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887
- 精华
- 17
- 积分
- 1364
- 智慧
- 615
- V 币
- 1462
- 贡献
- 0
- 金豆
- 1465
- MV号码
- 20298888
- 注册时间
- 2008-10-23
- 最后登录
- 2011-5-1
|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19:37
| 只看该作者
证券投资领域的十大认识误区
长达十年的庄股时代使得证券投资和投资咨询领域产生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观点长期流行成为信条,造成了投资者在基本理念上的重大误区,进而导致投资行为的屡屡失败。即使如此,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这些信条,而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于一些枝节性和技术性的问题。现在分析如下:
误区之一:依靠庄家才能获利
这种思维的逻辑是,股票本身无所谓价值高低,只要有一个善于调动人气的好庄家控盘,股票在拉升过程中会形成足够的跟风盘,庄家就可以获利出局,而跟庄炒作者可以利用庄家的力量赚到别人的钱。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信奉者不懂统计学原理。股票市场只能在投资者之间转移风险,而不会创造财富。按照统计学原理,如果庄家在一只股票上获利出局就意味着其余投资者失败的风险大于市场平均风险,跟庄炒作失败的可能性反而增大。也许您有过成功的经验,但失败的经历会更多,这是必然的规律。从整体上说,跟庄炒股的成功率小于赌博,也小于闭着眼睛做期货。
误区之二:技术分析或软件选股可以使投资者盈利
这种观点的逻辑是,股市博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你水平高功夫用得足,总是可以找到稳定赚钱的方法的,因此借助计算机帮忙,人们总是能找出一项抄底逃顶技术并且开发出自动选股软件的。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不懂博弈学的基本原理。由于中国的股市是一场零和
游戏甚至负和游戏,其参与者只能赚对方的钱,不可能找到一种让所有的人共同赚钱的方法。如果大家使用同一技术方法或软件选股都能赚钱的话,谁来亏钱?这个道理就像战争一样。在战争中人们总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战略战术,以图保护自己消灭敌人,但是人们永远也不可能研究出一种既能保证自己获胜又能保证敌人获胜的战术。这是一个悖论。所以。我们告诉投资者,技术分析和软件只能帮助您统计资料,为您节省一点时间,但它永远不可能告诉您该买还是该卖。实证研究也表明,用任何技术分析方法取得成功的概率都在50%以下,所谓某种技术分析方法有效纯粹是一种幻觉
。
误区之三: 公开的高水平股市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盈利
这种观点的逻辑是,高水平的市场分析会得到市场认可,因而产生市场共振,使得市场形成一种持续性运行趋势,所以跟着这种分析走,盈利机会较大。
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不懂博弈原理。统计规律表明,在零和的博弈游戏中,20%的人盈利,80%的人亏损。假定一种市场分析观点在公布以前是正确的,其成功率是80%,只要这种观点对外充分披露,按照博弈原理,在公布后按照这种观点操作的成功概率会小于20%。所以,在博弈市场中,正确观点的成功率高低在于它的保密程度,而不在于它是否正确。所以,只要您想盈利,就不要信奉免费的公开发表的操作策略。换一个说法,如果一种观点保证盈利,发明者就去亲自操作了,何必对外披露?
