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06: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会持续恶化
天赐海洋给中国的同时,也把世界上最复杂的海权关系、矛盾和争端一并交给了她。进入今年7月以来,我国东部海域一直险情频现,牵动人心:从美国突然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到黄海多国军演此起彼伏,再到东海钓鱼岛平生事端,激起海内外华人共愤……
这一系列事件,是否意味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正趋于恶化?相关事态对我国今后的外交、军事政策走向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今后,我们还能否长期拥有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就此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学研究的军内学者、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教授黄培义少将。
因黄海军演改变对朝政策“不明智”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韩黄海军演一直虚虚实实,中国也针对性地作了反制,而有关“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的消息更是像极了中国“狼来了”的故事。黄海军演,对我国国家安全究竟有什么重大影响?
黄培义:黄海海域是京津门户,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列强破门而入的惨痛事件,中国对外国军队在这一海域舞刀弄枪当然会非常在意,这不是民族心理脆弱或者敏感的问题。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美国航母公然要开到家门口,这已经非常直观地告诉中国人民:“狼”真的来了。今后我们怎么办?各方面的情况都清楚地显示,这次从官方到民间,已经形成了高度共识:下决心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特别是针对美航母接近中国近海的有关军事准备。“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不能总等到狼来了才想起拿棍子,让狼不敢来才最高明。对于农耕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自强”才是安全的根基。
从美国的角度说,这次黄海军演有两个目的,一是震慑中国和朝鲜,为韩国“天安舰事件”出一口气;二是清楚地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在西太平洋,我仍然是老大,还是我说了算。这对于增强该地区有关国家对美国的向心力、克服前一段时间的离心离德趋向尤其奏效。
我们注意到,近一段时期以来,因为“天安舰事件”和“黄海军演”,国内外都有人提出对朝政策和思维进行检讨。作为军事战略学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黄培义:这次黄海军演确实由“天安舰事件”引发,朝鲜成了事实上的“导火索”。这一事件中朝鲜该担何责,目前尚无最终定论,把一切责任推给朝鲜,甚至提出“对朝新思维”,反映了部分人士对东北亚局势乃至整个中国国家安危大局的焦虑。
国家的外交政策可以也应该经常进行检讨,适时做出调整,但审视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不仅要着眼历史,更要着眼现实和长远,这就是“大局观”。中朝关系是历史形成的,历史上我们不仅有过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还有过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光绪年间的抗日援朝,3个时期都是国力并不强大的时期,为什么我们还要冒着相当大的政治风险、做出巨大牺牲去援助朝鲜?就是因为两国有着唇亡齿寒的特殊地缘政治关系,朝鲜半岛一旦发生重大变局,1300多公里的东北边界线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包括人口流入、军事威胁等等。这一后果相对于所谓的“朝鲜频频制造麻烦”,那要严重得多。
从总体上看,中朝间共识远多于分歧。现在朝鲜国内正面临着权力的新老更替,保持半岛局势平稳更显重要。
该“软”还是该“硬”?
从中日海域主权争端看,我国政府的应对方式,基本上还是外交手段。外界包括国内不少网民认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偏“软”了些,中国会不会因此在海权之争中居于下风?
黄培义:据我观察,中国政府在中日海域主权争端的处理上是有策略的、妥当的,不能简单以“软”或者“硬”加以评判。对外关系的“软”或“硬”都是手段,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人际关系、单位关系那样单纯,观察国际问题,不仅要看自己,也要看对方,把对方的各种因素也纳入进来通盘考虑。日本现在的菅直人政府,还有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并不是历届政府中对华特别不友好的,相反有迹象表明,他们更倾向于推动对华友好,至少不是蓄意搞对立。但他们也面临着国内各方的压力,这一点我们不少青年朋友和网民不容易体察到,所以容易意气用事,动辄放出狠话来。
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软”与“硬”,对于国民理性认识国际局势变化、国家安危大局十分重要。同样是前苏联,在1962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中,它对美国就表现了“软”的一面,甚至撤退得相当灰溜溜;而在1968年朝鲜元山港附近海域对峙事件中,它又表现得何其强硬,而美国则反过来“软”了许多,乖乖地收兵走人。为什么类似的事件,它们会时“软”时“硬”?时势使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以及“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慎战理念,值得我们重温和深思。
美国从伊撤军,或加大中国安全压力
在黄海、东海问题以外,南海的海权争端更显复杂和尖锐。7月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突然宣称美国在南海也有“国家利益”,南海成为中美另一个摩擦领域。这一表态对中国在南海争端上的政策走向意味着什么?
黄培义:希拉里•克林顿的言论,是不是如媒体所说是“一场荒唐的外交空谈”,讨论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好与坏,到处都有美国的影子和因素。且不论钓鱼岛及东海海权之争,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以及我国海上石油通道问题上,美国因素都或明或暗,就连远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马纳斯空军基地,也有美国军事力量存在,美国的战机一小时内就可飞抵我国新疆的乌鲁木齐。近期,当年的一对冤家美国、越南又有走近的态势,它和印度也比较热络,牵制中国的意图昭然若揭。
从国家安全角度说,美国因素是制约中国发展、崛起的最大因素,事实上已存在多年的“岛链”和陆上围堵,现在和未来都是中国的心腹之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国近期宣布从伊拉克撤军,阿富汗美军的撤出也已为时不远。以往到处伸手、力量分散的美国,现在更有可能腾出手来,把力量进一步聚焦在西太平洋地区。近期它在该地区已经调集了3个航母战斗群和核潜艇,即在韩国釜山的“密歇根”号核潜艇,在日本横须贺的“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的“俄亥俄”号核潜艇,此外还有停靠在珍珠港的“里根”号核潜艇,对所在区域的地区安全构成了很大压力。
回到南海问题上来,这一区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相当于8个大庆油田储量的石油资源,又是我国最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已经意识到我国海上石油运输的“马六甲困局”的严重性,一方面致力于推动南海问题的双边解决,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替代性的方案,比如在印度洋方向,直接打通从缅甸到云南的油气运输管道,与有关国家的港口合作等等,以减缓对马六甲海峡通道的倚赖。
中国总体安全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依您的判断,我国现在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否有恶化的趋势?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比如说10年,我们可以做出哪些预测?
黄培义:当前我国面临的总体形势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现在,我国的总体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这主要源于我们实行了30年的改革开放、执行了明智的外交方针、正确制定了对台方针。
从安全领域的“挑战”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美国因素,日本因素,以及海上能源通道因素。我的判断是,今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不会越来越恶化,相反还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国家的安全环境是靠综合国力作支撑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实力快速增强,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现实和趋势。未来在同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有关国家基于力量对比在某些争端上做出一定让步也是可以期待的。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中国现在还有明显“软肋”,比如没有航母,也没有战略轰炸机,导弹的精度也还不够高等。今后几年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现在,我国在造航母问题上有了共识和决心,有了航母将有利于我们更有力地维护海权;北斗卫星导航计划现在明显加快了进度,几年后将大幅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中国是一个奉行和平发展方针的国家,但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综合实力的坚实支撑,国内政局的持续稳定,将推动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美国右翼学者最近有一个预测,2015年以前不会遇到类似前苏联的对他们具有全球性威胁的对手,2015年后情况则会有所改观——因为有中国的快速崛起。姑妄听之而不要轻信之,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