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窝头无价

所谓“窝头”是一种圆锥型,下面有一个洞的蒸制食品。窝头是咱们平民百姓的常用主食。做窝头的粮食,一般情况下都是玉米面(即棒子面),也有比较讲究一点的,往里面参和一些小米面和黄豆面,人们把它称为杂和面。窝头的做法是用一个大拇指在里,九个指头朝外,捏成中间空、头尖底大的塔子形,原后上笼屉蒸熟,所以俗名又叫“黄金塔”。
老北京人应该记得,小时候都玩过陀螺玩的时候一边抽一边唱:“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落三千!”为什么要盼着棒子面降价三千呢?因为六七十年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穷怕了、饿怕了的老百姓对生活的追求仅局限于“衣能遮体,食能裹腹,”那时候大米白面很少,家家户户的主食只有棒子面,老百姓一日三餐就是喝着玉米糊、啃着窝窝头。
老百姓穷,部队也穷,玉米面窝窝头绝对是部队的主打粮食,那时候军粮供应都有严格的比例,有粗粮细粮之分。大概比例是:玉米面差不多40%,大米(糙米)约30%,白面最多也就是30%。部队的伙食安排,主食:早餐肯定是窝头和玉米糊,中午是大米饭,附带有早餐剩下的窝窝头,不是每天晚上都吃馒头,一个星期最多也就3—4顿,而且还有数最限制,馒头不够窝头凑。副食:早晨肯定是连队自己腌制的萝卜老咸菜,中午和晚上一般是大锅煮白菜。因为那时一个战士一天的伙食费油、盐、酱、醋、主粮、副食加起来只有4角5分钱,哪能吃什么好东西,当时社会物资极不丰富,想吃也没有啊!那时候部队食堂流行的一句顺口溜是:“窝头老咸菜,不吃送回来”;天天学着“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天天吃着“老三样”(窝头、咸菜、玉米糊),毫不夸张,确实如此。
我本人对窝头的印象太深了,直到现在,只要一提起窝头就头疼,一看到窝头就反胃,国库积存的陈年玉米面,蒸出来的那个窝头味太难闻了,吃到口里满嘴跑,就是不往下咽,真是可怜了我们这些南方兵。虽然部队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后勤保障,非常关心战士的生活,各部队大力开展生产自补自给,养猪种菜补贴伙食,粗食细做花样翻新,贴饼子、菜团子、黄金糕、金银卷等等,但玉米面就是玉米面,窝窝头就是窝窝头,万变不离其宗,这种以窝窝头为主打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中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明显改善。作为一日三餐中的主食——窝窝头渐渐淡出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向往已久的白面馒头。
国家的经济发展了,部队的供给也有了雄厚的物资保证,战士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今,部队对战士的伙食费作了24次调整,从原来每人每天0.45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天11元,一共翻了20多倍!
进入二十一世纪,物质极大的丰富,告别寻常百姓饭桌的窝窝头,又冠冕堂皇地登上大雅之堂。人们在注意营养的同时,调节营养平衡又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返璞归真”成为上流社会饮食的趋势,各大饭店餐厅的餐桌上,不时有窝头出现。随着地位的提高,窝头也改头换面,从原来既大又圆的塔子形,变成又小又尖的工艺形,其制作材料由原来单纯的玉米面,换成比例适当、营养均衡、多种农作物混合在一起的“多元体”,出身贫贱的窝头一下子变得价格不菲。
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不管窝头怎样变化,我还是要好好的感谢窝头,是窝窝头使我在年少时期就明白了生活的艰辛;是窝窝头使我在艰苦的岁月里得以健康的成长;是窝窝头使我懂得了励志发奋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是窝窝头在我的人生轨迹中激励和鞭策我不断进步;今天,又是窝窝头在调节着人们的健康平衡。
总而言之,窝头无价,窝头是人们离不开的生命之宝!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