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融化在雨中的思情

融化在雨中的思情
  一一读陈雪梅的《秋雨潇潇》

  岁月流逝,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无法忘怀;总有一些伤感像秋雨一样洒落心中;总有一些眷恋的情意如水绵绵长流。女诗人陈雪梅用心血写出的散文《秋雨潇潇》,记述了作者爷爷入葬前后她的不尽的思情。
  读这篇散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诗化的题目。诗人写文章,自然带些诗味。何况,“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杨朔)《秋雨潇潇》这个题目本身就为文章设定了一种诗的情境。“秋雨”作为意境的一个纽结点,或作为一种内心情感的喷发,化雨为泪,化泪为情,思情在雨中融化。感染了读者,从而接受作品的情感的陶冶。
  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即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作者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现象或细节,写出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心境,呈现了鲜活的爷爷形象。在文中,作者写了她爷爷的“笑”:“爷爷照片的笑容很灿烂”、“爷爷严重浮肿后近乎变形的脸挂着笑容”、“爷爷接过手机、、、脸上堆着僵僵的笑意”。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位乐观、通达、慈祥的人物形象。而作者在记述她爷爷“写委托书和自己的碑文”时,写道:“尽管骨瘦如柴的爷爷手浮肿得几乎僵直,但字字工整”。这个细节的描述,把老人“严谨的一生”展现出来。写笑是一种“隐式”的写法,展示的是人物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文的“忌直露”的美学原则。写“字字工整”是运用写实的手法,使人物性格有坚定的事实基础,体现了散文的真实美。的确,作者寄予对生命的感动,对先人的眷恋之情,摇动着手中那只不乏沉重的笔,写下了一篇珍爱真情的文字。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鲜活的、生动的爷爷形象。
  “感于心者,莫先于情”。作者通过问天、问人、问己三步“贮之以情,以情造文”的。问天:作者在文章起始部分,就发出四个疑问,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她爷爷谢别天幕后,能否见到或找到先他而亡的奶奶、兄弟等亲人。这是一种想象的腾飞,表达了作者在哀伤之余,企盼她的爷爷不要孤独的希望之情。问人:回顾她和爷爷之间的几件事,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她对爷爷“尽力做事,踏实做人,没辜负先人”的敬佩之情。问己: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深情地写道,“在潇潇的秋雨声中,一走到路口的我茫然了。”她问:“今天我要去哪里?”怀恋之情,眷恋之意,油然而生,溢于言表。充分地表达了作者不尽的思情。
  思情是一种记忆,记忆的名字叫永远,永远有多远?是一生,还是一天?永远是一生,生生相传,成为永恒;永远是这一天,去的就是去了,而留下的生命不息,从这一天开始,如作者所言一一“永远走在春天里”。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