误区之四: 追涨强势股是在股市取胜的捷径
国内股市最流行的一个理念就是“追涨领头羊”。这种思维的逻辑是,在上行趋势中,走势领先的股票涨幅会超过跟风的股票,而在调整时,领头羊股票跌势会相对平缓,落后于其他股票。参照这种思维方式,“追涨领头羊”,就可以快速获利。
而这种情形在实际中,只在单边牛市中获利的机会多一些,毕竟大多数股票都上涨;而在一个振荡市甚至熊市当中,根据这种操作思路,按照“追涨领头羊”的方式,常常是买到一个高点,原因在于逆势上涨的股票是少数,连续上涨的股票更数,捕捉领头羊的几率就只有千分之一,而赔钱的几率却几乎达到峰值。
误区之五: 套牢后死死抱住不放,总有解套的机会
这种观点的逻辑在于,市场的股票都有炒作的机会,风水轮流转,总会炒到手上的股票,给自己以解套机会。单就指数而言,随着市场的成立,股市指数都是以膨胀的方式维持长期增长的趋势,只是时间周期的长短,但对于股票而言,股票股价的涨跌,归根结底是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特定的原因,众多股票上市前经过粉饰包装,结果上市一年绩优,二年绩差,一年不如一年的股票比比皆是,进入2001年开始的长达三年的弱市后,股价跌到原来的1/3甚至更多的股票不在少数,而关键进入2003年之后,市场的操作思路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原有的坐庄炒作方式逐渐被价值发现所替代,大盘蓝筹股的价值回归成了主流,投资者认为超跌的低价股继续下跌,随着退市政策的逐渐实施,垃圾股也在重新定位,继续向面值靠拢,随着与国际股市的接轨,将来必定有一批股票跌回面值,甚至最后一文不值。
误区之六: 政策会救市
认为政策会救市,主要依据是,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主要是政策决定市场的走向。当大盘下跌到某些位置时,政府就会推出政策出来救市,拯救股民于水火之中。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不懂政策调节市场的实质。诚然,政策因素对于股市有重大的影响,毕竟政策方面决定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投融资政策以及产业发展平衡等多种问题,但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股市更多的表现为市场行为,政策对于证券市场的调控作用在降低。我们必须清楚,政策调节最多在短期内刺激一下股票指数的总体水平,它无法决定投资者是否盈利。一批投资者的亏损是由其他投资者的盈利或上市公司的过度圈钱造成的,与政策救市与否关系不大。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一味依赖政策救市,反而会越套越深。1994年以来政策救市的结果表明,政策所挽救的是银行、大型机构和内幕人士,所坑害的恰恰是普通投资者。
误区之七: 新股不败
这个的神话使得许多投资者热衷于新股的炒作。在实际中是否真的新股不败?翻一翻2001年中期之后的新股就可以发现,很多上市后定位在30元左右的小盘股,最后一路下跌,到目前不到10元的价位,绝大多数股票都遭到了腰斩的命运。由于股市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由股市承担的责任,股票的包装上市,企业本身并没有实现根本的产权制度转变,众多的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没能参与到公司的运营之中,公司靠“输血”过了一段好日子,但最终还是延续走下坡路。这个本质没有改变,刚上市时定位与实际大大脱节,预期常常跟市场当时的状况密切相关,牛气冲天时,股票可能大大高估,而熊途漫漫时,股票又多被低估。上市后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其长期运行趋势,从而产生截然相反的命运。
误区之八: 机构被套,他们不会坐视账户的亏损而不管
分析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的股东结构,不难发现许多机构套在其中,介入这些股票,等待机构自救,成了许多投资者的操作选择。但实践证明,这种思维也是中小投资者对机构操作能力的错误判断,一方面即使在牛市中也有很多坐庄的机构可能最终失败,更何况现在处于熊市中,机构即使有心坐庄,也不可能逆大势而为。2002年管理层推出的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重大利好最大的成绩就是将上半年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券商和基金这些主力机构拖进了股市,可结果依然是难见起色。到了2003年,更是宣告了机构坐庄时代的告一段落,尤其是第二季度开始的科技股的炒作,以券商为主的机构试图从数字电视概念上打开突破口,但最终没有摆脱科技股暴跌的命运。这种脱离了基本面的概念性炒作,对套牢的机构来讲,违背了市场发展的长期战略,靠概念的炒作,只能是越陷越深,即使机构也如此,看着亏损的帐户,机构也是进退两难。在机构博弈的时代,大批券商和机构投资人也将被消灭,未来一年内,我们的判断会得到充分得验证。
误区之九: 抛开大盘做个股
凡是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获利经历,也就时常产生抛开大盘做个股的自信,随后而来的往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毕竟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还很多,再就个股而言,对于个股的研究,常常根据已经公布的定期报告,临时公告等披露出来的信息,而决定股票将来走势的因素却隐藏得很深,同时,看图表,利用K线形态,技术指标,这些技术分析的手段,通常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决定了自己的操作。同时,整个市场的运行格局,主流思路等战略性的指导思想在抛开大盘做个股的情况下也常常被忽略,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长期下来,操作结果很难令人满意。
误区之十: 有题材,股票价格就能上涨
这种观点认为,股票的上涨需要有题材支持,有了突发的业绩增长,重组事项,就会爆发出强势上涨的行情。网络股的炒作,数字电视概念的炒作,重组概念的炒作等,都曾掀起市场的波澜。从逻辑上讲,股票的大涨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有了这些原因,却不一定产生出预想中的结果。在众多的题材中,许许多多都是曾经在其中坐庄主力编织出来的美梦,当一切明朗时,股价就达到了颠峰。众多的重组题材成了报表式重组,最终免不了价值回归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