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茶有三醉
茶有三醉
大凡醉,都是神志不清或是暂失知觉。
茶之醉有三,醉身、醉心、醉神!
茶之醉身,轻者头有昏沉而麻木,手脚有抖,汗渗肌肤;重者精神迷顿,略如酒醉初醒,胃有倒逆而难返,谔谔然有醒但惺忪至数日不清,虽然没有神志迷乱的乖张怪诞,但体散乏力,神思迟迟,肢体难为。
心醉之状,则如求之未得之恋人,旷思有进之痴迷,心仪入性,心向往之,意向行之,不改不离,不放不弃,不迷不惑,不昧不蛊。心中厮守,礼敬入常,守若圣物,罢入滥觞。
神醉则为上境,忠其大要而不泥,诚其坦荡而总揽,叱其异端而明思,咤其歧邪黜私念,明其生理而悟性,辨其渊源而成说。为生为死皆慷慨,无怨无悔达意志。可谓终生不渝,矢志不移了。
人之醉茶,在人亦在茶。
在人。身醉在多,心醉在痴,神醉在物我相忘,究理明道,举反无矩。
在茶。苏东坡曾幽默自谑的喻茶“仙山灵草湿行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饮茶在视觉、嗅觉、味觉上自是一种享受,而这种“草中英”不但是壶里绿尘翻飞翠清起,韦应物说它“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把心境中的那缕清纯气息在闲谈、交流中,不免触物生心,清洗、滋养、镜照一回——
几芽春胎动水中,
一派风色渐开怀。
清香沁人本自然,
天地神思伴茶来。
如果说这是茶的感觉,那么,“茶禀天地至情气,春露生意去冗郁”便是茶的功能了。而喝茶要的是一种心境平静,与自然本体为一,有我亦无我,这种人间来的精神,当然也就不止在喝,而是浮生寻来半日闲,于小憩之中修生、养性、理气、诗文其道其思。
看看那横跨欧亚大陆有元帝国,一代奇才耶律楚材,“啜罢江南一碗茶”,便“笔阵陈兵诗思勇”,于是“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而早他好几百年的大唐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钱起,茶宴之后,余兴难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把文人士夫小资情调的迂腐与清雅、自矜与清高、尽兴与忘形、超脱与扭捏裸露太半。而与他同朝代的陆羽则是“神醉于茶”而被后世尊为神圣了,一管毫笔究成理,两眼阅尽千年茶。一卷《茶经》把茶品、茶器、茶具、茶水、茶技、茶艺、茶源、茶觞、茶理、茶道前溯后论,纵横评述,上下排序,将“茶”框架阵列,源流、掌故、由来、正歧、理思、道统集大成于一典。何谓宗师?何谓伟哉?
人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说喝茶已是陆大圣人那个朝代时就几千年的事情,今天的喝茶当是积几千年的习事;那么,“夜半客来茶当酒,话入天幕神投机。”饮茶无疑便是斯文也好附庸也罢的雅事;而“茶资神思动天地,世间万事通一理”,品茶就是品味事理、事道的思无邪。
如此之茶,为何不醉?奈何不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