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吗?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吗?中国有句老话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出自哪张经引自哪部典,我手头资料不全无法查证,再说我也没有“考证癖”,所以只要我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就行了,完全没必要搞清楚它的渊源。
这句话大概是说:无论什么事,只要它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是与自己无关的,那么这件事情所造成的后果不管是光荣的还是丑陋的,也大可以不放在心上,大可以做隔岸观火状,可以很平静的对事件中的人们指指点点,或讥或笑,当然,学过辩证法的有时也会做出客观正确的分析,有时也会支持一方反对一方,有时也会仗义执言做正人君子状。这时,如果他们对某一人提出批评,某人听不进去或反唇相讥,他们会说那人没有度量,小家子气;如果他们对某一人提出建议,某人不接纳或者斥之为谬论,他们会说那人鼠目寸光,忠言逆耳;若事情的结局出乎他们的意料,比如说他们认为正确的一方最后倒了大霉,他们认为该杀的原来竟是正义的卫士,他们会大呼上当,把自己也归到受蒙敝的人群中去,如果之前自己曾对“正义卫士”说过一些过头的话,他们顶多说一句“对不起”也就了事了,“正义卫士”如果不依不饶,他们会很委屈的说,关我什么事呢?我做这一切又不是为了自己,不过是好心办坏事罢了。要还是不行,他们就会愤愤的说,以后我再也不管别人的事了!还有一部分人会在背后议论,这事中间是否会有“猫腻”?是否有什么“暗箱”?不然怎么好好的一个人转眼就成了坏人了呢?一定有什么问题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当事不关已的时候,我们都有容人之量,都有君子之风。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都好做,就算说错了做错了也没什么打紧,本来就不关我什么事嘛,我只不过是一帮忙的而已呀。
可是事情要是临到自己头上呢?要是事情情的本身与自己休戚相关呢?我想大概多数人都会立马变副嘴脸了:某人对自己提出批评,他们会勃然大怒,斥那人是别有用心,是帮闲之徒;某人对自己提出建议,他们会脸红脖子粗,质问那人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做的不对?难道我之前所做所为全是错误的?若事情的最后结局不利于自己,而看到当初帮自己的人们纷纷倒戈,温和一点的会仰天长叹,说些人情、世态之类的话。脾气暴躁一点的,立刻就会咬牙切齿的跳脚大骂,说当初自己瞎了眼,怎么会相信这么一帮见义忘利的无耻小人,肠子都要悔青了。这时候的他们也顾不得什么君子不君子了,撒泼耍赖者有之,冷言冷语者有之,捶胸顿足、嚎啕大哭者有之,造谣生事、无中生有者更是数不胜数。
可见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他的学问有多大,他平生再怎么标榜“客观公正”、“笑骂由人”,当某一事件——大多是不好的,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也会抛却君子之风,学市井之徒发雷霆之怒,甚至大打出手,恨不得能吃了对方。
陈西滢先生是五四时期的一位学者,留过洋,是一位博士,当时在北大任外文教授,同时是《现代快评》的编辑。他才思敏捷、文笔犀利,行文如行云流水般不带一丝烟火之气。尤以杂文见长。我本人读他的《西滢闲话》也甚为佩服,觉得他写杂文的水平不在鲁迅先生之下,寓时政于嬉笑怒骂之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大家。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与鲁迅先生发生论战之后却一时间乱了方寸,下笔再也没有以前那样从容不迫了,还颇为狼狈。最后甚至还说鲁迅先生所著《中国小说史略》是抄袭日本作家所得。按理说他的为人不是这样,他的才思远不会这么迟钝,文字也不会这么无力,就算是说不过鲁迅先生也不至于输得如此惨烈,但最终他却是一败涂地。究其原因,他以前写杂文大多是站在旁观者角度的,也就是事不关已,自然可以用平常心去对待,可以镇定自若。而当鲁迅先生的文字牵涉到了他,他的心态就变了,下笔就患得患失了,他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了的,于是只有不断的抛出新话题,可是越抛越乱,越抛越站不住脚,终被鲁迅先生驳得体无完肤。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外国那些衣冠楚楚的议员们,在进会议室之前还是满面春风,一脸笑容。可当他们出来的时候却有一部分人衣冠不整,状态狼狈。也是因为各人意见不同而在议会上又大打出手了。平时见面开口笑的上层社会的先生们,酒会上风度翩翩的绅士们,一旦听到别人反对自己的政见也会怒发冲冠,互掷皮鞋等杂物,常人也就可见一般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累述了。做此短文只是对近些天来一些人事前事后判若两人的态度有些看法,对某些人一旦遇事就气急败坏的样子有些好笑。
大概“事不关已”真的可以“高高挂起”,可“事若关已”却大都是“砖头飞起”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