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9904 
 - 精华
 - 0 
 - 积分
 - 85283 
 - 智慧
 - 41832  
 - V 币
 - 1214  
 - 贡献
 - 0  
 - 金豆
 - 125496  
 - MV号码
 - 75122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14-4-27 
 
  | 
一日,戚继光登上石门驿的新城,遥望自己的营寨,不由感慨万千。他赋诗道: 
万壑千山到此宽,边城极目自辛酸。 
援?志在捐身易,按塞年来报国难。 
尚有二毛知往事,偶闻百舌送秋寒。 
圣朝不欲穷佳器,疏草空从午夜看。 
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戚继光本来北上时是满怀一腔爱国热情的,谁知仅过一年,竟在朝臣们的掣肘、打压下,便发出了“捐身易”、“报国难”的辛酸感叹。 
戚继光意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得到朝中权要的支持。否则,将空有爱国热情,到头来处处碰壁而一事无成。所以,他开始注意与朝中的阁臣们如除阶、高拱、张居正搞好关系。 
事实上,戚继光后来做得非常成功。他与顶头上司谭纶的关系自不用说,与张居正的关系也日渐密切。同时,戚继光与老臣除阶以及高拱的关系处理得也比较好,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 
除阶、高拱、张居正三位阁臣貌似一团和气,其实互有矛盾。高拱不久即将除阶驱逐出朝廷,代除阶为“首辅”。隆庆六年,隆庆皇帝去世,张居正又将高拱驱逐出朝,代高拱而成为朝廷的新“首辅”。在戚继光任蓟镇总兵的几年间,朝中换了三任“首辅”,戚继光竟与除、高、张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由此也看出戚继光处理复杂政治关系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