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中国领土纠纷大全

中国领土纠纷大全1759年即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000多万平方公里。  但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关于中国边界的界定,既不能要求把凡曾向中国进过贡的地方都纳入我国版图,也不能追溯得太远。如不应以元朝的疆界为根据提出要求,而应以清末,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资料作为重要参考。中国历史上册封的藩属地域极其广大,认为所有接受过中国册封,向中国皇帝名义上称臣的地区,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显然是既不现实也不客观的。事实上,当今世界主流观点认为,朝贡和册封体系都是一种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体现了弱国在强大的邻国的威胁下求生的策略,不是中央政权跟地方政权的从属关系,至多算是宗主国,也就是势力范围。翻看〈中国历史地图集〉就能知道,多少辉煌一时的民族最终灰飞烟灭,经过几千年的民族争斗变迁,中国能拥有现在的版图,汉族能够融合了55个少数民族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很幸运的!如果我们坚持认为只要是历史上有汉族人到过居住过的土地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那就太自以为是了,很多地区都是历经无数代的变迁,早已物是人非了。  如果说,曾经臣属就一定是中国的领土,那么除了印尼的部分领土,所有东南亚(其实还不仅是东南亚)就都是中国必须追求的领土目标了。对于争议的领土,能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当然应该尽力争取!  对于未定界地区的划分,一般是看历史上,(主要是指近代以来,否则一直翻历史老账,多数地区就会出现一大堆主人),谁对要求的地区进行过较长时期的实际管制,而且在管制期间,有没有对此地区的官方争议(注意,有没有争议,而且是官方争议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进行了管制而又没有争议,按照尊重历史现实的通行原则,即使没有正式定界,该地区一般也被承认为该国(实际管制国)的合法领土。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042万平方公里。近年来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些有明显倾向性和煽动性的评论中国划定边界的文章,这些文章多出于海外所写,在国内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对中国陆地领海边界的形成做个说明,供各位网友参考。

陆地边界争端:  
1.与俄罗斯的边界。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  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 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唐努乌梁海是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因境内有唐努山而得名。它位于科布多和乌里雅苏台的北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从战略上讲,是外蒙古的北方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唐朝时是突厥族分布区,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元朝时,为岭北行省管辖区。清代为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辖区,当时分为5旗46佐领。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领土,包括原属中国内湖的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在内的共计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沙俄割占。其中包括唐努乌梁海西北部的10佐领,以及原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的阿尔泰淖尔乌梁海的两个旗。1907年沙俄政府任命迦基洛夫大尉为国境监查官,在乌梁海中部一带地方建立沙俄殖民据点。1914年6月,大批俄军侵入,尼古拉二世宣布唐努乌梁海地区归俄罗斯所有,强行霸占我国17万平方公里领土。1915年中俄蒙恰克图会议时,中国代表提出唐努乌梁海问题,沙俄代表拒绝讨论。沙俄侵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不仅当时中国的北京政府未予承认,以后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未声明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黑龙江东岸精奇里江口以南,瑗珲隔江相对,属中国的领土。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规定,江东六十四屯一带依旧归中国官员管辖,中国居民在原地有永久居住权。1900年7月17日,俄军越过精奇里江,对江东六十四屯中的布丁屯居民大肆焚杀,强行驱赶过江。接着派出骑兵,将未及渡江的二十八屯中国居民“聚一大屋中,烧死无算”。 18日晨,清军渡江与俄军激战。同时瑗珲水师日夜接渡,把部分屯民接至江右。当日,俄军枪杀了千名中国居民,将未来得及渡江的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用刺刀逼入黑龙江中。至21日,江东六十四屯全被俄军焚毁,枪杀、烧杀、淹毙的中国居民达2000多人。
