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MV2009最新版本下载

正说三国谋士

本人新帖《正说三国谋士》,欢迎各位新老朋友多多支持,谢谢了!

  目录
  蜀汉卷
  诸葛亮:千古圣贤诸葛亮
  庞统:南士冠冕庞士元
  法正:暇瑜互见法孝直
  曹魏卷
  荀彧:智绝当代荀文若
  程昱:算无遗策程仲德
  钟繇:独当一面钟元常
  荀攸:大智若愚荀公达
  郭嘉:神机妙算郭奉孝
  贾诩:独善其身贾文和
  董昭:心机缜密董公仁
  刘晔:孤芳自赏刘子扬
  蒋济:四朝元老蒋子通
  东吴卷
  张昭:忠謇方直张子布
  张纮:高瞻远瞩张子刚
  鲁肃:远见卓识鲁子敬
  周瑜:指挥若定周公瑾
  吕蒙:少年英雄吕子明
  陆逊:出将入相陆伯言
  诸侯卷
  沮授:冀州大才沮公与
  陈登:才兼文武陈元龙

  千古圣贤诸葛亮
  在三国浩瀚的星空里,诸葛亮无疑是最耀眼夺目的一颗。他未出茅庐,预言天下三分,演绎了一个千古神话;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取荆夺益,把神话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他选贤举能,以法治国,开诚布公,赏罚严明,千秋无不景仰;他清廉自守,克己奉公,事必躬亲,心系百姓,赢得万民称颂;他排演八阵,治军贵精,兵出如宾,来去如风,试问兵家谁人能及?他生命不息,北伐不止,复兴汉室,信念坚定,万世之下谁不崇敬?
  诸葛亮是个奇迹,他创造了太多传奇;诸葛亮是个谜,他给后世留下无数争议。而这正是他永恒的魅力所在。

