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6:15
| 只看该作者
一碗面“吃”出的CPI秘密:16年涨两倍
一碗面“吃”出的CPI秘密:16年涨两倍
每个月的CPI止不住地往上涨,汇集了面条、鸡蛋、调料、肉、菜等原料的杭州面条——片儿川无疑成了这拨涨价潮的综合体。CFP供图
“现在在外头吃碗面条太贵,片儿川也涨价了。忠儿面馆涨了2块,要7块了。”昨天中午网友LILY刚从面馆出来,就忙着在微博上发布。
前几天本报财富铁哥们“蒋闷神”爆料:在一家连锁快餐店点了碗牛肉面,拿到一个标着9的单子,本以为是9元一碗,没想到那是排队号子,牛肉面实价:18元。他说:“算下来,比台湾的一碗牛肉面还贵。”
也难怪,每个月的CPI止不住地往上涨,汇集了面条、鸡蛋、调料、肉、菜等原料的杭州面条——片儿川无疑成了这拨涨价潮的综合体。要找到便宜好吃的面,还真不容易,本报记者专程对此进行搜罗。
内容导读:
5元以下的面越来越少
CPI16年涨两倍 收入涨660元
拆迁致富不可能
生活方式“被低碳”
涨息后存定期亏1.1%
5元以下的面越来越少
1999年刚上大学时,初到杭州的大一新生章洁点了碗阳春面,每碗2元。当老板端上一碗清汤面,上面飘着点葱花时,她还有点小小的失望。不过,这个品种在杭州的各大小面店早已销声匿迹。
“现在最便宜的是葱油拌面。”经常爱吃面的“老杭州”程先生说,大部分面馆每碗要3.5元。
杭州的特色面——片儿川,价格一直比较亲民,眼下,它的行情也水涨船高了。
在国庆黄金周前,知味观就作出调价:最便宜的片儿川由原来的8.5元调到10元。从这个月起,奎元馆家喻户晓的招牌面片儿川和虾爆鳝面价格也作了小幅上调,片儿川从9元变成了10元,虾爆鳝面则由原来的30元变成了35元。
特色面馆紧随其后,忠儿面馆的片儿川也从5元涨到7元,只有个别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价格还维持在4元。在记者搜寻的七八家面馆中,除了片儿川,最便宜的肉酱拌面要9元。
除此之外,牛肉面这个大众品种也有相当大的涨幅,15元以下的牛肉面难觅踪影。九佰碗的招牌牛肉面刚刚调价,由原来的17元变成18元,永和大王的牛肉面价格也一样。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今年6月作过一次调整,所有的面价格上调2元,最便宜的一种私房红烧牛肉面变成了20元。不过,之前盛传的每碗108元的高价面已经悄悄下架。
随着价格调整,各家面店的最低价也不断上涨。比如专作日系拉面的神田川,几年前16块钱的拉面没了,取而代之的是18块钱一碗的拉面。同系列的味千拉面,最便宜的面19元一碗,牛肉面每碗28元。
面碗越来越大,面汤占了大半
除了价格上涨,很多消费者对面碗的印象越来越深刻。
“一端上来,这么大的碗,吓一跳。”马小姐前两天在一家饭店点了一份海鲜面,直径就像小脸盆。“吃了才知道,中看不中吃,看着满,却吃不饱。”马小姐说,其实大多成分是汤,一些女生有时都吃不饱,何况男生。
在杭州各大面馆里,这样的“海碗”越来越常见。
“把面碗做大,一个作用是视觉上好看,另一个可以多放汤,把总份量做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杭州老字号店奎元馆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一碗面的原料构成大致分三个部分,汤350~400克,面125克,佐料100~150克,总规格625克左右,这是比较标准的配比。现在食用油、蔬菜、肉类都在涨,影响较小的是汤那部分,面条和佐料的涨价力度相当大,虾爆鳝面光黄鳝的采购价就上涨了20%。“利润越来越薄了。”
面价PK收入:荷包能承受吗
对于面条价格上涨,记者采访的各面馆老板都众口一词:都是成本上涨惹的祸。
有老板给记者详细计算了成本:目前每斤面条的价格上涨了0.5元。为了面汤不浑,口感好,每10斤面条还需半斤左右鸡蛋加进面里。作为调料的大蒜、生姜等的价格最近也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五香、八角、花椒之类的“大料”也从以前的十二三元/斤上涨到了现在的30多元/斤,涨幅翻番。
“如果只有少数几样成本上涨都还不要紧,但是面条、鸡蛋、调料、肉、菜这些原料的价格都在涨,处于终端的我们也不得不提价了。”杭州一家弄堂面馆老板表示。
涨价声中,部分市民表示钱越来越不经用,但也有部分人觉得这是物价和收入水平上涨的必然趋势。今年48岁的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很喜欢吃面,他记得大约10年前,以片儿川为例,那时奎元馆的片儿川维持在4~5块钱,要是去弄堂里的小面店,那两三元就能吃上一大碗面了,量很足。如果再早一些,月工资平均100多元,吃碗片儿川大概1元。
“消费者对价格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收入和物价比是否合理,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在温和缓慢上涨的基础上。”杭州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实习生 张真 本报首席记者 罗凰凤 )
■片儿川杭城售价不完全统计
搜索地 价格 近期涨幅
奎元馆 10元 1元
知味观 10元 1.5元
忠儿面馆7元 2元
某事业单位食堂4元 无
2010年前三季度CPI。 CFP供图
低收入市民生活聚焦:CPI16年涨两倍 收入涨660元
一提起CPI,家庭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老崔指着10月21日的晚报头条《9月CPI同比涨3.6%》说:“对我们来说,还是吃的最贵!”
