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5:45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是一个民族和时代的精神路标一个民族对书的态度,是这个民族素质的基本反映,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就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常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说“可以食无肉,居无竹,不可居无书”。俄罗斯之所以是个伟大的民族,与其全民读书的良好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一节列车上118个座位,得有100个俄罗斯人在捧着书读,但俄罗斯政府觉得感觉不够,还在地铁站、公交车站免费发放报纸和刊物。在俄罗斯经济困乏的时候,人们在寒风中排队买面包,相距一米远,秩序井然,或看报,或读书,排到跟前,饥肠辘辘,面包没了,然后扭身就走,不拥挤,不加塞,不牢骚,不咒骂,这种良好教养正是其全民读书所营造的文化氛围的体现。 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注定没有前途的民族。改革开放了,中国人有了最好的读书机会:第一,绝大多数人吃饱了肚子;第二,有了赋闲的时间,多少有了买书的零钱,而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禁锢解开,可读的书越来越多,而阅读的方式有网络、报纸、杂志、图书,也越来越方便于人们读书。 但是,现在人们精神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远远不如人们对物质生活需求来得更加急切,本应该是一个日趋成熟、深刻、平和、沉稳、有深度的时代,却变得浮躁、浅薄、无知、短视、急功近利和庸俗。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 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民族和富强的国家,首先都是精神上的发达、文化上的发达、情感上的发达,而后才是物质财富的丰富。现在人们或者不读书,或者是出于标新立异、包装、做作,这种心态本身就不对。这是舍本而逐末,是一种悲哀。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普罗大众积极地读书,即是一个贫乏的时代,是一个茫然的时代,是一个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的时代。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人能够在思想的深处行走,没有人能够到达文化的峰巅,并且有众多的人追随着向思想的深度探寻,向文化的高峰去攀登,那么这个时代也是一个灰暗的时代,其物质生活的繁荣也是一种不能持久的假象。 中国的教育、文化、资源、社会结构、三农问题、国际关系等干洗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不应该仅是中央政府和执政党高层思考的,它应该是整个民族每一个受过相应教育的公民普遍加以思考的问题。但几十年间,几千万大学生,没有几个人有这种思考能力,人们只为了自己顾自己谋一口饭,读书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 1978年—81年间主要是报告文学在起着作用,报告文学是一个社会的良心和良知,也是时代的一个精神灯塔;1981年—87年间,是小说引领时代的灵魂;1987—89年间,一些理论文章进行着思想深处的思考,起着社会良知作用;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一些报告文学、新闻、小说、纪实文学之间的变异文体;等到1995年以后,再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 究其根本:好书太少了。好书太少是因为好的消费者太少,也就是好读者太少。没有好的消费者是不会有好的商品供应的,生产者的水平是受消费者水平来制约的。我每年送出几十部连环画,每套连环画都是一大箱子,卓达骨干员工的小孩一到七八岁,我都送连环画,目的很简单,一是培养其阅读兴趣,二是将来他长大读经典和原著的时候感到不陌生,似曾相识,有兴趣深读。同样读一部经典,其他孩子孩童时期没接触过连环画,感到每一页、每一章、每一句都是陌生的,可是他却知道,这对其信心的鼓舞作用是莫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