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554
- 精华
- 25
- 积分
- 1473
- 智慧
- 656
- V 币
- 1178
- 贡献
- 0
- 金豆
- 1408
- MV号码
- 36666060
- 注册时间
- 2008-12-24
- 最后登录
- 2011-6-26
|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6:20
| 只看该作者

自从收到李娟寄来的书,就曾信誓旦旦地承诺,要为她的新书写一点文字,然而,却在一天天的忙乱中,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兑现,今天终于匆匆敷衍出一段文字,却也是阅读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真情实感。
阅读了李娟的新书《品尝时光的味道》,虽属浮光掠影地浏览,尚来不及细细品味,但有两点印象却十分深刻。一是她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扑面而来的浓郁芬芳的书卷气;二是她抒写的睿智大气与淡定从容,抒情的饱蘸真情,如泣如诉。
看李娟的文字感觉很亲切,大约源于关中老乡的一种天然亲近,大致相同的生活经历、人生轨迹,生于关中,工作在岭南,对陕南迥异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印象,其中的新鲜和敏感远比故乡热土习以为常的风俗习惯,给人的影响和冲击大得多。
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积淀,使李娟的文字里既蕴含了关中秦汉文化的恢宏大气,也渗透着楚越文化的机敏睿智与巴蜀文化的清丽灵秀,她文章中的厚重温情来源于故土的“近山者仁”,清新秀美则来自第二故乡安康的“临水者智”,所以,李娟的文字空灵秀美却不失于温软脂粉,睿智聪慧洗脱了黄土地的凝滞粗粝,从而使她的文字,决不小家子气,也不小女子气。
人们常说,女人是感性的。然而李娟的秀美文字里,却时不时迸溅出理性的火花,划亮思想的闪电,令人一时惊诧,继而折服。令人称奇的是,在她简约的文字里,包容了太多的知识信息、优美感觉、理性思考与思想智慧。她的文字,既可以在美妙的大千世界里纵横捭阖,极尽描绘出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也能在古今中外文学家、思想家等巨人的情感世界、生活际遇、智慧思索里扬鞭跑马,飞跃驰骋。她常常透过巨人的伟岸身躯,如炬目光,在他们的生活琐碎里,挖掘出令人叹为观止,奇妙叫绝的深意。这无疑与作者的知识积淀、独立思考、灵感智慧分不开,而且这种鞭辟入里的评介点化,往往是画龙点睛,言简义丰,一语中的。
尤其是《细雨》、《芦花》两节的睿智哲思,可以成为人生的哲理名言,镌刻为座右铭,比起周国平等人,身居书斋,虚空高蹈的名言警句、哲思小语,李娟的文字里呈现出了更多的世俗烟火与生活真谛,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温暖而振奋,而决不会有凝滞晦涩和玄虚之感。
李娟的文章大多都不长,语言更是洗练简洁,几近只字难以增删的境界,颇具随笔名家谢泳的风格,行文简洁疏朗,读后细细回味,有“清风出袖,明月揽怀”的韵味和境界。
李娟的文字,不枝不蔓,香远益清,文字的丰沛内涵与弹性张力,源于作者情感的深窖酝酿与思想的厚积薄发,借用汉上才女吴梦川论及散文的一句话:“情感的深度决定散文的深度,优美的散文,往往是先有感性,后有理性的。”此言不妄,而李娟的散文,恰恰应和了这种标尺,她文字里令人折服的思考,源于作者对自己生活工作的脚下这片热土的深深挚爱,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对人情人性的真情表达。
恰恰刚阅读完在黄山太平湖畔深居简出的皖南才女项丽敏的新书《金色湖滩》,如果把二者的文风文笔做一简单比较(这种比较未必恰当),项丽敏的文字可以清心也,可以令人沉醉,可以陶冶情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而李娟的文字则洋溢着温暖,且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二者虽然风格不同,但文字表达的精粹简约,则给读者留下了同样深刻的印象。
李娟《品尝时光的味道》中《一个人的丽江》的结尾:“有些人,舍不得用一生去忘记,有些地方,舍不得一次读完,而丽江,你是一本洁净之书、心灵之书,我舍不得一次读完!”简洁经典,令人回味,而《风拂竹海》一章中,《暖》里的一些文字,令人不由得用笔勾画圈点,而整本书中,可圈可点的精彩句子、人生哲理,俯拾皆是,令人叹服一个弱女子胸臆中的才情智慧,仿佛是身怀绝技,胸装甲兵百万的“赢湖女侠”;而《青丝、青丝》好像完全是写小女人的心思,落笔处,却笔锋一转,竟然与千年历史挂上了钩,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悲欢之歌》则走近了伟人身边,走进伟人的生活和内心,体悟摹写伟人的欢乐与痛苦,孤独与落寞;《一棵开花的树》一节中的亲情渲染和真情倾诉令人感动,尤其是《森儿哲语》、《森儿语录》,令人忍俊不禁、哑然失声,而《给森儿的一封信》中,殷切之语、拳拳之心,洇染纸背;而《柳絮》中的哲思小语,短小隽永,意味深长。
《品尝时光的味道》一节中,《玉碎》、《花魂》、《寻梅》、《感谢‘简爱’》、《流年书简》等,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浸润着文人的气质和风骨,禀赋与精神,渗透着人文气息和精神关照,反映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学养和精神积淀,文字的穿透力,直抵人的灵魂深处。而《月光音符》中的文章,则充满了月光般的润泽和温情,是对身边亲人亲情及个人往事的回忆和重温,充溢着人世的温暖,温润如玉,可以养心滋神。
值得一提的是,李娟的文字,清新、儒雅、高标,从不以媚俗吸引读者眼球,即使书写热闹的话题,轰动的电影,如《我看‘色戒’》也总是别样的角度,别样的感觉,与众不同,渗透着一种思考与反思。
还有,李娟每篇文章的题目别具一格,简洁而富有诗意,整本书反映出,作者是一个情感丰富,性格隐忍内敛,精神世界美丽的女子,因为不认识,很难做到知人论世,只是雾里看花的感觉。
李娟文章中的欢乐,是发自心底的由衷的欢欣,痛苦是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的痛苦,是真情体验感悟,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酣畅表达,说到底,李娟的文字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情到深处文自工”的文化底蕴和文人气象。
最后,借用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刁德一评价阿庆嫂的一句唱词——“这个女人不寻常!”来结束我这篇拉拉杂杂的文章,用这句唱词来评价李娟,应该说比较恰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