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揭秘高管的成功之道 [打印本页]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10-8-19 09:51     标题: 揭秘高管的成功之道

揭秘高管的成功之道

  我并不排斥将成绩或名利视作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同样有价值的成功标准还有许多种,不能因为强调成绩、名利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更不能因为推崇某一种成功模式而堵死了所有其他通往成功的道路。——摘自《做最好的自己》

  背景分析

  在关于李开复的众多故事中,他决定离开微软,加盟谷歌的时候,对比尔·盖茨说的那一句“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尤其对于很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句话已经成为激励他们奋进的格言。

  离开微软,加盟谷歌只是李开复众多遵循内心的选择之一。李开复曾经说过,如果不是转学了计算机,他现在也许只是美国某个小镇上一位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但在他作出转系的决定的时候,周围许多人都很不解,因为在当时,律师是一份高收入和受人尊敬的职业,更何况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在全美排名第三,计算机系在全美仅排名第二十位,而且看起来前途暗淡。然而事实却证明,李开复的选择是正确的。

  2009年9月,当李开复拒绝谷歌的高薪续约,创办创新工场之时,他曾担心自己的决定不为亲朋好友所理解。因为在大众眼中,谷歌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其独特的创新模式激励着员工们不断地推出又新又炫的产品——用一句话说就是“还有比这更好的工作吗?”

  从法律系到计算机系,从微软到谷歌,从谷歌到创新工场,李开复这三次转身都并非为了名利,但都是非常成功的。李开复的经历证明,所谓的成功更多地在名利之外,如果坚持追寻自己的理想,不断探索,你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行动指南

  在名利之外,找到自己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事物。

  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可以是一个人对他人的帮助或贡献,也可以是一个人在自身基础上的提高和超越。——摘自《做最好的自己》

  背景分析

  一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决定着他的人生态度。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智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拥有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对一个人成长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然而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同样的东西、同一件事情,对不同人的激励也会不同。因此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还记得当小时候被问到理想时我们的回答么?那时,我们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渐渐趋同。成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对每一个人来说,要达到成功,最好是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特质进行自主选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李开复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影响力赢得了中国青年的尊重,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行动指南

  更广泛地看待成功;设想不同的成功场景,找到最能打动你的场景。

  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强调背诵记忆、应付考试。应试造成学生每天拼命地读书,把成绩当作唯一的人生目标,这样的教育模式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成功是背道而驰的。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重复旧的知识,不允许有创新的想法。因为学生“只背不懂”,这就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把优秀的学生训练成了没有创新和理解能力,没有个人意识的考试机器。——摘自李开复《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

  背景分析

  许多人认为自己不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快乐。然而,这种不快乐的根源更多地存在于我们接受的教育上。李开复所讲述的是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中美学生对成功的认识的差异,甚至是对人生的认识的差异。毫无疑问,通过死记硬背和按部就班的学习,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或者复制自己学到的知识,但一旦换了环境往往就不知道如何应对,这并不是成功。成功并不是将学到的知识简单复制出来,而是能够在所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这种创造力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无法发现工作中的诀窍,进行开创性的工作,那又怎么可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开创性地生活,又怎么去实现真正的成功?

  行动指南

  留意身边的种种乐趣,创意性地工作和生活。

   无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成功来说,最根本的衡量标准都应该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摘自《做最好的自己》

  背景分析

  《新周刊》曾经刊登过一篇名为《有一种毒药叫成功》的文章,文中指出,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即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在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大。戴尔-卡内基帮助许多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开创了成功学的体系。但是在他之后,不少成功学论著中谈到的标准都是极其简单而且客观的,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名、利。

  这些“改良”的成功学用名和利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只是因为名和利相对来说更容易量化,在将成功的标准简单化后也更有利于成功学本身的传播,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功并没有那么简单,名和利并不是成功的全部。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身居高位、拥有财富但心灵空虚的人,不但自己不快乐,甚至还因其贪婪,为别人带来许多伤害。将名和利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并不可取。

  成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们在衡量成功的时候更应该从个人实际出发,而不是将他人眼中的成功强加在自己身上。与其去想自己如何获得他人眼中的成功,不如去想想如何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如何对社会和他人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何让自己活得快乐。

  行动指南

  听从内心,以对社会和他人作出更大的贡献、让自己活得快乐来衡量自己的选择。

   在美国,你找一个大学生,他可能无法背诵每一个数学公式,但是他可以给你解释其中的推理;他可能不会背诵《独立宣言》,但是他可以告诉你美国这个词代表了什么;他可能不会背诵高深的哲言,但是他可以告诉你他从柏拉图身上学到了什么。他会告诉你他琴弹得好,歌唱得好,长得英俊,招女孩子喜欢。他会有一种自信的、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很可能让他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2007年,李开复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李开复所说的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的不同,反映了两国青年对成功的态度和信心。缺少自信,就会守着眼前的出路不放;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会去寻找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成功,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才是对成功的正确认识。自信、积极的态度是打破一元化成功的阻力和排队式惯性思维的关键。有人做过这样试验:让几个志愿者在两个并排的取款机中的一个前排队,结果后来人往往习惯性地排在队列后面,而不去试一试另一个是否可以使用。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去排长队,是因为他们的从众心理,以为没有人用的机器一定是不好的。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如果对未来有着自信、积极的态度,可以让自己看得更远,扬长避短,善于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敢于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行动指南

  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比较,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比较。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