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7大警讯,抢救爸妈的健康! [打印本页]

作者: 【究必版翻】    时间: 2008-9-22 14:13     标题: 7大警讯,抢救爸妈的健康!

7大警讯,抢救爸妈的健康!
你有注意到爸妈最近走路样子改变、常跌倒?
或是记性变差?感觉身子愈来愈瘦弱……?
他可能是正常老化,但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

他(父亲)坐在沙发。你手裡拿著一隻细棉花棒,沾水,用手指拨开他红肿的眼皮,然后用棉花棒清他的眼瞼内侧……。
眼瞼仍有点红肿,但是眼睛睁开了,看著你,带著点清澄的笑意。你坐下来,握著他的手,心裡在颤抖。兄弟们每天打电话问候,但是透过电话不可能看见他的眼睛。你也来探望过他好多次,為什麼在这「好多次」裡都没发觉他的眼睛愈来愈小,最后被自己的眼屎糊住了?你,你们,什麼时候,曾经专注地凝视过他?
他老了,所以背拘僂了,理所当然。牙不能咬了,理所当然。脚不能走了,理所当然。突然之间不再说话了,理所当然。你们从他身边走过,陪他吃一顿饭,扶著他坐下,跟他说「再见」的每一次当下,曾经认真地注视过他吗?
「老」的意思,就是失去了人的注视,任何人的注视?
*      *      *
这是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看著父亲的老所有的感触。
事实上,我们或许也常看到爸妈愈来愈消瘦,走路愈来愈慢,体力衰退,不停询问你「这是什麼?」,甚至你愈来愈需要提高音量、不断重复你的话,好让他们听得清楚……。
而我们都理所当然地把这些行為视為他们「就是老了」的徵兆,却没有多加留意。台北荣总老年医学科主任陈亮恭语重心长地说,「老化」固然可以解释许多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正在下滑的趋势,但这并不表示,身体就会「退化」到连基本日常生活功能都无法运作。
这些行為「警讯」,都是提醒我们做子女的,是该「认真地注视」他们的时候了。
一、妈妈走路的样子好怪
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著碎步窸窸窣窣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式……她真的把脚跨大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窸窸窣窣低头走起碎步来。(摘自《目送》)
步态异常是老人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其中一种,也是银髮族容易跌倒的危险因子之一。

有一项简单的测试─「起立行走测试」,可以帮助子女判断爸妈的步态是否正常:先让爸妈坐在椅子上,然后在不扶著任何东西的情况下站起来,向前走3公尺,转个身,再走回椅子,坐下。陈亮恭主任解释,能在20秒以内完成的人,步态大致上没有问题;若超过40秒就有问题,得到医院做进一步评估。
这个测验看似简单,却有许多值得仔细观察的,包括爸妈能否站起来不昏倒?能否直直往前走(考验他们的平衡感、行走能力)?转身时有没有问题?步伐会不会很细碎?
虽然老化本身会对步态有所影响,例如弯腰驼背、双脚移动不灵活、平衡感变差、步伐变短、速度变慢等,但有时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后遗症,包括中风造成脚无力、关节炎造成的跛足、糖尿病的周边神经病变、姿势性低血压引起的步态不稳、巴金森症病人的步伐细碎等。多製造机会观察爸妈的步态,及早发现隐藏的病因,加以治疗,让爸妈能有较好的生活品质。
二、阿公最近常揉眼睛
之前在我们日照中心有个伯伯,好多次看他吃中午的便当,都只把菜、肉吃掉,但饭却不吃。我们问伯伯说:「伯伯,这边还有饭,你怎麼都不吃?」他却回说:「没有啦!没有啦!」
这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的日照中心护士陈玉娟亲身碰到的例子,伯伯已经连续几天都这样,最后她们找出原因,原来伯伯的眼睛看不清楚,才会只挑顏色鲜艳的吃,而白饭跟碗的顏色相近,所以伯伯就以為已经没有东西了。之后社工帮他把饭跟菜混一下,并换比较深色的碗,问题就有所改善。
陈玉娟表示,在日照中心看到许多不同的状况,有些婆婆会抱怨眼睛痠、看字很吃力,常揉眼睛,以前爱看书报的,现在慢慢不看了;有些则是因為视野受限,所以常撞到门或桌角;有时候也可以观察他们上厕所的情形,如果对不準马桶而尿到外面的次数愈来愈频繁,最好去眼科做详细的检查。
对银髮族而言,最常见的视力问题就是老花眼,其他像白内障、近视性黄斑部退化、湿性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等,也都名列老人视力障碍原因的前几名。现在愈来愈多新的药物与手术,安全性高,医师提醒,只要定期检查,都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三、奶奶这个月跌倒好几次

