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年是什么?过“年”传统大约有三千年 [打印本页]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0     标题: 年是什么?过“年”传统大约有三千年

年是什么?过“年”传统大约有三千年

年是什么?过“年”传统大约有三千年

  维护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我们要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时代里中断。

  年是什么?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周期离不开自然的节律,地球上时序更新的周期大约三百六十五天,这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周期——年。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0

中华历史上过“年”的传统大约总有三千年了。《说文》:“年,谷熟也。”“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古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就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这是农耕民族先民的习惯。《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可见,在周朝就正式将自然周期称为“年”。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0

自从屡被列强的大炮轰开大门后,国人轻贱自己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的潮流时起时伏,影响近现代大约近百年。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1

记得“文化大革命”初的1967年,当局告示:春节不放假。我当时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同在农村,奉命师生与公社社员大年初一都要下大田劳动,以破除“过年”这种旧风俗、旧习惯。但在民间社会生活里,人们依然延续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不肯舍弃“年”,在老百姓心中口中,拜年、过年,大年初一……总是指农历年。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1

 时至今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一开始就同时报了双历:阳历和农历。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1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若干小段落叫节,年是统率节的。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岁末年初是辞旧迎新、“天增岁月人增寿”之时,所以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1

过年是庆享一年成果、规划新年生活、燃起新的期望之时。年复一年的仪式、载体、活动,积累成“过年”习俗,不断积累文化内涵,形成年俗文化,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愿景”。其中充盈着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1

连绵几千年的中华年俗文化所积淀的民族心理祈愿是很丰富的。择要而言,一是丰衣足食,二是和谐吉祥。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尽享天伦之乐。尊老爱幼,彬彬有礼,互致祝贺,团结和睦,洋溢着亲情、友情、温馨,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挂灯笼、放炮仗、逛庙会、赏花灯、看演出,充盈着普天同乐、天人和谐的气氛。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1

维护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我们要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时代里中断。文化主体性的失落,将意味着民族精神和传统的丧失,意味着民族性的泯灭。过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仪式和环节,这是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2

近年来,我们的社会舆论越来越重视过好传统节日——春节,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努力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2

比如,团拜活动可以多多开展。春节期间单位团拜,现在已经很普及。其实,朋友间也可以团拜。有的年轻人说,传统节日是和家人过,很讲规矩;洋节是跟朋友过,很放松。我们的传统节日何尝不可以跟朋友一起过呢?开派对,AA制等等,在朋友团拜中都可以照做不误,照样可以营造得轻松活泼呀!我们可以把洋节的长处汲取过来嘛!发扬“敦亲睦邻”的传统,亲戚间也可以团拜,邻里间也可以团拜。可以“轮流坐庄”,N年轮到一次,精心做好东道主;邻里团拜也可以由社区主持,大家参与,密切邻里的关系也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2

又如,趁过年之机还可以搞搞家庭文化建设。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要有家庭文化。“忙年”,不仅要忙家庭的物质建设,更要注重家庭的文化建设。不仅要忙过年的文化氛围,还要考虑长远的家庭文化传承。肉体生命是有限的,精神生命可以是无限的。中国人注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流芳”。国家有国史,地方有地方志,家庭有家谱,个人有传记、墓志……上至国家大政下到家庭琐事,好人都有机会留名而精神不朽。对于每个家庭而言,每个人的嘉言懿行都有机会写进家谱,传给子孙,形成家风、家史。有条件的家庭,在过年时可以搞“家庭年记”,把家庭成员做的好事,记在一个本上,成为家庭文化的载体,若干代积累下来就成为家史。这是一种多么好的方式,它激励人们提升生命价值,提高生命的水平。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2

再如,从昔日的桃符到春联,再到今天的手机和网络诗歌,就是在与时俱进维护年俗文化。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大门的左右挂桃符的习俗。五代时期,在桃木板上题写对偶句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宋朝以后,桃木板逐渐被纸张代替,贴春联的习俗遍及了中国大江南北。明代时桃符正式称为“春联”。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诗与书法结合的艺术,应当大力发展。如今,当代人又扩展到网络春联大赛、手机春联诗词大赛等等,这都值得提倡。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2

