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专家:探月关乎国家命运 中国不能袖手旁观!

专家:探月关乎国家命运 中国不能袖手旁观!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4日在新航天城文昌表示,月球的资源、能源与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军事战略地位,推动了众多国家提出重返月球的规划与计划,谁先开发利用谁先获益,因此中国不能袖手旁观。这些都关乎到中国国家命运,值得花费巨大代价去探索。

  《南国都市报》报道,欧阳自远4日在文昌为普通群众进行了名为“空间探测活动与中国的嫦娥工程”的演讲:“今后长期而繁重的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我们将依靠文昌发射场托起嫦娥飞天,实现中华民族奔月、载人登月和探测太阳系的梦想!”而人类为何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探月?嫦娥工程下一步的任务是什么?欧阳自远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为何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探月?

  欧阳自远说,开展深空探测的目标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深空探测已成为21世纪科级发展竞争的主要焦点之一,也是航天科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欧阳自远说,目前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总会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地球人类的生存需要新的能源。而月球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月球表面丰富而稳定的太阳能利用。而在各类能源中,月球月壤中的氦-3,是一种非常好的核聚变燃料。欧阳自远说,50年多年来,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并把产生的惊人能量稳定地输送到电站,一直是人类未能实现的梦想。
  
  初步估算,月壤中的氦-3资源总量可达100-500万吨,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清洁、廉价的可控核聚变能源原料。目前,一吨氦-3价格为40亿美元,1克约32000元人民币,因此探测月球的氦-3已经成为俄罗斯、美国和印度的主要目标之一。据核算,全球目前每年的能源需求总和,大约仅需100吨氦-3便能提供,而中国每年只需10吨左右氦-3。预计在50年后,氦-3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将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并能让子孙后代使用成千上万年。
  
  欧阳自远说,月球的资源、能源与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军事战略地位,推动了众多国家提出重返月球的规划与计划。谁先开发利用谁先获益,因此中国不能袖手旁观。

  嫦娥二期计划2013年发射月球车

  人类的探月行动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从1993年开始,欧阳自远积极呼吁中国启动探月工程,并进行了长达10年的科学论证。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研究。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而从工程正式立项到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中国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

  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嫦娥一号),主要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对月球表面的地貌、地形、地质构造、环境与无力场进行首次探测,对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分布与规律开展研究。二期工程将实现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探测和自动巡视勘察,目前计划2013年,发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2014年发射备份。

  而嫦娥工程的第三阶段(2013年—2020年),计划发展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研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在月面就位探测和分析取样基础上,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面。同时对着陆地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飞行、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并深化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由于火箭发射设备体积庞大、运输不便等原因,嫦娥工程三期发射点拟定在文昌。

  欧阳自远说,今后长期而繁重的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我们将依靠文昌发射场托起嫦娥飞天,实现中华民族奔月、载人登月和探测太阳系的梦想。

  欧阳自远,1935年10月9日出生于贵阳,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选场与综合效应研究,爆后验证成功,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近年来,从事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及我国月球二、三期探测方案与科学目标,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