72岁的许奶奶患有糖尿病,每晚都要摸黑下床,扶著墙壁寻找电灯开关,慢慢走到洗手间。去年初,许奶奶在厕所裡跌倒撞到马桶,额头到眉骨间肿了好几个星期。几个星期后的晚上,她又起床上厕所,甚至还没走到浴室,就感到一阵晕眩,来不及扶著墙就跌倒了。所幸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
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银髮族发生跌倒事件。其中比较令人担心的是所谓的「跌倒恐惧症」──他们会因此步伐变小,或在需要转弯时身体僵硬,害怕动作太大会再次跌倒,更严重的,会不敢起身走路、不敢出门,进而影响心情、社--会支持,生活作息日夜颠倒,慢慢失去自我照护能力。
陈亮恭主任也提醒,因為女性较容易有骨关节疾病,加上更年期后的骨质疏鬆问题,女性特别容易跌倒、骨折,甚至失能的比例也较高。
台大医院老年医学部医师詹鼎正就建议,更年期后的女性可多补充钙片(早晚各一次,每次600单位)及维他命D(一天800单位),能减缓骨质疏鬆,维他命D还有增强肌力的作用,也有助预防跌倒,降低因跌倒而骨折的机会。
调整药物、重配眼镜、使用助行器、鼓励爸妈运动、减少环境障碍等,也都是可行的预防方法。
四、外婆听不见我说的话
台大医师詹鼎正的外婆已近百岁,他在《你应该知道的老年医学》裡写到:「从70岁开始,她老人家的听力就愈来愈差,到现在除了大声在她耳边吼叫外,很难与她沟通。虽然一直鼓励她用助听器,但她就是用不惯。也幸好她老人家乐天知命,每天看著无声电视,却仍活得很快乐。」
听力障碍是银髮族第四常见的慢性病况,随然不会减短平均寿命,但却会大大影响银髮族的生活品质。你或许会发现,以前家庭聚会时,子孙们围绕在爷爷奶奶身边多麼开心,但曾几何时,爷爷变得寡言,有时安静地坐在一旁看著大家嘻闹,偶尔还会暴躁、易怒,以為大家在背后说他的不是。
辅仁大学护理系副教授陈惠姿说,碰到有点耳背的长辈,她都教学生音调要尽量低沉,不要讲太快,最好可以面对面跟长辈讲话,并附带些手势、表情,帮助长辈理解。
詹鼎正医师建议,最好定期带长辈到耳鼻喉科做个评估,以确定听力障碍只是单纯因為耳屎没清乾净,还是耳背或重听,甚至其他因感觉神经病变所引起的。
五、妈妈最近好像比较瘦弱
天微微亮,她(妈妈)轻轻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為影子。(摘自《目送》)
有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阿公阿吗,会觉得他们看起来好虚弱。但虚弱是一种病吗?
事实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佛瑞德(Linda Fried)在2001年首度為虚弱症候群(Frailty)下了定义及五个临床指标,包括体重在一年内减轻5%、肌握力变差、费力(病人一週内至少有3天以上做每件事都要花很大力气,甚至没力气做事)、行动迟缓、体能活动度下降(台--湾目前是参照美国的标準,男性一週内活动消耗少於383卡,女性小於270卡)。
还有另一项指标可以注意,就是老爸老妈的睡眠状况:虚弱的病人会睡得比较多,但活力却下降,做起事来没精神。
詹鼎正医师表示,虚弱会导致跌倒、失能、住院、住进养护之家的机率提高,也较容易死亡。
所以,最重要还是要鼓励爸妈运动。有动才有活力。像电影《恋爱没有假期(The Holiday)》中,艾丽丝為了帮助90岁的亚瑟不用助行器就能走上台接受表扬,陪著他在泳池裡走路,就是詹鼎正医师很建议的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除此之外,骑脚踏车、快步行走也都是很好的选择;不过他也提醒,如果关节有问题的爸爸妈妈还是要量力而為,而且运动之前、之后都要做暖身及伸展操,避免运动伤害。
六、阿吗最近常忘东忘西
「一开始,常会看见我阿吗在家裡一隻脚穿著外出鞋,一隻脚穿著室内拖鞋;或是开水煮开之后会忘了关瓦斯……后来,她甚至拿剪刀把电话线剪掉,嘴裡还念著:『那不知道是什麼?我看到会怕。』或是,她想出门,却不知道怎麼开门,就拿菜刀试图把门把剁掉,」陈玉娟说,这一直是她心中的痛。
陈玉娟的阿吗在30年前罹患失智症,但那时社--会对失智症并不了解,没有意识到阿吗的记忆力减退、个性变化、情绪无法控制等,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状,以為那只是她老了,所以记性不好,还认為她是「老番癲」。
台北荣总老年医学科主任陈亮恭表示,偶尔可让爸妈做一下小小测验:讲三样完全不相关的名词,例如红色、快乐、脚踏车,让爸妈记起来,过几分鐘之后再问他们记得几个,只要3个记不得2个,就已经有点危险了。

