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红楼梦》并非文学的典范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保
时间:
2013-10-31 08:20
标题:
《红楼梦》并非文学的典范
《红楼梦》剧照(资料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资料图
王蒙先生认为读不下《红楼梦》,是读书人的耻辱。王先生为文学的前途、文化的传承而担忧,大声疾呼,极为真诚。然而,以《红楼梦》为文学的标准,则未免蔽于一曲。
现在人们谈论的文学,通常是狭义文学,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体裁。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文学是广义的,指一切修身进德的学问。《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是“文学”第一次连用。《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在做到孝悌之道、亲近仁者后,才能进一步学习文学,要求十分高。我们认为,文是人外露的精神气质,学是内在的学问学识,文采斐然能够吸引人,深厚的学识能够使人心悦诚服,“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儒家以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为课本,以礼、乐、书、数、射、御等六艺为技能,教导学生,正是想培养文质彬彬、内外兼修的君子。范仲淹在寺庙十年苦读,胸怀兼济天下的大志,发动庆历新政,希望富国强兵,成为士人心中榜样,《岳阳楼记》千古传诵。文章与人的品格修为紧密结合,文以人传、人以文传。只重视辞章的人,通常被看不起,认为华而不实。顾炎武就明确说:“一为文人,便无足观。”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小说历来是“街谈巷议”之流,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不登大雅之堂。西方人重视小说,中国要与世界接轨,不能不找勉强找四部书,组成“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水浒、三国、西游,都是由民间说唱话本而来。讲故事的人要照顾听众的感受,才能赚钱生活,故而情节跌宕起伏,经加工之后,可读性更强,引人入胜。《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尤其深入人心,成为正义的化身。然而,有识之士指出,“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怕《水浒》激发少年人逆反心理、《三国》增加老年人的狡诈阴险,有潜在不良影响。对我而言,小说有紧张曲折的情节就已经足够,不能引起阅读兴趣、找不到阅读快感的小说,是失败的小说,《红楼梦》正是其中典型。
诗言志,歌永言,充沛的感情、强大的生命力、对生命的关怀,是文学的要素。古人评论文章的优劣,有个形象的说法,“试掷地作金石声”。文气充足、情理兼容的文章,虽长而不觉其长;语言拖沓,头绪纷繁的文章,虽短而觉累贅。《红楼梦》情节拖沓,描写繁复,宝黛之间并非爱有多深、情有多深,只是深闺大户公子小姐的闲情使气,毫无动人之处。更何况,《红楼梦》最后说“白茫茫一切大地真干净”,将一切归于空虚无聊,看似悲悯,实则抹杀了往哲先贤为人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看似解脱,实则是无比凉薄,对生命没有关怀。即使社会盛称《红楼梦》极好,并且形成“红学”,但我始终认为《红楼梦》不是好的小说。
阅读本来是私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我固然不能论定《红楼梦》的好坏,但强行以《红楼梦》为标准,判定人是否读书,真的十分荒唐。当今的诗人、小说家喜欢批评大家不读书,哀叹文学已死,其实是危言耸听,大家只是不读他们写的东西而已。话都说不通顺的词句,不知道韵为何物的诗歌,连文采都没有,更谈不上有学问,必然得不到认同。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与其鼓吹读无味的《红楼梦》,不如倡导多读读浅近古诗文、多听听京剧,引起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引起社会对君子的尊重,文学自然会昌盛繁荣。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