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38. 开发商在吃大亏后,就会知道“拳头收回才能再打出去”和“谁才是真正的上帝”的道理。驳“势单力薄的消费者耗不过财大气粗的开发商”的错误观点。
有价无市是开发商太笨的结果。开发商象笨猪。把房市搞得象飞船,总在天上飞着。见顶不跑,在高位死撑着,有价无市。只上不下,无底可抄。人家股市庄家就很聪明,把股票搞得象飞机场,飞机有上有下,旅客源源不断地来买票。庄家见顶就逃,往下敢于杀出空间,高卖低买,有底可抄,交易旺盛,财源滚滚。
苛利烂库是开发商太贪的结果。在房价的拔河中只有二种结果:或大家把房价拉下来了,或大家拉输了都走了,没有剥削对象了。房价上涨需要“可爱的刚需”去冲锋,开发商却只顾自己多赚,天天在大量地消灭“可怜的上帝”。其实,房市里没有真正的刚需,买不起时可以先租房,不用睡在街上啊。消费者是“衣食父母”,开发商却毫无孝心,明目张胆地大掏钱包。被忽悠后。大众终于明白了:王婆卖瓜永远会自卖自夸,理发师永远会说“你现在需要理发”,盖房炒房者永远会说“现在买房的时机最好。”不说房价还能上涨的话,他能卖出去吗?不说房价还能上涨10年的话,你跑在他前面,不就套住他了吗?
开发商的软肋在哪里?在股市,溜得最早的跑得最快的是大庄家,因为有短炒的机会,来来回回地捣浆糊,可以跑得无影无踪。在房市,因为建设和交易周期长,没有短炒的机会,遇到熊市,开发商跑不了和尚也跑不了庙。这时,需要有人来“救命”,消费者就成了“上帝”。各行各业送给“上帝”的礼物都是“薄利多销”,概莫能外。
39.行业内竞争激烈,垄断必然被竞争打破。驳“开发权是垄断的,开发商有价格同盟,不会降价”的错误观点。
碉堡最容易被内部的人打破。一场开发商互相恐吓、价格竞争、互相吞并、大鱼吃小鱼的大戏已经拉开大幕了。开发商的名嘴王石2007年底发出了拐点论,说连中产阶层都买不起,不调整会受惩罚。开发商的名嘴冯仑2008年2月抛出了卖儿卖女论,说得比断供的炒房者和房奴更可怜。开发商的名嘴潘石屹2008年3月放出了百日危机论,就象说房地产业地震来临了。因为开发商多如牛毛,个个奸商,人人贪心,因为市场竞争冷酷无情,所以松散的局部的价格联盟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分崩离析是必然的。盖房不是高科技,垄断必然被竞争打破。各大城市正策性住宅的供应量正在加大,有的达到了总供量的40%,商品房的市场的垄断正在被打破。房地产暴利时代,迟早要结束。大势犹如“无可奈何花落去。”
40.看日本和香港的房跌情况,知大涨之后必大跌。驳“房价下跌幅度不大”的错误观点。
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东京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1991年,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房到处都是。房价狂跌60%左右,到现在都爬不起来。有人在泡沫经济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
1997年,香港房价炒到了10万一平米。1998年开始连续下跌6年,下跌65%左右。2003年非典,跌到均价33000。当时,人们的常用词是“一夜赤贫”、“一贫如洗” 和“百万负翁”。以前,香港人也是认为人多地少,房子不可能下跌。现在,他们经历过了1998年的房地产崩溃,亲眼看到身边的人因为炒房子而倾家荡产,所以不愿意再冒险去炒房。
房市有风险,责任需自担。
顶一下好吗?不同意的你就驳。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