“食品价格上涨,受冲击更多的是低收入群体,对于3.6%的涨幅应关注。”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1至9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了8.0%,其中粮食上涨12%,蔬菜上涨20%。
据了解,北京目前除统计全市CPI综合指数外,还进行了以收入高低划分的分层统计。其中,低收入人群的CPI指数也将公布。
自己算不算低收入家庭?老崔不太确定。他能确定的是,蔬菜水果涨得很凶:“吃饭是大头,买粮、买肉、买水果蔬菜,哪个不涨?”
作为全国样本中“被平均”的一族,生活中“被低碳”一族,低收入群体对CPI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样呢?本报对此进行了调查。
16年CPI涨了两倍
收入只涨了660元
在细长的胡同拐了好几道弯,记者寻到了位于西城区的老崔家。
两间小房,一个小客厅,53岁的老崔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半辈子。现在,他的身份是受聘社区的协管员。
1994年,老崔从纺织系统下岗,爱人在一小单位上班,时忙时休。“所有的钱,包括医疗补助加一起360元。孩子上学,不够吃。”老崔说。
老崔和爱人一商量,在东墙打了一个洞,夫妻俩开起了小卖部。“文化用品、小食品什么的,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崔家胡同20米外拐弯就是一所中学。买卖开始红火了一段时间,家庭月收入能够达到2000元——这在1994年当时算是高收入了。
现在看,老崔那时是远远跑在了CPI的前面。
不过没多长时间,老崔两口子有了“竞争对手”。胡同里有街坊也有样学样地开了小卖铺。最关键的是,这家小卖铺就对着中学大门,老崔的生意顿时萎靡下来。1996年,随着大批工人下岗,孩子们手头零钱吃紧,买东西的也少了。
2002年,老崔在街面上租了一个摊位,干起了刻字复印的活。“收入极不稳定,刚开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两三千,不好的时候一个月刨去租金交税才落下400元钱。”老崔说,他干的虽然是特行许可,可架不住干的人多互相砸价。到了2007年马路两侧都盖起了景观墙,生意就更没法干了,老崔最后散了摊子。
现如今,老崔在社区当上了协管,爱人加入了一个公益组织。“我一个月800元,原单位的工资还照发,现在涨到了960元,这样一个月收入有1760元。”老崔说,加上爱人的工资900元,两口子每月有2660元的进账。
16年,CPI涨了2倍多,而老崔家的收入却只涨了660元,好像停滞住了。
拆迁致富不可能
正在申请两限房
说起CPI中的居住指数,老崔今年对此“贡献巨大”。
2010年,老崔的“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指数”和“居住指数”大幅攀升——家里刚刚把原先的旧家具淘汰了,还把原先的水泥地铺上了地砖。为此更新的家具、地砖等花了3万元。“都是我原来刚结婚时的家具,三四十年了。孩子都毕业了,家里来人也看着不好。”
除了装修之外,月初老崔又狠了狠心,把家里用了12年的25吋NEC电视换了。“屏幕老是变成一小条,有时又突然变成宽银幕。赶上‘十一’,就换了一2600多元的国产37吋液晶。”
说到居住,话题就转到了拆迁致富。按理老崔应该盼着拆迁才对,可他却明确表示反对:
“我不希望拆迁。我这是私房,零费用。平日就是吃饭、水电、通讯。”老崔说,买了楼房,搬到五环外郊区,麻烦就来了。“又得交物业费,还要增加交通工具,不知道要平添多少开销。在我这小院里,没人催你交物业费。”老崔早有一本账在心里。
他给记者往细里算了算,全家房本上统共就27平方米的面积,就算是按照一平方米5万元钱拆,也不过才135万。“还不够城边上买一套房子呢!”
所以,老崔更不期望房价涨。他说,自己现在正申请两限房,“7000多一平方米,地方大概是在亦庄,到时反正给哪儿就去哪儿。”
首付怎么办?“首付的钱先借着呗,有机会先抓住,等你钱攒足了房价不得两万一平了?”老崔说完,瞧着记者。
早市关门前捡便宜
多吃菜等于少吃药
据最新统计,1至9月我国食品价格上涨8.0%,目前食品和居住对物价上涨的推动效应超过90%。9月,食品指数上涨8%。而10月份的CPI涨幅将比9月份更高。这一点,老崔真切地感受到了。
“吃饭是大头,买粮、买肉、买水果蔬菜,哪个不涨?”一提起CPI,老崔拿出上周四的晚报说,“还是吃的最贵!”
