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警惕“潜规则”升级为“潜体制”

警惕“潜规则”升级为“潜体制”

文章日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帝景苑”民事纠纷案时使用了一个新词“潜体制”。这篇报道说,权力深度介入的“帝景苑”项目,是上海十多年房地产畸形发展的一个全息标本,亦使蔑视法治并与之对抗的“潜体制”显形。

  此前,一个颇具知名度的词汇叫做“潜规则”,它是历史学者吴思的发明。按照吴思的解释,所谓潜规则就是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规则”,它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潜规则与潜体制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潜规则上升为潜体制意味着什么?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什么是体制开始说起。

  关于什么是体制,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我所见到的最精辟的解释是,体制就是权力分配的格局。言简意赅,直指要害。体制作为一种既定格局,决定了权力如何分配如何运行,自然是一种很厉害的东西。我们常所见的抱怨或者推脱,少不了一句“这是体制问题”。还有体制内、体制外,自然也就是指身处权力分配的格局之内还是之外。那么,潜体制自然应当是指那种不成文的、却真实存在的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格局。

  很明显,规则小于体制。体制也可以理解为,作为硬件的“体”,加上作为软件的“制”。所谓“制”,即是机制,是规则的总和。潜规则上升为潜体制,不仅意味着大范围的运行机制被异化,而且表明权力的硬格局发生了变化。格局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像河岸,是河水形态的再现,同时它规定着河水的流向。潜规则在一事一物或者一类事物上,零散地体现出规则被异化的程度。潜体制则在某一领域之内,系统地反映了权力被扭曲的程度,这种扭曲格局将自发自动地去维护少数人的非法利益,很难有自净的可能。

  房价屡屡高企,调控次次落空,原因当然十分复杂,但是尤其不能忽视的,就是在一些地方的房地产领域已经形成反对调控、靠推高房价谋利的潜体制。就地方政府而言,高房价才能带来高地价,高地价才有利于支撑土地财政。同时,高房价所带动的房地产虚假繁荣必然导致大拆大建,而这正是拉升地区GDP所迫切需求的东西。对于官员个人而言,拆迁、批地、规划、建设一系列环节中松弛的监管,都在创造着权力寻租的良机。他们或者直****受贿赂,或者到各种房地产公司中占干股、分红利,或者通过低价购房高价出手赚取炒房收入。体制和潜体制在这里分裂成为两个部分,公开的体制当然是要坚决贯彻调控措施,维护民生利益,但是反映腐败利益诉求的潜体制,却总是在暗中化解调控力量于无形。

  再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看病难、看病贵何以积重难返,医改的阻力到底来自何方?一批官员,尤其是主管医疗体系的官员,根本体会不到民众苦于看病的种种难处。他们依靠手中的权力占有充裕的医疗资源,耗费大量民众血汗维持着所谓公费医疗,所以才有“中国看病最不难最不贵”的无耻之论。在医疗领域内部,一些无良医生一手伸向医药代表大拿回扣,一手伸向患者索要不讲良心的红包。对他们而言,当下的看病难、看病贵格局正好能够满足他们谋取不法利益的需要,因此他们并不希望医改的进展危及自我。医药领域,审批者以审批谋利,制药企业公然造假,流通环节利用虚假广告坑蒙患者的事例更是俯首可拾。乱相的背后,依然是系统化的扭曲力量所造假的潜体制。

  收入分配体制议论多年,而实质性改革进展缓慢。拆迁条例的修改酝酿已久,而最终的结果迟迟无法公布。这些问题的背后,若隐若现总有潜体制的身影。必须看到,我们现在所说的潜体制,尽管已经超越了潜规则的规模,但是它们仍然被控制于某一地域、某一领域,并未连成一片。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对潜体制各个击破,仍然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抱有足够的信心。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