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退地潮会不会引起房市地市雪崩

退地潮会不会引起房市地市雪崩

最近,退地潮风起云涌苗头已经初露火花。有媒体报道说,2008年6月,上海普陀长风某地块被开发商退地,随后多个城市爆出退地消息,接下来出现了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一轮房价调整。昨日上海嘉定两个地块被退地,这是国十条出台以来的首例开发商退地,该信息被市场猜想为是房价下跌的征兆。

另外,据易居中国的报告显示,中报营业收入前20强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经历上半年对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投入和二季度销售大幅缩量,截至6月份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70元,已创近几年同期最大负值。例如,上半年拿地“疯狂”的保利地产付出的代价就是现金流为负,报告显示,保利地产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33.48亿元,已超过了同期同样拿地较多的万科(-95.14亿元)。开发商在拿地热情持续高涨的同时,资金饥渴程度亦可见一斑。有市场分析人士甚至指出,随着开发商资金链持续紧张,在全国范围内,不排除类似真南地块这样的案例还会出现的可能性。

资金链缺口很大,而且又遇到国家四面围堵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切断血液输送链。

那么,开发商会不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退地降价卖房呢?另一组数据告诉你真相。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为5.69万亿元,已经接近去年5.71万亿元的水平,所以,有人估计说,今年全年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总量有望接近7万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北京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提前跨入千亿元门槛,大连和天津也有望在年底加入千亿土地财政俱乐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呢?潘石屹揭示了问题的真相。近期北京连续出现的两个“地王”,均为央企下属公司,一个是中化集团,一个是中国电子集团。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背后的道理就是“钱太多”。他认为,因为产能过剩,中化集团掌握的巨额资金不可能再去建设化工厂,而中国电子集团也不可能再去建设电子厂,因为沿海的电子厂还在关闭中。这样,钱只能往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上流。

在我看来,无论是境外热钱,还是境内热钱,比如像中化和中电,由于本业处于过剩之中,不可能继续扩大规模了,于是就有了剩余资金,他们主要选择楼市,并非是非理性的选择,然而,如果从集体理性来说,都选择楼市避险,那么,整个楼市就成了热钱得以冷却下的靖难场所了,别的地方都没有足够的魅力套住热钱。这是产业资本变成热钱的理由,还有信贷资金变成楼市热钱的理由,比如说能够贷到款,利用这些信贷充当资金金和杠杆赚差价。

现实生活中,很多信贷资金都可以当作炒作本金。例如,企业集团可以在内部使用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企业与大股东和子公司等 “关联企业”约定,开具无实物交易的承兑汇票,然后到商业银行贴现取得银行资金。取得的资金中的一部分留作下一次操作的保证金,每次贴现后又派生资金,轮回地创造虚假票据贷款。此外,就个人行为而言,假按揭、加按揭、循环贷款和信用卡非法套现,都可以成为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手段。

这些理由让大量的资金,涌向了楼市,因此,明年发生债务危机导致资金链短缺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如果这种雪球越滚越大,那就很难说了,因为大房企出现这么多的负债,一点利润需要借这多的钱才能达到,只能说效率极低。低效率却高扩张,债务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大家又关注了地方债问题,现在地方债已经高达7万亿了。

某个珠三角的研究员指出,尽管珠三角城市的负债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但从三个重要指标看,值得警惕。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基本上超过了100%,部分已经超过了200%,远超警戒线;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也已经超过了10%这一警戒线,严重的已经超过20%;还有,一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60%,有的甚至超过90%,其中部分融资平台公司是在这轮金融危机后成立的,又主要投资于没有营运收入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旦发生债务风险,地方财政肯定要为这些债务兜底。

土地财政占地方政府的很大比例,比例多少不好说,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顶梁柱,一旦土地市场雪崩,那么,地方债务危机势必爆发。因此,在我们看来,阻止地方债务危机的爆发,阻止企业破产的危机大规模出现,很有可能会以房价上涨为代价的。不过,这种代价的空间,可能已经不大了,弹性已经几近丧失,橡皮筋已经伸张到了极点。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