新春之际,让我们把珍贵的情谊镌刻在历史的年轮上,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新年的田野里。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1-2-2 11:23

年是什么?过“年”传统大约有三千年

  维护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我们要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时代里中断。

  年是什么?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周期离不开自然的节律,地球上时序更新的周期大约三百六十五天,这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周期——年。

  中华历史上过“年”的传统大约总有三千年了。《说文》:“年,谷熟也。”“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古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就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这是农耕民族先民的习惯。《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可见,在周朝就正式将自然周期称为“年”。

  自从屡被列强的大炮轰开大门后,国人轻贱自己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的潮流时起时伏,影响近现代大约近百年。

  记得“文化大革命”初的1967年,当局告示:春节不放假。我当时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同在农村,奉命师生与公社社员大年初一都要下大田劳动,以破除“过年”这种旧风俗、旧习惯。但在民间社会生活里,人们依然延续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不肯舍弃“年”,在老百姓心中口中,拜年、过年,大年初一……总是指农历年。

  时至今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一开始就同时报了双历:阳历和农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若干小段落叫节,年是统率节的。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岁末年初是辞旧迎新、“天增岁月人增寿”之时,所以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过年是庆享一年成果、规划新年生活、燃起新的期望之时。年复一年的仪式、载体、活动,积累成“过年”习俗,不断积累文化内涵,形成年俗文化,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愿景”。其中充盈着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

  连绵几千年的中华年俗文化所积淀的民族心理祈愿是很丰富的。择要而言,一是丰衣足食,二是和谐吉祥。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尽享天伦之乐。尊老爱幼,彬彬有礼,互致祝贺,团结和睦,洋溢着亲情、友情、温馨,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挂灯笼、放炮仗、逛庙会、赏花灯、看演出,充盈着普天同乐、天人和谐的气氛。

  维护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我们要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时代里中断。文化主体性的失落,将意味着民族精神和传统的丧失,意味着民族性的泯灭。过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仪式和环节,这是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所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我们的社会舆论越来越重视过好传统节日——春节,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努力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团拜活动可以多多开展。春节期间单位团拜,现在已经很普及。其实,朋友间也可以团拜。有的年轻人说,传统节日是和家人过,很讲规矩;洋节是跟朋友过,很放松。我们的传统节日何尝不可以跟朋友一起过呢?开派对,AA制等等,在朋友团拜中都可以照做不误,照样可以营造得轻松活泼呀!我们可以把洋节的长处汲取过来嘛!发扬“敦亲睦邻”的传统,亲戚间也可以团拜,邻里间也可以团拜。可以“轮流坐庄”,N年轮到一次,精心做好东道主;邻里团拜也可以由社区主持,大家参与,密切邻里的关系也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

  又如,趁过年之机还可以搞搞家庭文化建设。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要有家庭文化。“忙年”,不仅要忙家庭的物质建设,更要注重家庭的文化建设。不仅要忙过年的文化氛围,还要考虑长远的家庭文化传承。肉体生命是有限的,精神生命可以是无限的。中国人注重“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流芳”。国家有国史,地方有地方志,家庭有家谱,个人有传记、墓志……上至国家大政下到家庭琐事,好人都有机会留名而精神不朽。对于每个家庭而言,每个人的嘉言懿行都有机会写进家谱,传给子孙,形成家风、家史。有条件的家庭,在过年时可以搞“家庭年记”,把家庭成员做的好事,记在一个本上,成为家庭文化的载体,若干代积累下来就成为家史。这是一种多么好的方式,它激励人们提升生命价值,提高生命的水平。

  再如,从昔日的桃符到春联,再到今天的手机和网络诗歌,就是在与时俱进维护年俗文化。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大门的左右挂桃符的习俗。五代时期,在桃木板上题写对偶句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宋朝以后,桃木板逐渐被纸张代替,贴春联的习俗遍及了中国大江南北。明代时桃符正式称为“春联”。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诗与书法结合的艺术,应当大力发展。如今,当代人又扩展到网络春联大赛、手机春联诗词大赛等等,这都值得提倡。

  新春之际,让我们把珍贵的情谊镌刻在历史的年轮上,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新年的田野里。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