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117850
- 精华
- 51
- 积分
- 42319
- 智慧
- 20273
- V 币
- 98161
- 贡献
- 0
- 金豆
- 59709
- MV号码
- 2716677
- 注册时间
- 2008-8-7
- 最后登录
- 2011-7-30
|

说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讲到《论语》的“神”,许多人都习惯性地拿出“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来说事儿!
其实,这句话纯粹是吹牛皮,简直就是不负责任。
“治天下”,多么严肃、复杂的事情呀!半部《论语》就够了?依我看,八部也不行。
特别是当今世界,需要“治”的事情多得举不胜举,你拿“半部《论语》”来“治”,岂不是开玩笑。
可是,如此明摆着的事实,并没有阻止人们依旧拿这句话来论证《论语》的神乎其神!
《论语》什么时候如此神乎其神过?哪朝哪代用“半部《论语》”治理过?我想来想去,查了许多资料,结论是:哪朝哪代都没有过!它一直就是句“海样言语”。
而且,这个世界,并不仅有中国人,并不仅有一部《论语》。人家古希腊、罗马,不知《论语》为何物,不是照样创造了伟大文明?人家犹太人,也照样不知《论语》为何物,不是照样造就出了爱因斯坦?
“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拿《论语》炒炒股票看,你拿《论语》管管国家瞧!
自大狂!不害臊,也不怕人家外国人笑话!
可是,俺又听人说了——
亚洲“四小龙”就是靠儒学起家的;
儒学可以拯救西方的人伦危机,可以挽救世界沦于堕落!
前一句话,让我想到汉武帝时候的“大儒”公孙弘。这个人,我以为是最典型的“儒”。这个人的特点,就是“外儒内法居”。我以为,亚洲四小龙也好,四小虫也罢,其实都是“外儒”内“西法”。没有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仅仅是儒,那你只有原地打转儿的份儿!
后一句话,让我想到“辽东豕”的故事。西方到底是个啥样子,现在资讯发达,即使没有去过,想必也不会人人陌生。你想去拯救人家吗?痴人说梦吧!
而且,你去拯救人家,也得征得人家同意吧?人家稀罕你拯救吗?
儒学、孔子、《论语》,自有他们的价值,也应该传承他们的价值。但是,无须夸大,无须上纲上线,更不能目中无人!数一数世界上的文明,汤因比列出过二十几个。这些文明,都是平等的,都有其贡献,不应存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儒学、孔子、《论语》,当然可以为这个世界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积极理念,但照样无须夸大、无须上纲上线。作为原则,还是老话说得好: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什么是儒学的糟粕?公孙弘就是儒学中的糟粕,也就是孔子本人所说的“小人儒”。别一听到“儒”便肃然起敬。“儒”是有“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分的。你连“君子儒”和“小人儒”都分不清,还谈什么儒!
至于儒学中那些积极的东西,我得说,绝不是儒学所独有的。任何对人类有益的积极的东西,都共存于人类不同的文明当中,是不同文明的共同内核!没有这种内核,文明之间的交往也就不存在了。
拿香港来说,有好几个宗教,大家关系都很好。所以关系好,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的内核。
当代西方,也不存在宗教冲突了。在德国,差不多一半人信新教,一半人信旧教,大家相处得很好。这是因为,大家认识到了共同的内核。过去打宗教战争,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个共同的内核。
所以钱锺书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郭沫若说:“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康德干脆宣称:要做世界公民。
何兆武先生曾经冷冷地问道:天人合一曾被有些学者认同为中国哲学的特征,但古今中外又有哪一家的哲学不是以指向天人合一为自己的归宿的呢?不归本于天人合一的,还称得上是哲学吗?
亨廷顿没有提倡“文明的冲突”。他是要世界关注文明的冲突。如果我们存了以我的文明去拯救你的文明的心思,那就难保不起“文明的冲突”。
所以,我说,儒学、孔子、《论语》,有他们的价值,但绝不能说他们的价值一定比别的文明高。他们是世界文明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高,那就意味着你的不自信,你的轻狂自大,也就意味着你的“野蛮”!
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看还是不要提以什么拯救什么!还是大家共同奔向共产主义为好。全球共产主义的条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充足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儒学是其中的一员,绝不是什么领跑者,更不是什么“头领”。要谦虚一点,要尊重别人。
所以,我们不应该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应以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治天下”。革命导师列宁不云乎——要吸取人类的一切积极成果!
“半部《论语》治天下”可以休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