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和为贵
[打印本页]
作者:
浅竹墨初
时间:
2008-9-20 19:44
标题:
和为贵
“贵和”: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
?? 以“贵和”而论,中国人把“和为贵”作为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际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和”既是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又是人际交往的目标所在。以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各守本分互不干涉、“井水不犯河水”也是为了“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谋求对立面的和睦共处是一种“和”。
总的看来,“贵和”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对其负面效应应予以批判。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现实、注重人生的实践理性精神,还孕育了中国人深谙智谋的传统。几千年来,有关谋略的论著和警语无以数计,有关“智囊”、智慧人物的故事播扬久远。这一特点反映于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上,便是:处世待人,冷静慎重,周详细密地计算估量,运用心智。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几千年来,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处世态度。今天,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大工程中重建民族文化精神,有理由去改造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使它富于开放性和现代性,然而,这种改造只能是一种传统的转型,而不是推倒重来,因为民族文化传统永远是该民族生存发达的根。
欢迎光临 MV视频客官方论坛 (http://bbs.mv178.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