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810
- 精华
- 12
- 积分
- 1730
- 智慧
- 783
- V 币
- 143
- 贡献
- 0
- 金豆
- 2119
- MV号码
- 33339999
- 注册时间
- 2008-8-5
- 最后登录
- 2009-2-21
|
关于废除退休双轨制的呼吁,在网络论坛上几乎天天可以看到。现在又增加一项内容,就是对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议论。
自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5个试点省市认真做好启动准备工作”以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一旦改革会把他们拉到和企业职工一样的标准”等消息见报以来,网络评论达到“发烫”的程度。
一石击起千重浪,各种议论铺天盖地而来。诸如:“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改革为什么无人喝彩?”
“降低事业单位退休金是否单方面违约?”
“养老保险改革,‘均贫’还是‘均富’?”
“降低他人养老金,不动公务员‘奶酪’?”
“养老金改革要是先从公务员改起阻力就小多了!”
“事业人员养老:丢卒保车的牺牲品……”
“人力资源部不负责任的乱说,唯恐天下不乱。”
等等,等等,热烈的程度,前所未有。有人很乐观,联想到了孙志刚案导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并代之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及重庆最牛钉子户在网民声援下的“胜利”,等等事例。于是断言,对于退休养老办法,网民的声音必将发挥巨大作用。
我们但愿是这样。但在目前还看不到希望。按照“惯例”,很可能又是一个不了了之。网民呼吁归呼吁,人家该怎么干还怎么么干。比如百姓抱怨看病贵、看病难,就有官员说他走遍全世界,中国看病最不贵、最不难。再比如百姓抱怨上不起学,就有官员站出来说现在老百姓所反映的“上学难、上学贵”的论调是不对的,我们从来没有过“上学难”,也没有过“上学贵”,我国也不存在“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等等。官方与民间的意见从来没有这么尖锐对立过,几乎是针锋相对。而决定权又在官方,拍板权最后取决于官方。所谓的“让网络舆情集散地成为民意畅通快车道”,官方说了不算。网络民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这次关于养老制度改革的搏弈中将可以看到个大概。
如果网民这么浩大的声势,这么众多的参与群体,都改变不了事情的半根毫毛,那么,官员再声称天天上网、经常上网,以及到网络上看民意之类的话,还有多少可信程度?我但愿是我想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