  诸葛亮像(图0101)
  一、命途多舛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其先祖可以追溯到西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诸葛丰。他的父亲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这是一个名门望族,也是一个官宦世家,诸葛亮的降生,注定成为这个家族最大的荣耀。
  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少年时代的诸葛亮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九岁的时候,他的生母章氏就离开了人世,诸葛亮第一次遭受了失去至亲的打击。三年后,他的父亲又撒手人寰,十二岁的诸葛亮成了孤儿。这一年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天下已然大乱。群雄并起,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这对于诸葛亮一家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如何生活下去,成为一个问题。琅琊郡四战之地,战火随时波及这里,为避战乱,他们一家必须背井离乡。到哪里去?经过反复商量,方案终于确定:长兄诸葛瑾带着继母避乱江东;诸葛亮姐弟四人则跟随叔父诸葛玄南下荆州。
  荆州牧刘表是诸葛玄的至交好友,老朋友远道而来,他自然高接远迎没有二话。正巧,豫章太守周术病逝,刘表便表奏诸葛玄为豫章太守。在上任之前,诸葛玄托刘表把两个侄女的终身大事办理妥当: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山民。诸葛玄此举可谓用心良苦。蒯家和庞家都是襄阳大族,这样诸葛亮兄弟客居于此就有了依靠。当世有人借此攻击诸葛亮编织关系网,有点滑天下之大稽。需知诸葛亮此时只有十五岁,这一切怎么着都轮不到他来做主。
  好景不长,诸葛玄的豫章太守遭到朱皓的强力挑战。原来,朝廷听说周术病死,没有接受刘表的表荐,而是派朱皓来接替这个职位。而此时,诸葛玄早已就任多日了。天下扰扰,朝廷任命成了空头支票。任命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做上还要看你的本事。朱皓是有本事的,他到扬州刺史刘繇处借兵驱逐诸葛玄。诸葛玄不敌退出南昌,退守西城。建安二年正月(公元197年),西城民反叛,诸葛玄被乱民所杀。
  噩耗传到荆州,十七岁的诸葛亮陷入极度悲痛之中。然而他很快从悲痛中沉静下来,因为他必须对未来的生活做出选择,以后的日子他只能靠自己了。办完叔父的丧事以后,他向刘表拜谢告辞,兄弟二人离开襄阳移居南阳隆中,做起了自耕自足的农夫。没有人能理解这个年轻人的选择,更没有人知道他的远大志向。
  二、积学储能
  虽说诸葛亮命途多舛,不幸连连,但那些不幸不仅没有影响他的成才,反而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虽说父母亲过早地离他而去,他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知书懂礼的生母章氏给了他很好的识字启蒙,做泰山郡丞且饱读诗书的父亲更是非常重视早期教育,这样十二岁的诸葛亮已经能够背诵很多儒家典籍。
  后来抚养他的叔父诸葛玄丝毫没有放松对诸葛亮的教导。在荆州,他被送进襄阳最好的学校——学业堂就读。诸葛亮天资聪颖,再好的学校也满足不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当时的学堂大都是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这在诸葛亮是远远不够的。好在他有书可读。诸葛家族,自司隶校尉诸葛丰以后,世代为官,诗书传家,家里藏书自然不少。这些藏书,诸葛玄都留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昼夜苦读,孜孜不倦。三年的时间,他便读熟读尽了自家的藏书。这些藏书包含了法家、兵家、道家、史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在阅读中,他惊叹于古人的大智大慧,沉醉于前人的经典学说。每一本著作都博大精深,每一册典籍都高远深邃。这些书籍的阅读,极大提升了诸葛亮的认知境界。
  博览群书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把那些典籍理解透彻,融会贯通,还需要名师的指点。诸葛亮很幸运,他躬耕陇亩,生活清苦,却遇到了最好的老师。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避难来荆的大学者水镜先生司马徽,都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庞德公对于诸葛亮并非外人,诸葛亮的二姐就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史料记载:“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而德公初不令止”。诸葛亮的谦恭有礼打动了庞德公,于是就把自己平生所学都传授给诸葛亮。诸葛亮悟性极高,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这让庞德公大为叹服。他称赞诸葛亮为“卧龙”,说自己的侄子庞统为“凤雏”,预言他们两个日后必定会腾飞寰宇。司马徽是著名的古文经学家,因避战乱来到荆州,在白马洞开馆讲学,诸葛亮、徐庶等一大批青年才俊都拜到他的门下。
  庞德公、司马徽之外,还有一个人对诸葛亮影响很大,那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究竟何许人也?史料甚少,只有《襄阳记》中有一段话:“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阳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还有一个史料提及黄承彦的妻子是蔡瑁的大姐,刘表的妻子是蔡瑁的二姐,这样黄承彦和刘表就成了连襟。有人据此推断说诸葛亮娶妻看中的是黄承彦的名望地位。这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道理明摆着,如果诸葛亮想巴结刘表的话,根本不会离开襄阳。实际情况是黄承彦欣赏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敬重黄承彦的高风,黄月英才华出众,有这三个条件,才促成了这场婚姻。虽说郎才女貌是珠联璧合,但女才郎貌也未尝不是千古佳话。很可惜,在历史上黄月英不是主角,所以她的才华并无多少记载。只有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可以引发读者的无尽猜想。
  传说诸葛亮到黄承彦府上提亲,堂屋两廊间突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诸葛亮身上扑来。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间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丫环又把它们的耳朵拧了一下,两只凶猛的大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诸葛亮定神细看,原来那是木制的机械狗。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
  这是个传说,没有确切史料依据。但我们可以据此推测,做木工搞点小发明大概是黄承彦的业余爱好。他的女儿心灵手巧,受其影响制作了木犬;诸葛亮也深受影响,后来才发明了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
  在隐居期间,诸葛亮不仅得到良师的指点,还得到了许多益友的帮助。
  在诸葛亮的朋友中,比较知名的有博陵崔周平,颖川徐元直,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襄阳庞统,武陵廖立,南郡董和,零陵刘巴,襄阳马良,南阳陈震等。诸葛亮在多年以后回忆说:“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後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军於幼宰,每言则尽,後从事於伟度,数有谏止;……”由此可见这些朋友对他的帮助和支持。事实上,后来帮助他建功立业的,正是这些人。
  诸葛亮何其幸运,得到了这么多高人的指点;诸葛亮何其幸运,得到这么多知己好友!这是上天对他的垂青,这是命运之神特意的安排!“天降大任于斯人”,上天为诸葛亮准备好了一切,只为让他去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
  十年耕读,诸葛亮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时刻关心着政治局势的发展;十年耕读,诸葛亮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博览精思,求取经世致用的大学问。
  为什么?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他注定要做一番大事业。
返回列表