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我读三国志

小弟天涯新人,久慕其名而来。
  近来想读读中国历史,可是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史书,怕书里生涩难懂的语言及纷繁复杂的人名地名挫我坚持读下去的信心,因此我选择从我最感兴趣的三国历史开始读起。
  读三国历史就要读三国志(裴注),我近几天一直研读,可惜书读后总是不能入脑,我朋友帮我想了个主意说:你可以写读书笔记啊。我稍作考虑便接受了他的建议,不过他建议我写本子上,我却是以帖子的形式写公开笔记,遂有此文。

  武帝纪

  今天刚好看到新闻说什么曹操的DNA什么什么的,我连标题都没看清就换台了,感觉用一个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伟人来炒作实在是有点儿缺德,我也懒得吐槽了,话归正题,开始记笔记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
  陈寿对曹操小时候记载不多,只此一句:少机警,有权数,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你看这评价写的,中肯与否暂且不论,反正是挺大胆的,也能体现出当时晋带魏后,对给晋朝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的曹魏政权不是特别尊崇。陈寿描述的这个形象放到现在整个儿一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二流子形象。我相信在儒家思想主导的汉室上流社会人眼中这形象也谈不上什么高大,于是便有了后一句——故世人未知奇也。也就是说没人觉得曹操是个人物。
  西方有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放在曹操身上同样生效,而且更为明显。魏书上是这么记载的: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已妻子为托。”你看看人家位列三公的国家大元讲话就是有水平。
  尽管桥玄这番话讲地是字字铿锵声泪俱下,但我却不太敢相信。我们可以稍微分析一下,玄睹太祖而异之,说明了什么?很明显地说明了这是桥玄第一次见到曹操啊,第一次见面就把自己妻儿托付给对方?这种事儿你会干么?当然不会!换言之,就算你对自己相面的本领颇为自信,直接这么直白的说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一个后生自己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脸面上挂的住么?再退一步讲,就算你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人家曹操就一定得答应么?所以我认为魏书上记载的这段话是杜撰出来美化曹操的,不能当真。
  在看陈寿记载桥玄对曹操说的话: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个记载就有些靠谱了,当然我坚信在东汉末年受到过类似这样评价的人绝对不下于十数个。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从这里,曹操开始了其带兵征战的军旅生涯,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现在的问题是前文中提到曹操是征拜议郎(相当于现在的人大代表,是个专门给皇帝上书表示民间疾苦和朝廷贪腐的文官),怎么转眼间就变成武将上阵杀敌剿匪去了呢?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