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283
- 精华
- 1
- 积分
- 222
- 智慧
- 47
- V 币
- 241
- 贡献
- 0
- 金豆
- 131
- MV号码
-
- 注册时间
- 2007-11-15
- 最后登录
- 2013-9-1
|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0:41
| 只看该作者
谁制造了大学投毒案的惨剧,也许就是为人父母的你和我,不要再拿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不要再培养TA总得第一的心态!做好自己,真心懂得欣赏别人的成就,这种品质太重要了!
朱令案我关注了很久,朱令活下去的那份艰难和妈妈照顾朱令那种坚强和痛苦已经成为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哀伤。今天又看到了一个黄洋,一个自己喝了饮水机的毒水觉得味道不对,把饮水机里的水倒掉清理干净担心室友喝了不好,如此善良有才华而且承载了父母一生一世的厚望的年轻才俊就因为喝一杯自己寝室里的饮水机里的水而被那么残忍地夺去生命!我无法想象他昨天还是考博士第一,今天就历尽痛苦而万分无奈地离开了他充满希望的世界!这是怎样的痛楚!我更无法想象他那本本分分的父母如何面对?
高智商高教育层次的人如果内心邪恶是多么的可怕!
究竟是什么能够让这些所谓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的人性能丑恶到比恶魔还狠毒?大家都在评说这个可怕的嫉妒心。我还要进一步说,这种嫉妒我就把它称为“中国式嫉妒”,为什么,我来解释一下:嫉妒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不良情感。比如,女孩子A喜欢一个男孩子,但发现这个男孩子并没有对她有什么回应,而是去接近女孩子B,那么女孩子A就很有可能嫉妒女孩子B。嫉妒是地球人都可能有的,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有。
我说的中国式嫉妒则是,看不了周围的人比自己好,比如同学之间,同龄或相同背景同事之间等。就地画个小圈子,圈外的人怎么好都可以,但圈里的不行。我出国前办公室对桌有位姐姐,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我把她当成好姐姐有事愿意和她讲。我有一次假期到深圳表姐家,也去了趟香港,那时香港刚回归。回去上班的时候我按耐不住偷偷给她看了我在香港照的照片,记得当时她说了一句,‘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没去过香港呢,你这么点儿小孩儿倒是去了。 她脸上掠过的不是分享我的喜悦,而是一丝不爽。我当时有点不明白,第二天单位书记找我谈话,说我无组织无纪律去香港也不事先打招呼。我就问书记,香港回归了,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了,又不是敌占区,为啥和去别的地方不一样?过了好多年,我才明白那位姐姐为啥会把我自行去香港的事告诉书记。在她的潜意识里我们是一个单位的,我们就有可比性。其实,每天去香港的人多了去了,只要我不认识,就无所谓,但我们在一个单位,她又比我大,就要事事在我前面。这种逻辑看起来可笑,可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事了。
这种画地为牢产生的嫉妒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嫉妒。它能够扭曲人的心灵,吞噬人性,到了极致就能干出这种命案的罪恶。
是谁制造了中国式的嫉妒?是你,是我,是我们中国式的互相攀比的教育理念。我们小的时候,是不是爸爸妈妈常说,‘你看邻居家小胖儿,哪哪比你好。’以此来鞭策我们?
在幼儿园,老师是不是经常说,让我们来比赛,看谁吃饭吃的快?我们上学了,老师是不是经常说,谁谁是我们班最好的!仅就在幼儿园这段,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能立刻见效,也非常容易就能让孩子做出我们期待的事。前一段,一个妈妈问我,’海岚老师,我家女儿必须每次都赢,不第一就哭,怎么办?’ 我只是反问了一下,你家里是不是经常用比赛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答案是的。
在加拿大早期儿童教育中,我惊奇的发现这种让孩子比赛的方法是不允许的,。我当时不明白,这样有什么不好,课下问了老师,老师说如果互相比较,容易激发不正当的竞争心理。后来接触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孩子,他们不知道和别的孩子比,有时候似乎很傻,但我看到的是孩子们内心的坦然,从容和快乐!我渐渐明白,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嫉妒的起因!
在加拿大幼儿园,如果我们要带孩子到外面公园,期待孩子把外衣穿好,我们不会说看谁穿的最快。
尽管,这样是非常容易让孩子努力并迅速穿好的。我们会说,我看见埃里克森把衣服穿好啦,谢谢!我看见艾米丽把衣服穿好啦,谢谢!我们绝对不会说,埃里克森最快,艾米丽第二快,托尼你再不快点儿就是最后了!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前者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个体行为,老师的表扬是要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后者关注的是孩子之间的相对比较,孩子们关注的是我比谁如何如何,而不是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中国式嫉妒的萌芽。
前段时间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课堂上,教授提到高中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中榜样(role model)的作用。在联系实际的讨论中,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说,在高中课堂上树立一个榜样,让全班学生向他学。教授补充说,应当注意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榜样,而不是固定集中在某个学生身上。现在我们能否理解这里面的深意!
我们的传统文化支撑的是千年不变的一个统一模式。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为每个人成功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就像我前段时间微博里提到的,People succeed in different ways!没有必要和谁,尤其是周围的人比来比去,比出来的是目光的狭隘,内心的不快乐,是心灵的扭曲,到了极致,就是邪恶罪恶!
但愿这种悲剧就此消失,从你我开始,不用这种盲目比较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去关注孩子每个个体的具体行为,完善自己快乐成长,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比谁更优秀。世界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