爸爸妈妈也给你买去”。怀着这种沮丧的心情回到家中将这一切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总是告诉我说:“不争馒头,争口气”。以后不要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玩了”。我就牢牢的记住这些话,不再与那位小伙伴玩耍。人何必要受人讥笑,受人嘲讽。自己要努力。要争气。
当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时候,每次与别的小孩子打架打输的时候,这句话就开始不自觉的出现在我的耳边,“不争馒头,争口气”。这次我打不过你,下次我一定要想办法打过你。
当我怀着这种心情上到初中的时候,由于贪玩,厌学。学习成绩急速下滑。一度曾经被班主任老师评价为“如果你要是考上高中,太阳将会从西边出来”正是这句话刺激了我,激励了我。难道我就是不如别人吗?我就是要比别人智商差一节吗?我就是要争这一口气。结果在我的努力下我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就是在这一句话“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激励下我度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次又一次的获得了做人的尊严。
当我参加工作后,随着我工作的时间的加长,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数量,花样也开始变化,不断增加。解决问题的手段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伴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也开始慢慢的对“不争馒头,争口气”这句话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举上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现在某些地方的婚庆活动,就有盲目攀比的现象。曾经出现过欠债几万,十几万购买家庭用品,购买房产举办婚礼的现象。对于这种消费现象有人称之为“按揭消费”。这种消费我想对于收入比较高而且有保障的人群我是赞同的,通过两个新人的共同努力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财产,及时还贷。这也是所谓的超前消费。毕竟人的一生不是太长。提前消费也是一种享受。总比七老八十不能享受却存了一大堆钱好。但是对于那些完全依靠父母收入,自己没有多少经济来源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抽筋扒皮。当然也有为人父母的说:“人生能有几回大喜,图个热闹喜庆,图个脸面。一定要把自己儿女的婚事办的像个样子”。“不争馒头,争口气”。自然而然盲目攀比,直搞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结果受伤的不仅是新人还有老人。毕竟在现在的中国,养老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还是要依靠子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比如说现在发生的一些法律问题,两个人原本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了口角,但是当两人当时如果不冷静抱着“不争馒头,争口气”的想法时,往往事态会进一步扩大。甚至于将原本的事态扩大为刑事案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出现人命案。结果原来本该作为原告的反而成为被告。这其实冷静下来一想不就是赌了一口气吗?
还有就是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婆媳关系的相处也是如此,当婆婆的也许会认为自己是长辈,儿媳是晚辈。婆婆自己对于生活有经验,有时候就会以对待自己儿子一样的口吻对儿媳说话。而儿媳毕竟跟随自己的父母生活了多年,养成了自己所特有的生活习惯,这时候不容易接受婆婆的做法,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母亲还没有同自己这样说话,办事。这是不可接受的。婆婆对于儿媳的回应也感到不可以接受。这样一来往往由于女人所特有的敏感容易产生婆媳之间的矛盾。这其中也蕴含着一种“不争馒头,争口气”的心理。都是好强心理做的怪。
还有就是同事之间的相处。其实一个集体的任何工作都是依赖与一个团结小群体。所谓“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这适合于任何团体。一个人如果说有了一个好的心情工作自然也会出色。也容易出成绩,从而体现个人的价值。举一个例子。某单位为了完成一件工作,让几个相同专业的几个人共同负责。由于个性方面的不同,也许会在某一方面发生分歧,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从而产生矛盾。如果说缺乏沟通,这样无疑会增加共同工作的难度。也会导致工作的失败。这其中是不是有好强心理在起作用呢?
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说当一个领导在处理某一件群众质询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不熟悉,或者说群众对政策上的不熟悉而产生误会,进而发生干群矛盾的时候。而此时往往群众可能因为领导的一个举动,一句话而激化问题的矛盾。此时群众的说话可能会言语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发展到了人身攻击的局面。此时如果领导好强,好面子。只会导致事态进一步的恶化。如果说领导能够冷静下来,正确分析矛盾所在。缓和现场的气氛,可能问题会朝着好的方面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示弱”。不必盛气凌人。
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示弱”。当然我所说的“示弱”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要这样。人生在世短短几个秋,上进是每个人的主旋律。好强正是发展的动力。我所说得示弱只是针对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而且是必要采取示弱态度才能够将家庭,事业,工作朝好的方面发展的状况。和谐社会,和谐关系,只有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