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狐狸一媚成妖精

狐狸一媚成妖精严格说来,狐狸其实是两种动物。“狸”指的是成语“一丘之貉”里的貉。我们通常说的“狐狸”指的是狐,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尾巴基部有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在动物学上隶属于食肉目犬科狐属。
   
    狐狸的眼球有特殊晶点,能聚微弱光线,集合反射,所以会闪闪发光。狐狸的巢穴通常是强行从弱小的动物那里抢来的,并改造成有许多入口,迂回曲折。看到有猎人做陷阱,会悄悄跟在猎人屁股后面,待对方离开,就到陷阱旁边留下狐臊警示同伴。碰上刺猬,狐狸会把蜷缩成一团的刺猬拖到水里。看到河里有鸭子,就偷偷衔着大把枯草做掩护,潜下水伺机捕食。
   
    狐狸这种动物还喜欢女人的物品,比如围巾、小内裤等一些装饰品。所以,人们总会在捕获狐狸后发现这些女人的东西,就认为狐狸成精后会变成女性。并且认为是漂亮的女人,专门迷惑勾引男人。
   
    然而,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上古时期,即有狐之图腾的崇拜。传说大禹治水时经过涂山,看见一只九尾白狐,就在涂山娶妻生子。他的儿子启,后来建立了夏朝。狐狸在先秦两汉地位最为崇高,与龙、麒麟、凤凰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狐狸精的反面形象最早应该是出于《封神演义》。妲己是狐狸精变化而成的,她迷惑商纣王致使商朝灭亡。《搜神记》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简单,故事中的狐仙虽神通广大,但都怕狗、有臊气、变形后仍留有尾巴,为以后的狐仙故事奠定了基调。晋朝郭璞所撰的《玄中记》中,就煞有介事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唐代唐骆宾王写的《讨武氏檄文》里,就说武则天“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狐媚”者,像狐狸般的媚态也。《西游记》中有众多的狐妖,都想吃唐僧的肉。至清代,《聊斋志异》更是集狐仙之大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蒲松龄笔下,狐仙们一反前代狐媚、阴毒的形象,变得美丽善良、忠于爱情、乐于助人,反而比人类更可爱。
   
    在咱们中国人眼里,对女人的审美,就面形而言,有两个标准。一是面如满月如荷花,再一种是所谓“瓜子脸”。狐狸的脸形就是最典型的“瓜子脸”。“瓜子脸”的女人因此便同狐狸拉上了关系。于是,“红杏出墙”的她们便被称为“狐狸精”了。而当哪个女人的体形有如“水蛇腰”的时候,她八成也就成了会害人的“美女蛇”了。
   
    狐狸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是狐狸的狡黠成就了人类的智慧,还是人类的智慧成就了狐狸的狡黠,对她是恨还是爱,这还真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ヽoo牽ωǒ啲掱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