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06:46
| 只看该作者
大肚宰相张齐贤的小“肚量” 文/晏建怀
宋代的宰相,就个性和特长而论,那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最擅长书法的,象蔡京;有最擅长科技发明的,象苏颂;有最擅长“拍马溜须”的,象丁谓;有最擅长讲笑话说段子的,象石中立;而“肚量”大、胃口好、最擅长吃的,则非张齐贤莫属了。
张齐贤出身寒微,家中贫困,人却生得牛高马大,欧阳修《归田录》上说他“体质丰大,饮啖过人”,会吃、能吃、怕没吃,常常叹息平生从没吃过一顿饱饭。所以,填饱肚子,成了他青少年时期最大的梦想。那时,他唯一一次肚子饱过,是村里大户人家因还愿而设食施斋,他先吃了一顿不要掏银子的,然后见到人家屋外还悬挂着一块牛皮,便乘人不备,偷偷取下,一锅煮了,吃个精光,可见“肚量”奇大无比。
肚皮瘪的人,第一要义当然是找吃的。一次,一群强盗可能干了一票大买卖,在某旅店聚饮庆祝,附近的居民吓得作鸟兽散,纷纷外逃,唯独张齐贤逆向而行,大摇大摆进了旅店,朝强盗们打了个拱手说:“兄弟们,我家里太穷了,从没吃过饱饭,希望同你们一起吃顿饱的。”强盗问:“秀才也肯屈尊与我们为伍?”张齐贤说:“强盗也不是什么‘下三烂’能干得了的事情,你们都是世上少有的英雄啊。”强盗闻到秀才的“马屁”也是香的,于是手一招就请他入了坐。张齐贤看到那么多好吃的,也顾不上什么斯文,抓起猪腿就开始猛啃,拿起大杯就开始豪饮,仿佛七天七夜没开胃了,吃相比强盗还夸张。强盗们还是头一次看到一个读书人吃东西比他们还拼命,不禁面面相觑,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道:“真有宰相风范!他日你当了宰相,可别忘了我们呀。”临别之时,强盗们还以黄金和丝绸相赠。
“打秋风”打到了强盗堆里,简直是与虎谋皮,你不得不佩服张齐贤的胆量,同时,你更要佩服他的“肚量”,肚子不饿,谁会去同强盗争食?再说,饿极的秀才才会是非不分地称强盗为“英雄”,饱食终日的秀才肯定不会。这说明人穷极了、饿疯了,那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饥不择食,饥不择“法”,饥不择“道”,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用在张齐贤身上,绝对是“失节事小,饿死事大”。
然而,吃一回只能算一回,一饱毕竟不能永饱,饱饭不是天天有,肚皮却是日日饿,因此,只要有机会,他就到处“打秋风”。有一次,他竟然盯上了皇帝。赵匡胤西巡至洛阳,当时还是布衣之身的张齐贤胆大包天,把皇帝的大队人马拦起了,说要给皇帝提建议、献计策。皇帝的道都敢拦,可见此人不简单。于是,赵匡胤让手下把他带到行宫,问有什么对策。张齐贤先不说对策,却问皇帝有什么好吃的。皇帝让人把饭菜送到殿前让他享用,张齐贤真是饿疯了,见到送上来的大鱼大肉,就直接用那双脏兮兮的手从盘里抓着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起来,连说话的功夫都没剩下。赵匡胤还在等着他献策呢,不耐烦了,就用水晶小斧敲他的头,问他到底是来找吃的还是来献策的。张齐贤指天画地,边吃边讲,吧嗒吧嗒,一下子提了富民、举贤、慎刑、籍田等十个方面的建议,让赵匡胤大为欣赏。回到京城后,赵匡胤对其弟赵光义说:“我西巡时,唯一的收获是识得一奇才张齐贤,我暂时没封他官职,先让他历练历练,说不定到时可以成为你的宰相啊。”从此,张齐贤获得了两代帝王的关注与培养。不过,张齐贤得到这天大的面子,那也是肚皮饿出来的结果,献策是假,贪吃是真。没想到的是,人家贪吃往往吃出个贪赃枉法、锒铛入狱,而张齐贤贪吃却吃出个见遇天子、锦绣前程。他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中进士,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退休,期间任过许多要职,单宰相就当了近二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四登两府九尚书”,真是吃出来的荣华。
张齐贤“肚量”大,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据《归田录》记载,有一年,他罢相为安陆州(今湖北安陆市)知州,安陆是山区,没来过大官,见这位贬来的宰相饮食非同寻常,大家都十分惊讶。一日,张齐贤公务招待,与宾客会饮之时,厨吏把一个金漆大桶置于宴会厅一侧,看到张齐贤吃肉就往桶内丢一块大小相当的肉,看到他吃鱼就丢一块大小相当的鱼,看到他饮酒就倒酒,看到他喝汤就倒汤,到了傍晚时分,只见桶内酒浆浸渍,最后桶子都装不下了,酒水浆汤竟然还从桶沿漫溢出来,以至于满座皆惊,纷纷叹息到底是当过宰相的,连“肚量”都大异于常人。
不过,张齐贤此“肚量”大,彼“肚量”却小。据北宋魏泰《东轩笔录》记载,张齐贤任江南转运使时,一个仆人乘他举行家宴之机,偷了几件银器,正好被张齐贤从帘外看见,但他既没声张,也没警告,更没劝导,就这样默默地刻记在心底。后来张齐贤三度任相,其门客、仆人几乎都被他放出去获得了一官半职,唯独这仆人还在原地踏步。一天,仆人对主人说:“我服侍您最久,比我后来的人都当了官,您为什么独独把我留下呢?”说到伤心处,仆人止不住放声大哭。谁知,张齐贤不但不为仆人几滴虚假的眼泪所动,反而没好气地说:“我本不打算说,你却怨起我来。你记得我任江南转运使时你偷盗我家银器的事情吗?我藏在肚里三十年了,从没说过。我位居宰相,进退百官,责任重于泰山,怎么能推荐盗贼来玷污我神圣的使命呢?”张齐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塞给仆人几两散碎银子,扫地出门,让他自谋生路去了。
读了这则故事,你不能不惊骇,一个受过多年孔孟之道教育的宰相,发现家里的奴仆一次小偷小摸,不但不及时指出,因势利导,给其悔过自新的机会,反而暗暗地记在心底三十年,其“肚量”是多么的狭窄,与其另一个“肚量”又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仆人的偷窃,说不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家里贫极的缘故,相对于他自己当年肚子饿极之时,称强盗为“英雄”之举,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呀。再说,一日为奴,终身为奴,一日为贼,终身为贼,这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难道,这个时候他就不记得孔圣人的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了?倘若他对待仆人,也象宋太祖不计较他借献策之虚、行蹭饭之实一样,看人的优点,看人的长远,使仆人浪子回头,悔过自新的话,说不定培养出一位封疆大吏来也未可知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