另外,也可观察老爸老妈平常买菜会不会找错钱?打电话(不是用快速拨号键,而是一个号码一个号码按)能不能正确拨号?搭公车、捷运会不会迷路?当你发现他们好像无法自己顺利完成,甚至是他们以前擅长做的事情却开始出错,例如家庭主妇做菜时放错材料、调味料,就要怀疑是否是失智症的徵兆。
不过,陈亮恭也提到,目前失智症仍没有绝对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早期发现,投以药物,仍能大幅改善老爸老妈的生活品质,延缓退化的速度。所以他提醒子女,很多事情不要抢著帮爸妈做,而是要多在旁观察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容易及早发现他们哪部份已经出现缺损。
七、爸爸血压好像有点偏高
除了身体状况外,有些数字也要特别留意。陈亮恭提到,老年女性的糖尿病问题是现在全世界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因為更年期过后,新陈代谢的状况改变,使得血糖、血脂出现剧烈的变化。
而男性最要注意的就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它所导致的併发症,如心臟、肾臟的问题,或是脑部血管硬化、循环不佳使得脑部功能退化,甚至因多重小中风而导致血管性失智,」陈亮恭说。
男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40岁时显著上升,约比女性提早10年,因此陈亮恭提醒,对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子,最好能提早控制,从改变生活型态做起;如果数值偏高,但并未超出标準值,也要多加注意。
除此之外,「体重」也是重要的关键。一般而言,如果没有刻意减重,但在半年内瘦了10%,或是一个月减轻5%,就必须要寻求医师的协助,国外的调查显示这些老年人可能忧鬱、失智、癌症或其他慢性病况等的徵兆。
不过詹鼎正医师也提到,现在许多老人家因為代谢、活动力下降而有肥胖的问题,倒不是要爸妈积极减重,以免导致身体功能下降而无法应付急性疾病,而是建议,每餐可吃八分饱就好,且要多吃蔬果、鱼及糙米、五穀杂粮等粗食,而少盐、少糖、少油。

最后一样关键数字就是「疼痛指数」。陈亮恭主任说,很多老人家都很能忍,但痛其实代表身体出了状况,且会影响生活品质。所以,打电话关心爸妈时,不妨多问一句:「妈,你今天有哪裡痛?这个痛有多少分?」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