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今夕是何年

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衔接比较紧凑,十月三号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两节中间只相隔两天。在某些年头,有时,两节相隔的时间似乎还有更短的,甚至出现过前一日是中秋节,后一日就是国庆节的时候。

  可能是比较守旧吧,传统的佳节在我的心目中是占有一定的分量的。不然,不会多次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叙写。过后我也感到诧异,为什么我对传统的节日如此这般地看重?难道是有什么难解的情结扭结着我这颗心,才分外地显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素来的么?

  可能是中秋节象征团圆的缘故吧。在端午、中秋、春节三大佳节中,我对中秋节的重视程度仅仅稍次于传统的春节。我常常想,在特别注重天伦之乐的国人心态中,有什么比亲人相聚、姊妹团圆更重的呢?因此,自告奋勇地就将这种典型心态冒领了过来。然而,自从父母相继去世后,“团圆说”却一年年地名存实亡了。曾经的那种“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和怀想,随着兄弟姊妹间年龄的不断增长和各自小家庭成员的不断充实而逐渐变成聚少离多的状态。再加上兄弟姊妹间异地居住,来往路途的遥远和年龄增长造成的出行不便,当佳节来临之际,即使心有余,已力不足。最后只好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了。到后来,每逢中秋或春节时便假借于电话的连线,将千里亲情牵那么一下子。再后来,竟然淡漠到“牵”也不“牵”它了。有时我想,冷漠会不会产生隔膜?亲情会不会因为人的惰性而产生疏离呢?

  小时侯,我最盼望过节。比如中秋佳节吧,一般家里都要打牙祭。早上吃糍粑,中午红烧子姜鸭子之外,还有其他肉食让人饱餐。早上的糍粑经了芦毛杆的椿臼越发清香甜糯,晚上的红烧子姜鸭子因了父亲厨艺的烹调特别香味四溢。我们守侯在厨房里,闻着热腾腾的铁锅里冒出的一阵阵独特的肉香味,一个个不禁垂涎欲滴。还没等端上桌,便迫不及待地“菜板捞”起来。父亲总是报以微笑,并不责罚。他的观念是,你肚子只有那么大,现在吃了,等会儿上桌后你就吃不了多少了。母亲则说这样捞抓武抢的没规矩,要懂礼节,应该等菜全部弄齐后大家都坐上桌时才能动筷子。每每这么说,每每仍然偷鸡摸狗地“品尝”。其实,父亲母亲的话都有道理。如果偏向于礼数,母亲的话更正确些。不过父亲说的话却更易于兑现。果然,上桌子后我们就没有什么胃口了。

  等肚子闹饱了,便呼啸着往街上跑,用得到的零花钱买桂圆、大母柑(橙子)之类水果。而我得到的零花钱却比较喜欢用来买大母柑。买回家后,一个大母柑中插一支筷子,学古装戏中的花脸“耍铜锤”,满庭院地呼叫奔跑,其乐无穷。如果晚上还能跟着大人们到县川剧团看一出川剧或者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那就更觉得幸福得要死了。于是,那个时候常常是掰着指头算日子,盼望着,盼望着节日的早早来到。

  某一年的中秋节,难得碰到的中秋圆月从东方冉冉升起,一家人酒足饭饱后团坐在老屋的堂屋内,吃着月饼赏月。回家过节的十哥一时兴致,给我们几个年龄较小的姊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我们各人写一篇描写“中秋节”的诗歌,体裁现代、古体不论。尽管我自认为是个颇感性的人,但是,由于知识的欠缺和贫乏,左思右想也成不了句。最后胡乱凑了几句我自认为叫做诗歌的东西,其中一句大约是说“月光洒满人间,此时,多少双眼睛正凝视仰看”之类,十哥说,这句虽然有点味道,但可惜只是浅近白话了一点,没有新意,更没有深意。十哥的点评尽管让我感到沮丧,但那种节日的气氛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据说,人们欢度中秋节的原由之一,是因为此时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时候。据现代研究发现,那是因为这时候月亮离地球最近,再加上这个时候的温差比较小,不容易形成浓雾,大气层的透明度也就比较高,因此,月亮看起来也就分外明亮了。难道仅仅只此?