老崔的家庭现在还是一家三口。
让老崔挂心的是,两个月前儿子刚刚大学毕业,现在还在找工作。“刚找了一个还被中介糊弄了,还有俩月就转正了,公司就说‘明天别来了’。”这样,原本儿子独立挣钱的指望又得拖一拖了,而家庭消费仍然是一家三口。
三口人一天三顿全都在家里做饭吃,最贵的花销理所当然就是吃饭了。老崔说,他一般都选择中午12点早市关门前去买菜,“那时候最便宜。”
老崔带着记者到小厨房转了一圈:昨天刚买的胡萝卜,1.5元一斤;西红柿,2.2元一斤;梨,5元4斤,买的都是最便宜的,有点外伤处理的菜。
在老崔的印象中,三五年前,很多菜都在一斤一元钱以下。“什么都贵,原来胡萝卜才几角钱,你像西红柿,这两天涨得最快。蔬菜现在低于一元的都没了。还有豆类,只要跟健康沾边的都涨得快。”老崔抱怨说,北京基本不种菜,都指着外地运,一招个天灾什么的菜就更贵了。
尽管菜贵,老崔看来,这些钱又是必花的。
“争取不生病,尽量不生病,害怕生病。”对老崔来说,现在还没有面临看病的问题。所以,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的指数对他来说暂时可以不关心。
“多吃蔬菜水果,就等于吃药了。把吃药的钱用来买水果蔬菜。我们就是这么个理念。”老崔说。
至于下馆子?那是去年的事儿了,儿子上大学放暑假回来,“我和我爱人带他去晋阳饭庄吃了一份香酥鸭,花了100多元钱,就尝尝那口儿。”老崔说:“下馆子太贵,还不如自己家吃涮羊肉呢。”
生活方式“被低碳”
最奢侈的是上网
老崔的生活方式也许是最“低碳”的。
首先,交通指数也许是和老崔最没有关系的话题。
“走路。近,就3分钟。去路远些的地儿就骑自行车。”老崔说,上班的地方就在社区。
在所有日常费用当中,水电费、通话费算是比较稳定的。
老崔说,一个月水费也就是15元左右,电费也就几十元。“这小四合院算是最节水的了。就两户人家,洗菜、洗衣服的水,都用来冲下水道,我是洗完菜的水再洗手,这也不是吝啬,是节能。”
这两天天气一冷,老崔的平房也开始降温。因为平房区实行了电采暖,两口子每年总是要等到采暖季时用低谷电,平时嘛“忍忍算了”。
还有过冬的衣着,老崔抖抖衣领:“都是外甥侄子们的旧衣物,爱人平时也不爱买衣服,所以,这一项,就省了下来。”
至于通话费,他和爱人平时电话基本只接不打,有事发短信,算上儿子的开销,仨人平均每月100元。
比起前面几项,上网费最让老崔心疼:“儿子昨天刚刚交了1年1520元的宽带费,真是贵啊!”平日喜欢用QQ和人联系的老崔边说边摇头。不过没有办法,孩子还要上网投简历。
另外,为确保健康,老崔两口子每天吃完晚饭走一小时,从宣武门到西单,绕长安街走一圈。“她走她的,我走我的。我走得快。”老崔笑说,他和爱人路线不一样,时间也不太一样,但目的都一样:少生病、不生病。
涨息后存定期亏1.1%
还缺2057元跑平CPI
最后,老崔把自己的家庭消费简单合计了一下,大概每月平均消费2400元左右,其中食品类消费约在1400元,其他消费在1000元左右,平均每月结余只有一两百元。
老崔说,除了日常花销,家中前些年攒的所有钱都存了银行。他向记者交了底儿:除了留有少部分的活期,其他都存了1年的定期。“没敢存太长,就怕临时有事取不出来。”
因为加息,老崔的存款利息也上涨了0.25%。但是算完账后老崔有点儿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按照9月份3.6%的CPI,2.5%的利息,老崔实际上又被拿走了1.1%的钱。特别是食品指数上涨了8%,老崔感觉更存不住钱了。菜价粮价一涨,日子觉得越来越紧巴。
记者为他算了一个数字:过去30年CPI指数的平均值为5.51%,从1994年到今天,老崔的家庭收入从2000元增长应该达到4717元,才算与CPI持平。
自己算不算统计意义上的低收入层?老崔并不是很清楚,但他现在很清楚的是,自己的收入远远没能跑过CPI的平均上涨速度。
关键词
低收入层CPI
本市统计部门的居民消费调查数据来自全市5000个居民调查户,分收入层统计CPI就是将目前的5000调查户按收入分成三个档次,10%为高收入层,10%为低收入层,其他80%为中等收入阶层。测算低收入层CPI指数,是为了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物价的变动对不同收入层人群的影响。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9%。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涨幅创23个月新高。分析师表示,食品价格上扬是9月CPI走高的主要原因,由于9月份假期较多,节假日消费旺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肉类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北京晚报 记者 丁文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