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0:43
 |  只看该作者
 
 
 
| 赵匡胤去世前,给他的子孙立下三条规定:一、不杀后周皇帝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提意见的人;三、以上两条必须严格遵守。   他的后代如宋仁宗,也是有大胸襟大气度的君主。有一回某官员奏,自己手下一个小兵士的胳膊上长了一条龙状的东西。这在过去是严重犯忌的,要是在秦始皇手里,这人不但会被处死,连他家的祖坟都要刨了,还得灭族株连不知道多少人。官员将这个小兵士抓起来,等候皇帝的处理。宋仁宗闻奏,说:这算什么罪啊!人家身上长了个东西也犯法?将他放了吧。   历来科举,解决了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的上进之路,也使朝廷有纳新的机制,让天下的人才有了念想和希望——这很重要,希望与念想不一定非要兑换成现实;但没希望没念想,人才不在体制内,就永远没有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和希望,这很危险,那些人才和自认为人才的人常常就会成为国家的对抗力量,成为政府力量的对抗者和消耗者。所以,科举对于古代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贡献非常大。可毕竟能成功考取功名的永远是少数人,没考取的人,难免愤愤不平,这也是人之常情。   有一次,成都府接到一个读书人献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这明明是一首煽动造反、煽动闹独立的诗!这还了得?知府将这个人抓了,汇报给朝廷。宋仁宗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宫,看了奏折,轻淡地批复道:这是不得志的老秀才的牢骚,你们不要那么紧张,也别治他的罪。看看有没有司户参军的位子,给他安顿一下,让他有饭吃,都不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