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伊利病猫抢食 行业玄乎其玄
伊利逐鹿 政府买单
到目前为止,三鹿并购已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之间的事情了,这让很多业内人士开始担忧这次并购是否存在政府买单的可能,显然此次并购政府进行了愈发强势的引导,三元、完达山企图“蛇吞象”恐遇消化不良,乳业巨头蒙牛被邀其中但情绪并不高涨,这一下子让老牌乳企伊利有了可乘之机,蠢蠢欲动的大象也要出来当一把猎手。但要让生产毒奶粉的企业来收购毒奶粉是不是太危险了,自身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开始挥舞拳头打人,简直就是可笑!我们的政府到底是怎么考虑的,难道就是要让国民的金钱无缘无故的流失吗?伊利在这次毒奶粉事件中已经让地方政府掏出了主席预备金一个多亿,假如你觉得这样的动作不够力度的话,政府还会争取国家有关减免税政策和银行贷款支持,你说这样的企业来收购三鹿能不让我们担心吗,这不是明摆着的做法“就是将损失转给国民,而保护不负责的企业?”
行业有难 伊利却在到处忽悠
今夏伊利出产的“AB益生菌”、“BB冠菌—活性双歧杆菌”等新概念都是给消费者头上打了数个烟雾弹,种种有关“菌”的概念,都是酸奶发酵所必需的成分,为酸奶所含的“菌”造概念,是生产厂家拿“必需”成分当“个性”炒作。这些“添加”了特殊菌群的酸奶,实际上比普通酸奶价格要高出3倍左右。
据了解,益生菌是酸奶中的一种活性菌,经过低热处理工艺后,在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需要在2-8摄氏度才可存活。如果在货架上常温、长时间出售,益生菌就会死掉,失去保健价值。而伊利却把必需的菌群成分冠以各种概念,当成特色、个性,甚至营养成分进行宣传,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综述以上二点,当消费者还在担心毒奶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伤害时,却又被伊利这样的老牌企业忽悠的找不到东南西北,我们实际消费的就是传统酸奶却要掏出高于市价三倍的钱来。让大家说说看,这样的企业来收购问题最大的三鹿我们能放心吗?这不是要命嘛。就这样的企业你们大家还在那里高呼什么“伊利收购三鹿最靠谱”,“伊利才是行业的救世主”,你难到说的靠谱就是傍着政府的腰来一起坑害消费者是吧,大家要清楚,当一个品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腐化分裂的时候了,这就是为什么强调竞争机制的原因。本身伊利就是一个国企,企业内部弊端常常会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来,要是这次伊利把大家都忽悠了,你还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吗?
擦亮眼睛 回头是岸
以此为据,只要伊利竞购三鹿后,未来必会出现市场效应的忧虑。“伊利本身也处于此次危机事件当中,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市场网络等优势,在收购后也很可能转化成负面效应的成因。”
把三鹿交给伊利你放心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