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都是借钱惹的烦恼
[打印本页]
作者:
tkyxy
时间:
2008-11-28 08:08
标题:
都是借钱惹的烦恼
不借别人钱,不借给别人钱”。这是沙士比亚说过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事不关己体会不到
记得我的日志里写过这样的投票日志:《这钱你借不借》。得到的参加投票人数22人,不借-有15人,借-有7人。跟贴100多人,当然也有好多朋友没有投票跟了贴,讲出了借钱的不利。
钱这东西是让人很敏感的话题,借别人钱或借给别人钱,无形之中就会产生一些其实没有必要的揣摩话题。甚至朋友有时会反目成仇。
你想想:在你困难时朋友把钱借给了你,帮你解难,算是朋友份上的有情有意了。而你借了别人钱或许是你自己内心过意不去,为别人做了什么事,听到什么话总以为是借了别人的钱而引发的。
有个朋友是因为要买房子交首付款,向她所说的比较好的朋友借了不多几仟元。因为她们是好友,平时也常来常往的,有时她的朋友也常来她家玩玩住住,就是因为借了钱,她的内心就有了想法对我说:不就借她几仟元钱嘛,来吃我家的住我家的,就好像我不还她似的。引来了朋友的不快,双方很友好的朋友到最后内心都有堵墙隔了她们多年的友情。你看你看看,要是没有借钱的话题,常吃她家住她家的一句话也没有啊。
有一对父母,因儿子做生意需要一笔钱,儿子就向父母借钱,父母把身上全部的结蓄拿给了儿子,说这不是借给你们的,是送你们的。儿子儿媳非常感动,流着泪对父母说要好好照顾他们。可生意不是所有人都能做顺的,又来向父母借钱了。这次父母真的没有钱了,为了儿子出去借了高利贷给儿子,对儿子说:这钱是借给你们的,但是要有利息。
儿子拿了钱没说什么,但时间久了要还钱了,话就来了,儿媳一口一句不能听的话骂出口,什么老东西了借钱给儿子还要利息,把钱要带到棺材里去啊。搞得一家不得安灵。你们再看看当时送他们的钱,还流着泪说要好好照顾他们。不可思意噢。
还有一对正在相处的恋人,因男友的事业上缺少资金周转,就向刚认识没多久的女友借钱,说一个月就给你,女友没多想一个字,把存折和密码都给了他,借了一次又一次,女友没有任何怨言,从内心想帮他,但愿他男友一切都顺利。可女友不敢去提一个有关钱的事,就怕引起误会伤了和气。可男友就是因为借了女友的钱总是放在嘴上,一争吵就说我马上把钱还你。再一有矛盾就开口:不要以为我借了你那点钱,就要我为你去做任何事。唉!可悲啊。女友委屈面对我痛哭:“我要是没有钱借他,他是不是就不为我做些什么了,我人都给了他了,他还说这些话有意思吗?”
唉!这年头除了钱还有情和意吗 ?
是啊是啊,我也感到要是不借别人钱,不借给别人钱,可能这些话题都没有了,好友依然是好友,父子一家永远可亲可近,情侣也不会分手。
看来钱只能施舍,不能借。这些都是借钱惹的烦恼。深受教肓啊!
作者:
tkyxy
时间:
2008-11-28 08:10
标题:
在沉思中穿行......
天气真的转凉了,早上凉风习习的感觉真的有点深入骨髓,也许是还没有适应冬的到来,习惯于轻便的衣装,而不太喜欢的厚实臃肿就真的要来了……
很快这一切就会变成欣然接受,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地习惯下来,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承受。就象很多时候,在当初我们觉得有多少事情是不可承受,甚至心慌意乱,步调失控,而最终不得不做的还是冷静下来,坦然面对。无数种猜想,无数种可能,从悲观的到乐观的,从瞬间的心动到沉寂的落寞,从内心溢出浅浅的笑到黯然的神伤,都是每天想象中的演译,而真实只有一种可能,也许是一种存在的未知……
一些事似在昨天经历,其实已恍然隔世,一些人似在昨天还曾凝望微笑,其实已成陌路。当再次相遇,片刻的发愣,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熟悉而又陌生,既而嘴角挤出浅浅的笑,优雅淡然地问候,内心却如记忆中的留声机,一切似乎被沉封打包的往事如心底温婉的乐曲娓娓而来……
曾经伤害了的人,相遇于早已物是人非的时候,想起的却全是他的好,他曾经的温柔呵护,他一如从前的眼神……他轻声叫你的名字,心里微微一颤,似乎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却早已是换了人间……没有复杂的顾虑,即使故事重演,依旧会是今天的结局,只是那种曾经久围的感动再次泛上心头,为之一动,陶醉于这一刻自己编织的缠绵……
曾经现在,甜蜜的回味,心痛的记忆在心里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或浅或深。或许多年以后,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一把老式的滕椅上,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安详地沐浴着阳光,看着过往的人群,回味着一路走来曾经丰厚的拥有,曾经不被珍惜的失去,曾经痛彻心扉的疼痛,曾经爱恨缠绵的幸福……点点滴滴,都已化作记忆中永远的过往。就象这来来往往的人群,继续上演着类似的故事,只是相似的故事,却已是不同的面孔,就象人生的轮回…
静静地沉寂于某个角落,感受着伤感,感受着去掉伪装,薄如纸翼的真实。许多不堪一击的疼痛奔涌而来,那些五毒不侵的决心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山崩瓦解。原来,最真实的自己依然未改变,还是依旧的单纯,依旧的执着,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
作者:
tkyxy
时间:
2008-11-28 08:10
标题:
把孩子们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
“问号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等名人名言,早已告诉我们,质疑问难是推动人们进行创新思维的方向和原生动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供的优良学习方式。“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教学的核心。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呵护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引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进行“再创造”的教学。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是情境的内容,氛围是情境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而形成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采取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通过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同时,创设问题时应注意问题情境的挑战性和可延性及直接性,要在关键点设问,在疑点上设问。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鲜明的信息,启发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启动学生的多方位数学思维,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勇于、乐于、善于和勤于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教学中,可以通过算一算、猜一猜、用一用、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进行实践或合理的猜测和知识的迁移,使数学问题的产生变得自然有趣,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提问,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贵知疑。古人也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提出疑问,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一方面应做到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题的“胆”。教师通过语言或行为传递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提出来,敢于向老师提问、质疑。另一方面应做到激励学生,给他们一个勤于提问题的“心”。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和求知的兴趣。常言道:“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题的“脑”。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如:“观察提问、比较提问、联想提问、分析与综合等,使其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学生敢于提问了,敢于质疑了,一朵朵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就逐渐发芽、开花、结果了。
四、点拨学生实施解决问题策略,尝试创造、体验成功。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生尝试探索、交往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同时,教师的“点”与“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恰到好处地“点一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同时,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增添体验成功的机 会。教学中,一是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点燃心灵中创新的火花。二是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际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通过组对方法、组际交流、方案展览等形式,构建新型的课堂交流形式,引发学生在班际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得到补充和完善。这样不仅营造了有利于合作交往的环境,也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四是找准儿童认知发展中两种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适时加以“点拨”,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上一个台阶。五是抓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因思维受阻而“卡了壳”,出现思维障碍的每一次契机,在学生充分思维的基础上,教师轻轻地一点,学生顿有“豁然开朗”之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一泓创新的源泉,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像的钥匙,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让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中将孩子们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张开思维与想像的翅膀,自主地、创新地去探究知识的奥妙。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