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不少城市跟风建湿地,当心水土不服 [打印本页]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09-2-5 18:33     标题: 不少城市跟风建湿地,当心水土不服

不少城市跟风建湿地,当心水土不服  

   近年来,国家重视湿地保护工作,许多地方兴起了“湿地热”,尤其在城市建设中,“湿地公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甚至成为一种“时髦”。专家呼吁不要让注重生态保护的“湿地热”变成盲目炒作概念的“湿地风”。

不是挖一片池塘、栽一些水生植物就叫“湿地”

    上海动物园园长、动物生态方面的专家熊成培最近被邀请评审某省的一个湿地项目,他最后否定了这个项目。他说,“这是在一个城市附近保存得比较好的湿地,如果按照开发商的设想兴建湿地公园、吸引游客,还不如不开发。建设湿地公园应该是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但开发商往往本末倒置。”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院长朱祥明指出,有不少湿地项目是在跟风炒作。一些所谓的“湿地”,也就是挖一片水塘、栽些水生植物而已。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如果不纠正,最终会将湿地项目导向继“喷泉风”“假山风”“广场风”“草坪风”之后的又一个误区,与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背道而驰。

    专家还对一些地方兴建人工湿地表示担忧。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总经理端木歧认为,希望通过人工湿地来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不太现实。而且,兴建人工湿地究竟是在保护生态还是浪费水资源,由于缺乏科学依据,现在还很难下定论。

    专家们还指出,有些人工湿地在建成后,即交付当地政府管理(主要是乡镇或村),而当地政府却拿不出经费,导致人工湿地变成了当地政府的一大累赘。

“生态功能”是衡量湿地保护的核心指标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专家们指出,衡量湿地保护的核心指标是“生态功能”,而不是“聚集多少野禽”和“营造多么美丽的景观”。

    “在湿地项目评审中,我们常常发现‘搭便车’的现象。在申请的项目资金中,往往是70%用于兴建土木工程和园林工程,只有30%用于生态建设或生态修复,甚至更少。”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陆健健认为,目前在我国湿地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突出表现在对湿地的实际情况调查不清楚,设计不合理,施工管理不到位,没有生态监测与反馈。

    “如果不清楚实际情况而擅自动工,很有可能‘水土不服’,一两年后湿地干涸或成为臭水塘。这不仅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动辄上亿元的建设资金也会因此白白流失。”陆健健说。

保护湿地应与自然规律相吻合

    “保护湿地,无论是自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最重要的是与自然规律相吻合。”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署长孙瑛说,“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保护湿地的方式和方法不能相互照搬。”

    “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即使经过治理再使其恢复到原始状态,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因此,我们眼下最重要的是开展科学研究,摸清家底,而不是急功近利地盲目开发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