2.与朝鲜的边界.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1962年中朝边界谈判后,白头峰和一大半天池划给朝鲜,白头峰后被朝鲜改名叫将军峰。  韩国认为中朝现有边界是北朝鲜在1950-53年朝鲜战争期间有求于中国而作出让步的结果。1909年中国和日朝签订的《间岛协约》是一项不平等条约。并称长白山“天池的一半划让给中国”,是中国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出兵参加朝鲜战争的代价。  间岛是以白头山为起点向西北包括晖春地区,向南以豆满江为界的大约2.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公元1712年,清康熙帝派乌喇总管穆克登赴长白山查看中朝边界界河鸭绿江、图们江江源地段,同时知会朝鲜政府。朝鲜政府遂派汉城府尹朴权、咸镜道观察使李善溥为接伴使,并派若干军官、译官随穆克登上长白山。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分水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朝鲜称定界碑)。1887年(光绪十三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进行第二次勘界。  1894年-1895年,清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在被迫与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确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朝鲜国王高宗,此时自认取得独立,且见中国又陷于诸多帝国主义侵赂危机之中,决计借助沙俄之庇护.重提中朝边界争议。于是,朝鲜于中日甲午战后,再次挑起中朝边界争议。这一时期朝鲜重新提出边界争议之论点,除坚持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的主张外,更推翻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再次提出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之主张,且增添图们江北岸为朝鲜垦民拓垦必为朝鲜领土之主张。  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北京,同年10月侵占中国东北全境。沙俄笼络朝鲜政府,排斥日本势力,进而控制朝鲜政府,与朝鲜达成朝、俄共同统治中国延边之协议,沙俄将中国延边地区的一半统治权让与朝鲜。朝鲜依恃俄势,自1900年起,在中朝边境多次制造事端。朝鲜政府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北岸中国边境地带视为朝鲜领土.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周恩来、金日成)。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经过1972年至1975年进行的中朝第一次边界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 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因有10个未决岛屿而搁置起来。这10个岛屿是:1、下尖沙洲,2、套里夹心子岛,3、套里上岛(朝方称间桑岛),4、上桑岛下岛,5、燕窝外岛,6、套里夹心子与北桑岛上部粘连,夹心子岛面积49058平方米,上部扩大部分与朝方北桑岛有930平方米重合,1995特大洪水时已粘接;8、东太平岛,9、楸桑岛本岛下部增大部分,10、楸桑岛子岛明显增大。  在双方准备就这10个问题确定归属之际,朝方提出中方下尖沙洲的出现,是因为中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修筑马市夹心子120米堤坝,堵死了界河支流所致。所以中方必需先扒掉夹心子堤坝,然后再考虑确定下尖沙洲的归属问题,致使第二次联检于1992年中止。在这种情况下,经双方联检委员会协商,自1993年始,由两省道先就马市夹心子工程问题举行会谈。因而,第二次中朝边界联检也被搁置起来,至今未能结束。
3.与印度的边界。
双方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有8块,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山南)地区9万平方公里、中段波林三多等2千平方公里均为印方控制,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3.35万平方公里除巴里加斯的450平方公里外均为我方控制。  关于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七千人大会”上宣读了“罪己诏”,并引咎“退居二线”后,利用尼赫鲁的“前进政策”,把全党的注意焦点都从大跃进失败的阴影中转移到一场迫在眉睫的对外战争之上,从而重??营的领袖地位。堂堂中华大国出完气还要表现“大度”和“仁义” ,把阿三教训一下,再给几根胡萝卜。个人虚荣的满足是用国家安全与利益换取的--不但把已经收复的有争议领土白白放弃,而且永远失去了一个能使中国一劳永逸稳定西藏的机会。  参照详文《中国的仁义之举》  《中印两国边界争端内幕:曲折中的艰难进展》  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当时的国际处境极其艰难,美国封锁,苏联反目,印度紧逼,台湾骚扰,国内三年大饥荒导致国力大减,不可能为了藏南那块原来的无主之地,倾全国之力去与阿三死拼,老毛出其不意打了阿三个冷不防,在印军全国动员准备大规模反击前先撤了,让阿三想还手却找不到对手,既教训了一下尼赫鲁以防其进一步蚕食西藏领土,又在国际上打出了和平仁义之师不可轻侮的国威。而停战后如果死守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部分地区,大雪封山后,断绝后勤补给的进攻部队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那么藏南就会成为我们的伤心之地,象黑洞一样把中国极其缺乏的战略资源和国力吸卷进去,最终危及全局的安定。毛泽东的战术是高超的战略手法  参照黑岛人的《关于藏南(中印边界)及六二年对印战争问题与网友的讨论总结》  参照尼丹小的《关于藏南(山南)问题的一点说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