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大学品牌的尴尬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柳
时间:
2008-9-28 17:02
标题:
中国大学品牌的尴尬
今年6月30日,香港大学给内地申请该校求学的学生发出了第一批面试通知,大约有3000名考生接到了通知,达到了去年的两倍,至此,清华北大不再是高考生的第一选择。消息一出,众人哗然。原本一直在冲刺国际一流院校的清华北大却遇到了品牌价值跌落的尴尬,从清华北大的缺失上,我们是否应该看到中国大学品牌的集体缺失呢!
香港大学采取了赤裸裸的金钱攻势,不惜重金抢夺优秀考生,从而在大陆产生新闻效应并达到提升知名度的目的。其实,很多人都以为香港的这一做法只是顾及眼前利益而非长久的战略思路,但是香港大学的大陆战略在这一点上还只是开始而已。看看香港大学在学术交流、师资力量、就业保障等上所做的功夫,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大学正是走在时代的前沿,运用了前卫的思想,在打造着所谓的国际性一流大学。
而反观中国大陆的大学,许许多多的大学弊端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北大中文系才子买猪肉,重庆的一名大学生瞧不起学校而辞校等等,这种鲜明的例子正是给中国大学的一记闷棍,看到清华北大的品牌价值在受大冲击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学的品牌都在遭到恶化,我们应该在大学品牌的价值上做出更多的整改,才能找回真正的中国大学品牌,才能真正地让中国大学品牌走向国际化。
首先,相对于香港大学的大幅度招生与中国大陆的大学扩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让更多人实现了大学的梦想。可是两者所产生的效应却截然不同。当中国大学开始走入扩招的时期,很多大学也开始举起扩招的旗子大肆宣传。这里有很多的大学是想用滥竽充数地用生源来作为提升至重点院校的指标,也有的利用生源来达到从大专院校升本科院校的途径。可以说,扩招是一个幌子,而生源才是根本。一味地追求生源,一味地大吹自己院校的优势,可是等到这些背负着社会和国人愿望的大学生走进校园后,现实与希望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而香港大学的大幅度招生虽有着目的,可是却都有着良性的竞争氛围,这些扩招到的大学生都是大陆中顶尖的优秀生,那么,在大学扩招的潮流中,香港大学走向强大,而中国大陆的大学却在走向退步。
其次,中国大学品牌的知名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以生源做为标准。所以当扩招的形势走向白热化程度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去怪国家政策的缺失,而是这些大学是否真正地承担起育人的目的。那么,在生源问题上得到解决后,其实大学就应该在学术、师资、环境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大学生完美地走完这人生中难忘的一步。据福建一家媒体报道,福建一所大学的处境吧!那些可怜的大学生,吃、住、学都在同一栋楼,甚至是男女同层,不知道这些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有反思过大学呢?反过来,这样的一所大学,当面对蜂涌而入的生源简直就是束手无策,那么我们还有多大的指望让大学实现为这些大学生提供出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教育环境。看到很多的大学生在走入大学后,开始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求上进,当毕业的那天到了,就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学第说:大学要学会一个字——混!终究要想提高中国大学的品牌价值,还得在学上多下点调料了。
最后,当然就是一个就业问题了。在完成了大学的生涯后,学生们要面对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就业。其实,我已经很习惯了这些大学的招生语句:“本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等等。”这个就业问题不仅是学校抓品牌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的话题。想想这些家长累死累活,勒紧裤带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找到一个像样的工作,赚钱养活自己。然而大学院校当然也能够清楚这些家长与考生的想法,以致大学院校都会在就业问题做一些数据统计的资料,不过据所知,这些高高的就业率其实都脱离了实际,真正地就业率却是少之又少。而相对于香港大学的做法就比较理智,他们采取了在香港读本科,然后再到哈佛等一流院校念研究生的方式,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高级人才,这个对于就业问题不必数据说明也很明了。所以,当前毕业生人数在一年比一年翻倍增长,而失业或者未就业的人数也在相应增长,这对于大学来说就是一个侧面的讽刺,在就业问题上做过多的演戏,不如跟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的人才。
中国大学的品牌价值应该在清华北大的遭遇上找到更多问题,其实,对于扩招、就业、学术问题等都是属于老话重提。但是在看到大陆的优秀生逐渐在流失,一流的大学就只能泡汤。没有了优秀生的大学,那也算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