 不过,古人咏中秋佳节的诗词佳句确实比较多,不知是古人特别钟爱大自然还是中秋的景色特别美,容易打动古人的缘故。如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玉颗、月轮、露华新、嫦娥……勾勒出一幅神幻和有情怀有寄予的中秋月夜图。

  徐渭的《十五夜抵建宁》诗:“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和张煌言《舟次中秋》:“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在描绘出一幅幅中秋月夜的美景图外,还表达出旅人复杂的中秋情结和旅途中逢中秋夜圆月时衍生出的一种淡淡的轻愁。

  最著名的还是要数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传唱,脍炙人口。诗人在序中表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文豪苏东坡在一饮一啄间,无不萦绕着对手足之情的思念,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能欢聚一堂,仍要以诗词述怀表达,千里传音。

  一年四季中,我比较喜欢春秋两季的时光。而春秋两季中,我又更偏向于喜欢秋天一些。倒不是我不喜欢春天的欣欣向荣气象和景色,其实是有点觉得春天的过程比较的艰难。经常乍暖还寒不说,还风风雨雨。而秋天则不然,从较热逐渐过度到冷和寒,整个过程相对处于一种循序渐进中。宜人的气候也相当的长。不冷不热,衣不必重裘,吃不必挑剔。远足近涉绝无挂碍。于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极目楚天舒中,看经霜不老的秋叶,寻觅那三秋桂子,漫步广袤的田畴,饱享金秋的邈远和清高,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特别是在中秋之际,仰头遥望一轮清波,四顾竹影疏离、树影婆娑,原野里鸣蛩一遍,宛如天籁;亦可独步于江边沙洲,吟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悠远的古仁人之心相勾连撞击,那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古之幽呢?而寻求心胸的宁静致远,这何尝又不是一途?

但是,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中秋节曾经一度被改为“丰收节”。据说,是因为这个时候农作物已经全面丰收,颗粒归仓了。从“革命”的思维角度去理解,将中秋节改为丰收节也未尝不可,细细地想,似乎还很有些创意。

丰收节就丰收节吧,那时只要有牙祭打,我们才不管你那么多,照样欢天喜地的。不过从父母辈们悄悄地告诉我们在外面不能说过中秋节,而要说过“丰收节”时那种小心翼翼、闪烁的表情中,还是总觉得过一个传统的节日也要改名换姓,是有些鬼鬼祟祟麻麻杂杂浑水摸鱼名不正言不顺的。特别是当长期的盼念后,等坐上餐桌,突然发现以往过节必吃的红烧子姜鸭之类没有了,晚上赏月时连月饼也没得吃了,完全改变了原本过中秋该吃的一些传统的食物,就开始感觉这丰收节于中秋节来说,确实是有些变味了。再听大人们会聚在一起时总要故作热烈兴奋地大谈什么“移风易俗”、响应号召等,那时即使年幼不懂事,但仍能感觉到一种变调的失落和悲哀。

在人们的生活规律中革掉一种意识和一种传统尽管不是那么容易和彻底。不过,只要一旦强行禁止和硬性引导,再顽固的意识最终还是会从人们的生活观念中逐渐淡远和走失的。终于,几个年头下来,中秋节就再也引不起人们的几多向往了。即使过节时,那种独特的快意也逐渐消失。甚至,传统佳节的影子也快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外了。

接着,端午不比赛划龙船,春节要响应号召“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即使到了传统佳节的日子,大家心里都清楚是在过节。但是不能欢天喜地明目张胆地过,只能默默地私下庆祝,甚至只能在心里头悄悄地念叨,传统的节日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慢慢地,就让人感觉到生活如一潭死水,再没有什么可资企盼的情结可以凝结和等待,也没有了等待和盼望中那种充满传统节日气氛的情趣了。

现在,三个传统佳节再度被人们提及与重视很多年了,守旧派们似乎应该额首相庆了。然而,今天的大多数人身在佳节之中,却并未有多少乐在其中的感觉。是我们的节日情结散淡了呢,还是我们游乐的兴趣有了较大转移的缘故?是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生活的节奏也随之让人无暇顾及,还是人们休闲度假的方式出现日新月异的态势后才将佳节的意义逐渐冷淡了呢?


确实,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著轻裘,食美味,宝马雕车。朝朝日日都像过年。对吃、穿都已经再不能提起什么大的兴致来了。所谓的过节,大多都是三朋四友围着麻将桌子昏天黑地、日夜奋战罢了。佳节休假,只不过是得到连续的闲暇而已。麻木与麻痹让我们的身心早已浑浊迟钝不堪,还有多少闲工夫去追忆和回味那种早已久远了的东西呢?

ヽoo牽ωǒ啲掱ツ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看过
.踩过
.走过
..路过
〃飘过?`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