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靠通胀换来的增长很危险 [打印本页]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0-10-22 02:03     标题: 靠通胀换来的增长很危险

靠通胀换来的增长很危险

最近一段时间,听到一种高高在上的声音:“中国应该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说此话的是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建,后来,媒体干脆改为:发改委官员说“中国民众”应该承受更高的通胀率。这个改动其实更恰当,将官员与中国民众分开,前者劝告后者要忍受更高的通胀率。不独有偶,最近,每当中国经济遇冷就开口说话的资深经济学家厉以宁老先生提出中国通胀控制目标应该从3%提高到4.5%。更重要的是,位高权重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发话:中国不急于控制通货膨胀,理由是现在的货币政策已经显效。

以上言论透露出一个信息,中国官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通货膨胀的前景,不过在权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大目标上,选择了前者而牺牲后者。作为普通中国民众一员的经济学者,笔者无疑向“权威”挑战,只想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自问自答,请求指点。

第一, 将经济增长的目标置于通货膨胀目标之前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经济增长比物价稳定的目标更重要?

第二, 当初确立3%的依据是什么,如今匆忙提高这个目标的依据又是什么?

第三, 靠货币刺激出来的增长到底可以维持多久?

笔者尝试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政策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从来没有被分为优先顺序,为了一个目标而牺牲另一个目标没有理论依据。但现实中确实出现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难以两全的问题,要稳定物价就需要收紧货币政策,而没有四万亿投资和天量贷款的刺激,中国经济在全球衰退中独善其身。换句话说,增长是货币刺激出来的,通胀也是刺激出来的;在保增长还是保物价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本能地选择了增长;至于刺激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代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相机抉择了。然而,当我们把增长的收益和通胀的成本放在一起进行权衡的时候,需要注意到收益成本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非对称分布。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的经济,百姓的工资性收入远远小于GDP增长速度,分享巨额投资和天量贷款饕餮盛宴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少数与权贵相关的利益集团。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成本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其相对权重在弱势群体中要比既得利益集团大得多。这些弱势群体是失业和低工资者,恩格尔系数最高,工资增长最慢,通胀抗压能力最脆弱。在疯狂上涨的房价、蔬菜粮食价格面前,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越来越令人忧虑。所以,有人说“通货膨胀是向弱势群体抢钱”是很有道理的。在我看来,通货膨胀应该优先于增长目标。因为,从正义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应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建立在他们同意的基础上,一种以牺牲弱势群体利益的经济增长是非正义的。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笔者实在不知道这个3%的目标经过了怎样的科学论证的过程,只能猜测这个目标可能是少数人凭感觉拍脑袋拍出来的,即使经过了论证,也是不严格的。不然怎么说改就改呢?其实不久前还有不少经济学家信心满满地说全年控制把物价控制在3%没有问题,但最近几个月粮食、蔬菜等价格意外持续上涨,控制难度加大,才使这些学者改口,所出的主意不是如何稳定价格,而是放松通胀控制目标。现在看来,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许多经济学家始料未及的,一些经济学家怀疑CPI统计指标的真实性,认为实际通胀水平远远高于统计数据。其实,目前中国经济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是长期经济刺激的必然结果,是M2/GDP三倍于美国的必然结果,不知道只知道刺激的经济学家是没有预见还是不愿预见到今天这种结果,或许是虽然有所预见,也抱有侥幸心理,面对今天有些失控的通胀局面束手无策。

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为了保增长,货币政策一松再松,至今看不到货币供应减速的明显迹象,如此荒唐的M2/GDP还会继续增加。在产能过剩、外需减缓的实体经济背景下,这些货币的投向令人担忧,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没有这些贷款,资本周转就进行不下去,但有了这些资本,又找不到实业投资的出口,只能继续增加虚拟经济领域投资,助长资产泡沫。

从可以预见的短期趋势看,中国经济为了维持增长将继续维护扩张货币的政策,而中国民众的通货膨胀的忍受力将决定这种模式能够走多远。但中国民众承受能力再强也有个临界点,到时候,货币供应不得不放慢了。一旦资金链断裂,全靠货币支撑着的中国经济、股市、楼市届时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呢?我真的觉得很危险,更危险的是目前这 种得过且过的态度。

不过,我肯定是杞人忧天了。据说周小川先生已经成竹在胸,想好了对待通胀的中长期策略。既然领导人不愿意透露锦囊妙计,我等只好拭目以待;放心吧,天塌不下来,即使塌下来了,也不由我们这些“小个子”顶着。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