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感悟世事之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打印本页]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08-10-18 13:27
标题:
感悟世事之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感悟世事之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形容一个人要客观仔细的分析问题,要善于从事务的不同方面来认识事务的好的方面。不要被事务的表面现象所蒙蔽。同时有些人也借用这句话来表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可能不是太好,不会用华丽或者委婉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只好采用自己独特,或者自己认为是有必要采取的尖刻,一针见血的方式达到劝说,建议的目的。但是说话的用意却是为被劝说者考虑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可以说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是大有其人,大有范例。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良药苦口”。我们中国自很久以前就出现了以各种植物,动物,或者说某些矿物质的部分或者全部作为药物治疗各种疾病的记载。形成了我国所特有的中医药文化。而且对于一些民间的疑难杂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到了现在,尽管西方的一些医疗用品,设备,治疗方法因其方便,快捷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仍然有一些疾病还是需要用中国的传统中医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疗。所以中医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世界上,在中国还是非常受人欢迎的。
我们的中医主要有针灸,熏蒸,推拿按摩,或者说依赖于中草药来治疗疾病的。在这些治疗方法中可以说没有多少方法是让患者非常舒服的接受治疗的。特别是中草药治疗疾病,往往要通过各种中草药汇集熬制作成药汤,通过人的口进入到体内。众所周知在我们接触的植物当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味道都是苦的,而且有一些是特别的苦。或者说很不容易让人吞服。但是恰恰是这些让人难以吞服的中草药药汤往往就是治疗疑难杂症最好的药物。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联想起了“良药苦口,利于病”。而且有时候还走向了一个误区,凡是没有多少苦辣怪异,难以下咽的味道有可能就不是什麽好药。
下面再说一下“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种例子最有名的可以说是我国唐朝时期的魏征,由于敢于用一些火辣辣的,直言不讳的方式直言荐言,而被世人称赞。同时也得到当朝皇上尊重。魏征也因此为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直到现在魏征也是直言荐言的代名词。当然我们说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当中还有不少这样的直言能臣,在得到最高统治阶级的许可之后都为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难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真的就应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且只有这样才是正确地吗?
我先举几个例子。首先来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我们知道在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大多数事务都开始走向市场,通过市场法则运作。所以消费者就是真正的上帝。企业,销售商自然就会依照消费者的需要生产自己的商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打开更多,更大的市场销路,进而实现企业或者销售商的最大化的利润。我们可以试着想以下,如果有一种中草药汤剂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口味变得香甜可口,而疗效和技术改进以前毫无差别,我们消费者会如何选择。再说一下,凡是家里养育幼儿的家庭可能都会知道,让自己的小孩子喝下那些难以下咽的汤药是多麽的困难,大人门大多会采取往汤药里加入醣或者蜂蜜改变药物的口味。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顺利的喝下那些药物。所以说不一定要“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果我们改变或者优化配方,生产出的药物各个都是口感极佳非常易于服用治疗效果又是非常的优异。那麽这种药是不是可以说“良药适口,利于病”呢?难道这不是广大群众喜欢的良药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下面再说一下“忠言逆耳,利于行”。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能够拿出勇气,敢于冒着杀头的危险直言犯荐。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建设国家,建设集体的义务。同时也有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所以也有责任对领导所犯的错误批评指正的义务。我们党在建党初期就提出了“批评于自我批评”这种党建方针。也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开展“批评于自我批评”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领导犯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所以说敢于一针见血的直言谏言也是我们所大力提倡的。
但是我们要仔细思考一下,是不是只有忠言逆耳才会利于行,是不是只有采用尖刻的一针见血的方式才会达到我们谏言的目的。我想这是不一定的。首先我们说在古代敢于用一针见血的方式谏言首先是需要有一个开明的领导,一个敢于承认自己失误的作风。否则就可能为此丢掉性命。只会是失败,结果不但是失去了一位人才,而且失去将来为国建功的机会。这种事情可以说比比皆是。
所以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目的不一定非要选择一条道路。我们做事也是这样的,为何不用一些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许通过一些加工过的语言会更好的达到谏言的目的。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人人都喜欢听好听话。当然我们说好听话只要不是通过人为的夸大是没有拍马屁的嫌疑。只不过转换了说话的语气,态度,以及修饰词语。这是一种语言艺术,社交艺术。也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艺术。无可厚非。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达到目的,可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社会地位,也可以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将来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目标。更好的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说有时候人们常说,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候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们为什麽不去选择一种利己,利人,利社会的方式解决问题呢?如果说选择了好的方式我想不止是简单的“双赢”,而是全面,全方位的“赢”。为何不赢。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