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李自成进不了北京城的人是谁?

史书说周遇吉“少有勇力,好射生”,其箭法到底如何,史未详载,但从他后来的成就来看,即便不能百步穿杨,穿个把人应该还是可以的。
转眼间,周遇吉长大了,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就业这一人生抉择。几经思考,他选择了一个当时很不好的职业-士兵。
和现在不同,那时候当兵既不是应尽的义务,也不怎么光荣,参军打仗无非是混碗饭吃。而且在当时,士兵就是粗人的代名词,高级军官还备受歧视,何况基层小兵!还好,当兵后的周遇吉凭着超人的胆识和小时候练出来的高超武艺,"战辄先登",在部队混得相当凑合,不久就当上了京营游击。
所谓京营,就是明朝的禁卫军,专门保护皇帝,成员基本上都是靠家庭背景和裙带关系取得职位的官宦子弟。和有钱人的孩子一起上班,周遇吉显得很激动,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按时出操训练。旁人都笑他傻,他也不恼,只是淡淡地说:“公等皆纨绔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坐糜廪禄为?”
就这样,周遇吉每天都认真训练,从不缺勤,日子过得很平淡,但很充实,直到崇祯九年(1636年)。
这一年,皇太极来了,把北京城给围了,大明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国势日衰。而周遇吉则因为战斗勇敢,打了几个胜仗,连升两级,做到了前锋营副将。
此后的数年间,周遇吉一发不可收,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了无数胜仗,杀了无数敌人,在崇祯十五年荣升山西总兵官(相当于山西军区司令)。这是明军中的高级将领,位高权重,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相当成功了。
可当周遇吉累得半死爬到人生的巅峰的时候,他却发现这里一片废墟,遍地垃圾,而这个乱丢垃圾的人就是李自成。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占领整个陕西,并准备进攻山西。山、陕之间的黄河,就成了阻挡李自成进入山西的最后一道屏障。
得知李自成即将进攻山西的消息后,周遇吉一面积极布防,一面向朝廷打报告,请求支援。朝廷接到报告后当即命令副将熊通领兵驰援。
虽然朝廷的效率很高,援兵很快就来了,但周遇吉依然很有意见-援兵的数量不足。需要布防的区域大约有一千多里地,最少也得好几万人防守,而熊副将带来的只有2000人。2000人守一千多里地,平均两个人一里?
其实朝廷也是没办法。他们也知道山西一丢,京城就危险了,但十几万精锐在两年前全让皇太极在关外的松锦大战中给包了饺子,实在是派不出兵了。有2000总比一个没有强,凑合着用吧。
所谓人生处处有“惊喜”,令周遇吉意想不到的是,就连这区区2000人他也没得到,因为他们投降了。特别是熊副将,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就投降了,其对形势的敏锐判断力和行动的迅速程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投降的人为了取得新主子的信任,一般都会做出一些对不住老主子的事,以显示自己与旧势力决裂的决心,俗称“投名状”。熊副将当然也不例外,他的投名状就是要劝降周遇吉。
尽管事后证明,这是个比较缺心眼的举动,但从当时的情形看,却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李自成领兵百万进攻山西,锐不可当,明军则势单力薄,节节败退,所以熊通对劝降周遇吉信心爆棚。
说客到后,周遇吉并未拒绝,而是亲自接见。由于双方都是武将,大家也不玩虚的,简单寒暄之后就进入正题。一时间,熊通唾沫横飞,滔滔不绝,大谈投降以后的光明前景和美好蓝图,周遇吉则一直不答话,只是闭着眼睛,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熊通发言完毕,现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周遇吉等的就是此刻。他大喝一声:把熊通拉出去砍了!
听见周遇吉要砍自己,熊通立刻傻了眼:大哥您变得也忒快了吧!
熊通不懂周遇吉。周遇吉之所以让他进来,让他把话说完,不是想投降,而是想向他借一样东西-他的人头。因为他要用这个人的脑袋告诉所有人:敢投降者,死!
在熊通人头落地的那一刻,周遇吉明白,他不仅是处死一个小小的副将,更是将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
破釜沉舟。来吧,李自成,我等着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